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庾氏简叙(3)
(2023-02-26 10:03:03)颍川庾氏简叙(3)
纵观
公元339年,后赵皇帝石勒逝世。庾亮便趁机宣布北伐他授辅国将军毛宝为豫州刺史,让他西阳太守樊峻领一万精兵共守邾城。邾城孤悬长江之北,易攻难守,无论东晋或后赵占领了它,都可以当桥头堡继续进攻对方,所以陶侃和石勒采取同样策略,即紧盯邾城不让对方占领,自己也不去占领,因为此地占领容易守住难。当时有人向庾亮指出这一点,认为还是坚持陶侃原来策略为好,但庾亮根本听不进去。
然后他又分兵三路,进入沔中、子午道和四川,自己则率十万大军驻扎石城,为诸路大军后援。造成这样的既成事实后,他才正式向朝廷上疏请求北伐。晋成帝让群臣商议此事。可能王导不便自己出面反对,也可能王导知道庾亮没有军事才能必然失败,他居然同意庾亮北伐。但太尉郗鉴认为物质准备不充分,不足以支持大规模军事行动;太常蔡谟则认为石虎能征惯战,庾亮根本不是他对手。这事就被否决了。
但后赵石虎得知东晋占领邾城,当然要拔除这颗眼中钉,就派大军进攻邾城。毛宝向庾亮求援,庾亮认为邾城城池坚固,没有及时派兵,导致邾城失陷,毛宝、樊峻投江自尽。庾亮知道今世再掌中枢已成画饼,自此忧闷成疾。但王导、郗鉴却死于庾亮之前,朝廷倒有意征召庾亮入京执政,可是他也已病入膏肓,只得推辞不行。
咸康六年(340年)正月初一(2月18日),庾亮去世 ,享年五十二岁。朝廷追赠太尉,谥号文康 。
颍川庾氏能在东晋初期迅速崛起,决非庾亮一人之功。庾亮有四个弟弟,其中庾冰与庾翼也十分出色。庾冰曾在平定苏峻之乱中立下大功,出任振威将军、会稽内史字季坚,庾亮称庾冰为“庾氏之宝”。庾翼则“风仪议秀伟,少有经纶大略”。起初在陶侃门下为官,因“雍容讽议”屡次迁官,位居建威将军,西阳太守。
王导死后,庾冰出任中书监执政,"以舅氏当朝,权侔人主"。次年正月,庾亮也病死,庾翼继任其职,领江、荆、豫三州刺史,迁镇武昌,掌控上游强兵。庾氏兄弟内外呼应,盛极一时,东晋政权几乎全部掌控在庾氏手中。
晋成帝司马衍病危时,为了继续以国舅身份辅政,庾冰以乱世宜立长君为由,劝司马衍不要立还在襁褓中的儿子为继承人。司马衍同意了,遗令嫡弟司马岳继承帝位,即东晋康帝。庾冰得以国舅爷身份加拥立之功继续执政。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爷不再眷顾颍川庾氏。司马岳和他老兄一样短命,做了两年皇帝就死了。年仅两岁的皇太子司马聃即位,即东晋穆帝,庾冰失去了太国舅的地位。同年十一月,庾冰病死,次年七月,庾翼亦死,颍川庾氏两根顶梁柱轰然吧倒塌,就迅速走向衰败了。
继庾冰与庾翼之后,庾氏家族在朝为官且地位显赫之人寥寥无几,谯国桓氏在桓温的带领下迅速崛起,新势力的崛起势必会对旧势力进行铲除。在桓温之乱中,庾亮四子,庾冰七子,庾翼二子被疯狂地打压、迫害,仅少数因与桓氏的姻亲关系而得以保全,但官职大都被废,其余皆遭迫害被杀。自此,庾氏家族在历经东晋短暂的辉煌之后,迅速走向衰落。
庾翼病逝后,当朝辅政的侍中何充和会稽王司马昱推荐桓温升任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掌握了长江上游的兵权。
庾翼和桓温是好朋友。桓温能当晋明帝的驸马,得娶明帝爱女南康公主,全靠庾翼向明帝极力推荐。庾翼主持北伐,又重用桓温为前锋小督。按说桓温继任荆州刺史,对庾氏来说是个不错的人选。
然而历史常会作弄人。桓温乃一枭雄,渴望建功立业,上任不久取得了消灭成汉的巨大功绩,有功高震主之嫌。他又力主北伐,北伐在东晋是永恒的政治正确,谁能主导北伐,谁能主导朝政。因而当时主政东晋的琅玡王司马昱就推出扬州刺史殷浩主持北伐,抑制桓温。当时庾氏家族的庾倩、庾柔、庾喜等六人还是朝廷显贵,势力庞大,支持这一举措,就与桓温结下梁子了。
桓温废去晋废帝司马奕,立简文帝司马昱后掌控朝政,对政治异己者大开杀戒,庾氏家族也在其内。庾亮的四个儿子,庾冰七儿子,庾翼的二个儿子都被杀害。庾氏家族中仅少数因与桓氏有姻亲关系而得以活命,但官职也被废去。经此毁灭性的劫难,庾氏家族从此一蹶不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