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国之中流砥柱族之中天行阳(4)
(2023-02-08 17:59:51)谢安,国之中流砥柱族之中天行阳(4)
纵观
有关谢安的成语很多,除前文提及的东山再起、围棋赌墅、小儿破贼外,再举几例以飨读者。
谢安的哥哥谢奕做剡县县令时,一个老汉犯了法,谢奕拿烈酒罚他喝,老汉已经大醉呕吐,谢奕还不肯停罚。谢安当时只有七八岁,那天穿一条蓝布裤坐在哥哥膝上,劝解说:"哥哥,老人家太可怜了,怎么能这样惩罚!"谢奕就把那老汉打发走了。这是成语“老者可念”的来历。
东晋庾仲初写了《扬都赋》,送给庾亮看,庾亮极力抬高其身价,说可以与张衡的《二京赋》以及左思的《三都赋》媲美。谢安则认为评论过高,《扬都赋》处处模仿前人作品,内容了无新意,无非是屋下架屋而已。后人以“屋下架屋”形容文章冗余乏味
新会盛产蒲葵,出产葵扇,被称为“葵乡”——葵扇之乡。新会蒲葵的历史比新会建郡、建县还早,迄今约有1600年历史。谢安有个同乡在新会蒲葵的集散地中宿县当县令,被贬回乡后拜访谢安告帮。谢安问他回乡后还有多少财产,答曰只有蒲葵扇五万。谢安就取了一把中等的葵扇,会客时手摇葵扇侃侃而谈,京师追求风雅时髦者竞相模仿,葵扇身价倍增,解决了这位老乡的困境。这个故事叫“新会蒲葵”。
有一次谢安与多位贤达聚会,他提议道:“这样的聚会难以常有,我们每人都应尽兴抒发各自情怀。”他从庄子的《渔父》篇拟定好题目,让大家各自阐发。一时群星各放异彩。等在座诸位表达完毕后,谢安才作了万余言的陈叙,果然才智超凡,俊雅飘逸,寓意深远,怡然自得。名士支道林说:“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意思是谢安一语中的,直奔佳境,实在是太妙了。这是成语“一往奔诣”的出处。
桓伊是东晋名将。字叔夏,小字子野。除了驰骋疆场以外,他还十分喜爱音乐,会作曲,善吹笛,并非常爱听别人唱歌,每当听到优美的歌声,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击节赞叹。谢安听说桓伊对音乐如此痴心,就赞扬说:“桓子野对音乐真是一往情深呀!”这是“一往情深”的出处。
谢安的妻子刘氏,是名士刘惔的妹妹,她看见谢家各门(谢尚、谢奕、谢万)都高官厚禄地位显赫,只有谢安隐居山林,便对谢安说:"大丈夫不想富贵吗?"谢安遮掩口鼻低声说:"恐怕不可避免。" 后来果然出仕。“难免富贵”由此而出。
又一次夫人问谢安:"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教育孩子?"谢安回答道:"我总是用我的言行来教育孩子。"成语“言传身教”由此而来。
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当时正人君子大多持负面看法,认为有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谢安知道后深受祝英台感动,居然上奏请求表旌其坟墓为"义妇冢"。 他的嫂嫂王夫人,曾经不顾礼节抛头露面从席上带走儿子,谢安不以为忤,反而赞叹王夫人情辞慷慨。他所欣赏的妻子刘夫人和侄女谢道蕴,也都是这样的真性情女子,前者屡屡戏弄谢安,后者曾当全家人的面鄙薄自己的丈夫,这些不合"礼法"的行为,在谢安看来却是值得欣赏的真性情,
相反,谢安十分鄙薄不能给女子幸福的薄悻男儿。他的侄女和女儿都嫁入琅玡王氏,婚后都夫妻不和。谢安不惜与琅琊王氏嫡系一支交恶,径自让侄女和女儿离婚改嫁。双方因此不通往来许多年。
折叠小草远志
谢安有违初衷出任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去拜见桓温时,有人给桓温送草药,其中有远志一味。桓温见物起意,问谢安道:"这种药又被称为小草,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名称呢?"谢安还作答,坐在旁边的另一位名士郝隆答道:"这有什么难的。在山中叫远志,出山就叫小草。"谢安知道郝隆在讥讽自己高卧东山,自许远志,但却为一个小小司马官职就出山了,岂非像一棵小草?不由脸露愧色。
谢安曾与王羲之交好。王羲之曾说:"夏禹勤于政事,手足磨出老茧;周文王管理国家,连吃饭都无暇顾及,如今朝廷边境战事频繁,执政者应思考效忠国家,空谈浮华会荒废大事。"这是”清言致患“成语的出处,但谢安不敢苟同,反问道:"秦任用变法务实的商鞅,只延续两代就败亡了,这难道也是空谈浮华带来的祸患吗?"
谢安有鼻炎,吟诗的时候,鼻音较重。他的许多粉丝为了模仿他,就捂着鼻子吟诵。这种朗诵诗歌法竟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洛下书生",可与“捧心东施“一媲。
据传谢安与桓温、司马昱一起舟游溧江,狂风忽起,波浪翻滚,大家都神情紧张,只有谢安怡然自得。风止浪静,桓温问他为什不害怕,谢安笑着说:"我想老天爷没有让三位奇才同一天死亡的道理,"这话并没有抬高自己,相反让桓温和司马昱听了都感到很舒服,所以有人说此乃达者之言也。
谢安就是这样一位通达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