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颍川庾氏简叙(1)

(2023-02-26 09:59:45)


纵观

相比东晋其他三大名门望族颍川庾氏显史不那么悠久源长。有史可考的老祖宗叫庾乘,字世游,生卒年份待考,只能认定大致是东汉末期汉桓帝时期的人物。

一个家族要成为名门望族,不但要人口众多、公卿列朝,还必须有名望。家族的名望,是靠长期积累而受聚居地公认的,即所谓“养望”。先“养望”而后入仕显赫,是科举前寒族成为名门望族的必要路径。庾乘则是颍川庾氏养望第一人。

庾乘年轻时当过县衙的看门小卒。受当时名士郭林宗勉励而入学宫苦读,遂渐能讲经论道而受到同学的尊重。他为人谦逊,认为自己出身低微,就常坐在末位,久而久之使得学校里的风气变成以末坐为贵。后来朝廷征召他做官,他“征辟并不起”,人们给他雅号“征君”而名重天下。在讲究名节声誉的汉末,他的“养望”,他的“高才而性退让,慈和泛爱,清静寡欲,不营当世,惟修德行而已”,为家族进入名门之列开创了先声。

庾乘的儿子庾嶷,字邵然,在曹魏时期任太仆兼大鸿胪之职,曾参与制定科令、律例,编制魏法。《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记载了他举荐良人文士胡昭的故事,可见庾嶷在朝堂上已有很高的地位。此外,庾嶷与司马集团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司马氏建晋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对庾氏一族的崛起奠定政治基础。

借助庾乘、庾嶷打下的基础,庾氏子孙庾峻和庾纯兄弟开始步入文坛并得以显名。庾峻是庾嶷之弟、年少时勤奋好学,十分聪颖,在魏末被他举荐为博士。“当时重《庄》、《老》而轻经史,庾峻不与世同流,摒弃浮华之风气并潜心于儒家经典。他写有《崇让论》,对儒家的礼让之理十分赞许。

庾纯则“博学有才义,为世儒宗。”其性情与其名字相似,十分纯正、耿直。当时权臣贾充善于玩弄权术,排除异己,纯看不起他,对他极力反击。为此,他又为庾氏赢得了不畏权贵的人望。

庾氏家族中的第四代人庾儵、庾敳、庾旉等继续“养望“。庾儵崇尚道家思想,有《冰井赋》、《大槐赋》、《安石榴赋》三篇作品传世。庾敳是庾氏家族中第一位由儒入玄的人,也是他开启了庾氏家族玄儒双修的思想品性。他的作品大多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多玄学气之风。庾旉是庾纯的儿子,年少便显出高尚的气节,官至博士。八王乱晋时,他因谏遣齐王司马攸回就封国而遭到免官。

经过庾乘以降四代人的不懈“养望“,庾氏家族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终于祖坟大冒青烟,庾亮、庾冰、庾翼青云直上,以国舅身份在东晋朝堂上占据了显赫地位。与琅琊王氏、谯国桓氏分庭抗礼,颍川庾氏也成为东晋四大名门望族之一。

庾氏达到鼎盛,代表人物无疑是庾亮。庾亮子元规,姿容俊美,善于言谈议论,喜好老庄之学,为人严肃庄重,一举一动能遵礼而行。

公元307,时任镇东大将军的晋元帝司马睿第一次见到庾亮,就被他的仪表言谈折服,非常器重他,聘他为幕僚。听说庾亮的妹妹庾文君德容俱佳,觉得哥哥如此俊美而有德行,妹妹还能差吗,就聘文君为世子(司马绍)妃。如此庾亮就成为“国戚”,元帝当时任西晋丞相,就任命庾亮为丞相参军。因参预讨伐华轶有功,转任参丞相军事、负责文书抄写整理的工作,并受封都亭侯。东晋建立之初,庾亮任中书郎,领著作事务,并为太子司马绍侍讲。他与温峤与太子司马绍成为。这些经历,为日后庾亮的仕途打开了巨大的上升空间。

晋明帝司马绍即位后,庾亮成为国舅,升任中书监,在平定王敦后期,他负责东路军事,率领流民帅苏峻等打败王敦的亲信沈充,转任护军将军,掌管禁军。

帝平定王敦后,一度试图加强皇权,重用宗室西阳王司马伷、南顿王司马宗。并在临死前,准备让他们辅佐太子司马衍继位,排斥王导等名门世族大臣。关键时刻庾亮闯入皇宫,在明帝病榻前,力陈如司马伷等执政将危及东晋皇朝的稳定。他力挽狂澜,说服明帝改变想法。让他和王导等士族大臣辅政。晋成帝司马衍即位时才五岁,母亲庾文君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庾亮改任中书令,与王导共同执政。但他有国舅的特殊身份,更容易接近太后并取得太后支持,所以成为朝廷大政方针的实际决策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