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台岳,则正以文才的庾亮(2)
(2023-03-02 21:33:23)若非台岳,则正以文才的庾亮(2)
纵观
苏峻乘胜兵临京师,到达蒋陵的覆丹山。陶回对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城有重兵把守,,必定从小丹杨南道徒步前来,应当伏兵截击,可以一战擒获。"庾亮又不听此计。苏峻果然从小丹杨前来,因为夜间赶路迷道,庾亮听说后才感到后悔。苏峻到达宣阳门外,庾亮率六军出战军队还未排阵,士兵就都弃甲而逃。庾亮和三个弟弟庾怿、庾条、庾翼逃奔寻阳。临走时对钟雅说:"以后的事情都拜托给您了。"钟雅说:"户梁折断,屋椽崩毁,这是谁的过失呢?"庾亮说:"今天的事情,来不及细说了。"
庾亮乘坐小船逃走。沿江乱兵竞相掠夺抢劫,庾亮的卫队用弓箭射敌,结果船上舵手应声而倒仆。众人大惊失色,准备各自逃命。这是庾亮很有风度,安坐不动笑道:"这种箭法太差劲了!"军心才安定下来。
庾亮投奔温峤,温峤兵力不足以抵挡苏峻,建议庾亮去见陶侃,推举陶侃为盟主讨伐叛军,庾亮别无良策,只好蒙羞同意。陶侃来到寻阳,仍因遗诏等事不满庾亮,有人议论陶侃会杀庾亮以满足苏峻清君侧的目标。庾亮去见陶侃,不失风度地引咎自责,向陶侃道歉。陶侃颇识大体,只嘲笑了一句:"当初您修石头城专防老夫,怎么今天反过来求我呀!"二人在一起宴饮闲谈,庾亮心机颇深,知道陶侃素来节俭,就在吃薤菜时留下薤白,陶侃问其所以,庾亮回答说:"因为薤白可以再种。"陶侃于是大为赞叹:"庾元规也有为政的实际才能啊。"
陶侃于是与庾亮、温峤一同赶赴石头城,但庾亮的部将又吃了败仗。庾亮将自己的符节送到陶侃那里,请陶侃指挥,陶侃笑道:"古人曾三败后取胜,您这才败了两次。不该计较这些。"请庾亮率二千人坚守白石垒。苏峻万余步兵从四面围攻,将士面有惧色。庾亮激励全军将士,拼死奋战,敌军只得退兵,庾亮随后追击,总算打了个小胜仗。
苏峻之乱平息,成帝来到温峤船上,庾亮进见成帝,哽咽悲泣。次日,庾亮跪呈《上疏乞骸骨》文,检讨“祖约、苏峻不堪其愤,纵肆凶逆,事由臣发。“以致”社稷倾覆,宗庙虚废,先后以忧逼登遐,陛下旰食逾年,四海哀惶,肝脑涂地,臣之招也,臣之罪也。朝廷寸斩之,屠戮之,不足以谢祖宗七庙之灵;臣灰身灭族,不足以塞四海之责。“请求将自己免职。
能做这样深刻的自我批评,成帝很受感动,亲手写诏令安慰他说:"这是国家社稷的灾难,不是舅舅的责任。"但庾亮自感没有脸面再跻身朝堂,乘船从暨阳向东行去。成帝下诏挡住舟船,庾亮退而请求赴外镇效命,于是成帝任命他为平西将军、豫州刺史、出镇芜湖。
同年十二月,后将军郭默杀害江州刺史刘胤,占据湓口反叛。朝廷命令庾任征讨都督,率步骑兵二万,与太尉陶侃会合平叛。庾亮与陶侃包围湓口,郭默的部将宋侯捆绑郭默父子出城投降,陶侃将其处决。庾亮返回芜湖后,谢辞朝廷对他的封赏。陶侃写信给他说:"赏罚升降,是国家的信义,很奇怪您这样矫情,是要独为君子吗?"庾亮回答说:"元帅指挥,武将们效命,我有什么功劳呢?"坚决推辞不接受赏赐。
公元334年六月,陶侃逝世。朝廷任命庾亮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兼领江、荆、豫三州刺史, 移镇武昌。
这时庾亮兵多将广,地大粮足,苏峻之乱也逐渐为人淡忘,他自然想东山再起重执朝纲。陶侃虽死,但清楚他当年狼狈相的王导、郗鉴犹在。他当年抛弃太后与年幼成帝逃走,是王导、钟雅等忠心耿耿守护着成帝,这些情景成帝也不可能忘怀。因此想回朝廷中枢决非易事。庾亮就想先扳倒王导,他写信给继任的太尉郗鉴,陈述王导的过错,请郗鉴同意罢免王导,但郗鉴是个过来人明白人,知道庾亮远不如王导沉稳仁厚,表示反对此举。庾亮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