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中国的第一望族琅琊王氏简叙(1)
(2023-01-24 10:15:41)曾经中国的第一望族琅琊王氏简叙(1)
纵观
琅琊王氏,是指长期生活于琅琊(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的王姓望族,曾是魏晋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这一世族在郡治临沂繁衍生息长达400余年,遂以郡望为名,称"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的初发轫者王吉,字子阳,西汉时琅琊皋虞人(今青岛市即墨区),后来徙迁到同郡的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少年好学,以孝廉补授若卢县右丞,不久升任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举贤良充任昌邑王中尉,累官至博士谏大夫。
此后王家官运绵长。王吉以下六代,皆有显官贵爵。到了第七代,更有兄弟王祥, 王览以孝悌闻名于世,遂使琅琊王氏既簪缨累世,又德高望重,跨入了名门望族门槛。
王祥因列位于二十四孝图的"卧冰求鲤"而著称。他的母亲早逝,继母朱氏待他很不好,但继母生病想吃鱼,他大冬天跑到结冰的河面上,躺在冰上冀望融化冰后好打鱼,不知是感动了龙王还是河伯,总之是他身旁突然融开一个窟窿,二尾金色鲤鱼跳了上来,王祥遂得捧鱼回家孝敬后母。
王览是王祥的异母弟弟,即朱氏的亲生儿子。朱氏虐待打骂哥哥嫂嫂,他带着老婆为哥嫂求情甚至替骂替打。王祥出名做官后,朱氏因妒生恶,竟然准备了毒酒给王祥喝,王览知道后抢过哥哥手中的酒杯要喝,朱氏连忙抢过毒酒泼在地上,并从此悔悟而善待王祥夫妇了。
琅琊王家出了这么二位孝子贤孙,自然祖坟要大冒青烟了。而琅琊王氏发展显达于西晋,极盛于东晋初期。
竹林七贤中的王戎,出自琅琊王家。他早年好老庄,嗜清谈,不想做官,与竹林其他几位放浪形骸于山水醇酒。但其实他是不愿做小官,希望以退为进以清谈养名望。果然富贵不饶人,靠着门第高贵隐士贤名,朝廷来聘请他当大官了,他就欣然出山了。他历仕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公元276年,出任方面大员荆州刺史。他做官的最大政绩是率军策应王浚东征孙吴,并顺利抚平荆州新投降的军民。
但他贪婪,曾挪用公款营造府邸,被检举后晋武帝包庇他,以归还公款了事。他的最大乐趣是夜间与老婆计算家产。晚年他官越做越大,曾被任命为太子太傅,后又被拜为司徒,掌总理三司之权,但他已看出西晋将要败乱,采取明哲保身之道,把政事交给僚属办理,自己常骑小马从便门出游,见到他的人都不知道他是三公大员。他的很多门生故吏也做了大官,路上遇到他们,王戎却都避而不见。
西晋琅琊王氏最为显要的人物当数王戎的堂弟王衍。王衍才华横溢,容貌俊雅,聪明敏锐,常把自己比作子贡。他精通玄理,专门谈论《老子》、《庄子》。无论朝廷高官,还是在野人士,都很仰慕他,称他为"一世龙门"。王衍曾接连担任显要职务,为士林当作楷模和领袖。但他崇尚浮华放诞和空谈,又带坏了当时的社会风气。
永嘉五年,王衍随东海王司马越出征石勒,司马越于途中去世,众人推举王衍为元帅,王衍惧怕而不敢担当,推辞说:"我年少时没有做官的愿望,无非靠积年累月升迁到现在的地位。今天怎能让我这样一个没有才能的人来担任统帅呢?"于是与众人商议,率大军将司马越的棺椁送回东海郡国去,结果全军被石勒俘获。
石勒以西晋兴亡旧事询问王衍,王衍说,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参与政事,因此西晋失败责任不在己身。他还讨好石勒劝其称帝。石勒大怒说:"你名声传遍天下,身居显要职位,年轻时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头生白发,怎么能说不参与朝廷政事呢?破坏天下,正是你的罪过。"让手下把他押出去。石勒对他部下说:我行走天下多年,没有见过这样无耻的人。于是命令士兵在半夜里推倒墙壁把他及七位西晋王爷压死。他享年五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