覆灭了龙亢桓氏的权贵二代桓玄(3)
(2023-03-22 06:05:51)覆灭了龙亢桓氏的权贵二代桓玄(3)
纵观
但桓玄却又企图拉拢刘裕为己所用,他提拔刘裕为徐、兖二州刺史,并在盛大酒会上向刘裕亲自敬酒表示宠信。桓玄的老婆刘氏有鉴人之明,对他说:"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终不为人下,不如早除之!"桓玄不从,表示:"我正要平定中原,只有刘裕这样的人才英武可用。等到关、洛平定,我再想除他的办法。"
刘裕不接受他的封赏,提出辞职下野闲居京口,他不但答应了,还不加防范。使在野的刘裕有联络北府军旧部的机会。
桓玄篡晋后,刘裕高举复晋和为刘老帅报仇两面大旗,名正言顺地得到北府军余部支持。桓玄在建康本无根基和实力,放眼望去其他名门世家似乎都成仇家,百姓也靠不住,他又素知刘裕用兵入神,因此对战事毫无信心。他以堂兄桓谦、姐夫殷仲文征讨叛军,派手下悍将吴甫之、皇甫敷率兵抵挡刘裕。桓谦等人要求迅速齐集大军先发制人,桓玄却胆小持重而拒绝。
当时有人问他:"刘裕乌合之众,成不了大气候,陛下何必如此忧虑。"桓玄回答说:"刘裕足为一世之雄,刘毅家无余储,樗蒲(一种博戏)一掷百万,何无忌酷似其舅(刘牢之)。此三人共举大事,何谓无成!"
果然,皇甫敷、吴甫之二将与刘裕苦战江乘(今江苏句容),均被斩首,全军覆没。而此时的刘裕,其实手下总共只有将士不满两千人,可见北府军的骁勇。
闻听二将死讯,桓玄惊惧不已。他命桓谦等率军二万,坚守覆舟山(今南京太平门附近)。刘裕则命令全军早餐尽食一饱,悉弃余粮,以示必死之心。到了覆舟山下,先派羸弱之兵多带旗帜登山,以为疑兵吓唬敌军。接着,又把军队分成无数小队,数道并进,布满山谷。桓玄得报,以为刘裕"军士四塞,人多无数"。更无斗志。
进攻开始,刘裕、刘毅身先士卒,手下将士皆死战前冲,无不以一当百,呼声震天动地,桓谦的二万军队一触即溃。桓玄接到败报,带着儿子桓升和侄子桓浚两个小孩,率数千卫队从南掖门往外逃奔。
途中,下属胡藩扣马进谏,劝他率余军与刘裕决战。桓玄以手指天,意是"天亡我也",拍马而走,跑至码头,坐上船就跑。由于逃亡仓促,饿了一天肚子。夜间,部下进献粗米饭一碗,桓玄惊惧交加而噎住了,其子桓升才六岁,"抱其胸而抚之",安慰这位悲伤的"父皇"。桓玄"悲不自胜"。
桓玄逃至寻阳,带上废帝晋安帝等人,"迁都"江陵。一月之间,倒也威势复振,有众两万,"楼船器械甚盛"。但桓玄不思己过,光埋怨诸将无能,轻怒妄杀,使属下心寒而纷纷离去。不忿之下,桓玄自率战舰二百艘,以苻宏、羊僧寿为先锋,前往峥嵘洲(今湖北鄂州江上)与刘裕军决战。
当时,桓玄兵多船坚,刘裕兵仅有几千人。但桓玄心怯,大战前即在指挥舰旁停靠了两艘便于逃跑的小船。属众知之,皆无斗志。双方交战,刘裕军士乘风纵火,尽锐而先,桓玄溃不成军,部将郭铨、殷仲文相继投降。
桓玄逃返江陵,欲再逃汉川,投奔梁州刺史桓希。乘马逃出城门时,在城门洞口受到袭击,桓玄勉强得命,逃上座船。
桓玄的部下毛修之是益州刺史毛璩的侄子,见大势已去,就想捉拿桓玄以立头功,便劝诱桓玄入蜀。桓玄听信了他的鬼话。
当桓玄一行大张风帆,向前来“接应”的益州军船驶去。眼看将近,益州军船上突然弓弩齐发,射向桓玄。桓玄身前的太监们被射得像刺猬一样。桓玄也身中数箭,血流不止。他六岁的小儿子桓升一面哭,一面用小手拔去父亲身上的羽箭。益州军校冯迁第一个跳上桓玄船头,桓玄喝道:"你是何人,敢杀天子!"并拔出头上价值连城的玉饰,递向冯迁,暗示求免,冯迁大叫:"我来杀天子之贼耳!"一刀挥下,桓玄头颅落地,时年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