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悲角诗坛巨星的谢灵运(3)
(2023-02-18 10:17:31)政坛悲角诗坛巨星的谢灵运(3)
纵观
旅行家和旅游家是有区别的。旅行家行万里路,但有其政治、商业、宗教目的,不在于玩,如张骞、郦道元、玄奘、郑和等。旅游家则以游玩为目的,寄情于山水之间。我国现在的旅游业,似乎都以明代徐霞客为鼻祖,西南各省的著名景点里,常能看到徐霞客的踪迹和雕像。其实我国有一位大旅游家,比徐霞客早了一千年,他就是谢灵运。
相比之下,徐霞客是穷游。他常用的代驾是小毛驴(他有驴友祖师之称),最多带个书童或向导;他的游资,主要靠给沿途地方官和绅士写人物地方志所得的润笔。当然,他所处的时代是明朝强盛期,疆土相对辽阔任其到处探险寻幽,这是谢灵运无法比拟的,东晋才半壁江山,不少国土还军阀割据匪盗不绝,所以谢灵运的旅游,主要局促于浙江省,也到过江苏江西的一些地方。
但谢灵运是“纯玩团”,是阔游。他所到之处,有高人雅士甚至地方官作陪,有美酒佳肴丝竹款待,有怒马华车代步,有鲜衣俊童随侍。他要登山,专门设计制作了登山靴--一种前后可以装卸齿钉的木屐,以致李白数百年后做梦登天姥山,还羡慕“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呢。
谢灵运旅游的省市地域不算广阔,但他玩的范围也不小。光是他的始宁墅,就占地六百平方公里,这在现代,也算是一个大景区了(相当于一个九寨沟,一个半张家界武陵源)。他跑遍了始宁墅的山岩洞穴溪流涧渊,观察细微深邃,所以能写出四千余字的大赋《山居赋》。
谢灵运痴迷于旅游,可以不当官,可以视金钱如蔽衫。他做永嘉太守、临川太守,可以十天半月不办公去旅游;为了从始宁南山到临海去看海,他居然命自己的奴仆庄户伐木开路,以致惊动了地方官;有时他登上一座处女峰,觉得风景不错,会自掏腰包在山腰建造凉亭,为的是让其他游客能中途歇脚。
谢灵运旅游,为的是享受自然放松精神,并从中探索领会人生哲理。这从他的大量山水诗中可以领悟到。例如他的代表作的《富春渚》,描述舟过富春江见到奇山异水的同时,也对自己生活历程进行了检讨,认为自己今后应该“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谢灵运在旅游中,喜欢探险猎奇,他喜欢跳选一些陡峻的山峰作为自己的攀登目标,在挑战自己勇气,挑战山水风景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可以说,他是古代攀岩运动的先驱。前文提到的"谢公屐“,就是他发明的登山鞋,那时没有专利权,否则他也可借此赚些游资和酒钱。
谢灵运认为,旅游可以让人忘记烦恼,摆脱疲倦,起到陶冶情操蓄养精气的养生作用。这是他旅游观中的重要部分,让后人进一步认识到旅游的作用和意义。他的旅游活动、旅游山水诗文、旅游观是中国旅游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谢灵运一生著叙繁多,仅《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有36卷,另有《谢灵运集》等14种,《谢灵运集》19卷,可惜在北宋后均已遗佚。现存的谢灵运作品由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焦竑为之刊刻的《谢康乐集》;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谢康乐集》2卷;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也有其作品有辑录。
对谢灵运的山水诗,历代好评如潮,以下辑录几位大诗人的评语。
南朝文学家鲍照: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诗圣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把谢灵运和陶渊明同列: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说:康乐公早岁能文,性颖神彻。……彼清景当中,天地秋色,诗之量也;庆云从风,舒卷万状,诗之变也。不然,何以得其格高、其气正、其体贞、其貌古、其词深、其才婉、其德宏、其调逸、其声谐哉?“
白居易有《读谢灵运诗》,公正地评判谢灵运的为人和诗品: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岂唯玩景物,亦欲摅心素。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当然也有批评谢灵运为人的,如毛泽东读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批注:此人一辈子矛盾着。想做大官而不能,"进德智所拙"也。做林下封君,又不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个矛盾之中。晚节造反,矛盾达于极点。"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是造反的檄文。
谢灵运诗名太盛,放浪形骸的轶事在本文中已有多处叙述,这里仅补计二则。
有一次,谢灵运一边喝酒一边自夸:"魏晋以来,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一种容量单位,一石等于十斗),其中曹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这是才高八斗的出处。
谢灵运喜欢华服美容,对自己胡子的爱惜不输于关公,是个标配的美髯公。他对佛学有很深的造诣和情感,杀头前,他遗嘱把自己的长须施舍给广州只洹寺,用作寺中佛像的胡须。这束美须为僧人所珍视,保存了270多年,直到唐中宗时,才被安乐公主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