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那些人和事(五十一)鲜卑慕容氏(6)
(2022-09-04 06:05:37)西晋那些人和事(五十一)鲜卑慕容氏(6)
纵观
打了大败仗,往往是内部大乱的理由和开端。慕容宝逃回中山,喘息未休,就有尚书郎慕舆皓阴谋政变,杀宝立麟。幸有人预先告发,慕容宝派兵严查,慕舆皓逃奔降魏。
慕容宝本想趁机加罪慕容麟,但因魏兵叩关,不敢马上对拥有部分兵权的慕容麟发难,只好飞诏镇守龙城的次子慕容会驰援中山。但慕容会还记着立储之怨,不肯全力速赴,只派前锋五千先行。到达前线三个月,前锋未见慕容会主力来到,所带粮饷早已吃尽,以至宰牛杀马充饥。
中山已被围困多日,慕容宝屡次催慕容会进军,慕容会都托词练兵未成而不赴父难。幸亏前锋副将选精锐骑兵数百人侦察敌情,遇魏游骑千余人,就当先进击,格杀魏军数十人,活捉十余人,魏骑骇退。回军审问俘虏,得知拓跋珪也有归心,就飞报慕容会,慕容会这才率军出发,沿途还是借故逗留,好几日才到达蓟城。
燕都被围日久,因北魏曾在参合陂战后坑杀后燕五万俘虏,守城燕军都有父兄死亡,恨不得与魏军敌拼命,因而士气高扬,纷纷要求出城一战。慕容隆对慕容宝说:“魏军虽得小胜,但屯兵一年,锐气已挫,人心思归,而我军将士蓄锐思奋,战无不克。若还不主动出击,将士气夺,日久变生,只怕回天无力了。”慕容宝同意了,但慕容麟坚决反对,慕容隆孤掌难鸣,只能摇头叹气。
慕容宝派使人到魏营求和,愿意送还魏皇弟拓跋觚,并割让常山以西土地。拓跋珪本已有归意,拓跋觚能归国很有面子,得到常山西境又大占便宜,乐得同意罢兵,引兵退屯卢奴。
谁知慕容宝又翻悔了,视和约如儿戏。拓跋珪当然大怒,再次围攻中山。后燕将士数千人请战道:“今坐守孤城,终致困敝,难道待死不成?请陛下从众决战,敌军见我方尚能奋力,自然就知难而退了!”
慕容宝当面允许,命令慕容隆率众出击。慕容隆被甲上马,将要出城,偏偏慕容麟驰马赶到,说奉旨不准开门。慕容隆涕泣还第,将士从此灰心,各自悻悻散去。
这天夜间,慕容麟逼迫左卫将军慕容精入宫弑宝,慕容精不同意,慕容麟怒而拔刀杀死慕容精,然后畏罪率妻儿出城,逃往西山,于是中山城内人心震骇。
震宝闻报大惊,怕慕容麟夺取慕容会军队,后来听说慕容麟在西山招集丁零余众,计划趁慕容会离开龙城,袭击占据龙城。慕容宝又惊慌失措,立即召慕容农、慕容隆商议,想放弃中山,去守龙城。慕容隆反对道:“现在外寇方盛,内乱又起,百姓疑惧,北迁旧都,只能算权宜之计。这是因为龙城地狭民贫,迁移军民到那里,很难足食足兵。不如坚守中山凭险自固。陛下如能节用爱民,尊贤训士,以待天时,将来燕赵遗民厌苦魏暴,当不难克复故业。“
慕容宝答道:“你说的有点道理,但今日迫在眉睫,不能不迁了。”慕容隆和慕容农默然退出。
慕容隆回府召集幕僚,预嘱行期。幕僚大多不愿从行,慕容隆只能宣布留去听便,幕僚就各人自寻出路了。
慕容农的部将谷会归对他说:“城中将士,因参合一战恨不得与敌拼命。今闻主上北徙,大家私议,只要慕容氏有人愿为主帅,都甘愿与魏力战,虽死无怨。大王尽可留下俯从众望,击退魏军,抚宁畿甸,重整河山,岂不是忠勇兼全么?”
慕容农跟从慕容隆垂起兵时,很有才识,几乎战无不胜。但此时却锐气全无,不肯担此重任。
是夜慕容宝开城北走,除农、隆二人外,尚有太子慕容策,长子慕容盛等一万骑兵。一时燕都无主,百姓惊惶,东门连夜不闭。拓跋珪听说后,想连夜入城,但有人反对,理由是夜间昏黑,士卒会趁机盗抢库物,拓跋珪感到有道理,就停止了军事行动。
但等雄鸡报晓,魏兵到达中山东门,哪知城门紧闭,城头上燕军旗甲比前日更为整齐。拓跋珪下令猛攻,但城上箭矢如雨,无隙可乘,反而折损了数百人。第二天,仍猛攻无效,就派人登上巢车招降,燕将答道: “从前参合一役,降且不免,今日守亦死,降亦死,所以不愿出降,情愿死守!况城中并非无主,去一君,立一君,难道汝魏人能杀尽我么?”拓跋珪听后十分懊悔当年坑降。
中山新任守备由后燕开封公慕容详主持。他是慕容皝的曾孙辈,没来得及随慕容宝出城,由守军奉为主帅,闭城拒守,中山城得以保存。
慕容宝弃都行至半路,与慕容麟相遇。慕容麟以为他征讨自己,惊溃而逃往蒲阴。慕容宝也不追击,北趋蓟城。慕容会听说慕容宝来到,就进城相见。父子叙谈,儿子怪老子无能丢了都城,老子怪儿子不孝不及时援救,二人不欢而散。等慕容会退出,慕容宝召慕容农、慕容隆诉苦,二人劝他:“慕容会还年轻不懂事,位高权隆习成骄盈,我等以礼节约束他,谅他也不致有异心了。” 慕容宝口头同意,心中总存疑虑,就削慕容会兵权,分拨给慕容农、慕容隆管辖。又尽迁蓟州库藏,继续向龙城退却。
魏将石河头引兵追击慕容宝,慕容宝不战欲逃,慕容会抗议道:“儿臣训练士卒,正为今日。若再不战,益启寇凶,即使逃到龙城也难长保,” 慕容宝不得已,命慕容会出战正面敌军,慕容农、慕容隆分攻魏兵两翼。后燕兵忍辱已久,奋勇雪耻,大败魏兵,追奔百余里,斩首数千级,夺得许多甲仗,方才回军。慕容隆归途中长叹:“中山城里积兵数万,不得伸展我意,今日虽得一胜,尚令我遗恨无穷。”说着,慷慨太息,泪下数行。
而慕容会经此大捷,更加骄纵。农、隆不得不经常规劝他,他因农、隆都曾经镇守过龙城,在龙城有很高的名望,恐怕到龙城后,大权必由掌握,于是潜谋政变。
他手下的将士,也不愿归农、隆节制,就向慕容宝请战,愿随慕容会南征,解中山之围。慕容宝将信将疑,不置可否。慕容宝的亲信们都说:慕容会没做太子,心中不平已久,陛下不可不防。慕容宝点头表示同意。
当时也有慕容会私党在场,便向慕容会告密道:“您所恃惟父惟兵,如今父亲已不信任,又削您兵权,试问将如何自全呢?不如诛二王,废太子,由大王自处东宫,兼任将相,匡复社稷,方为上策。” 慕容会尚犹豫不决。
而慕容宝已迫不及待,对农、隆说:“我看会儿已有反志,今若不除,难免大祸。”农、隆都说:“今魏寇外侮,国土沦丧,慕容会来赴国难,威名远震。他逆迹未彰,一旦加诛,不但父子伤恩,人心必将不服呢。”慕容宝反驳道:“逆子已不顾君亲,卿等尚不忍诛,一旦变起,必先害你们,然后及我,那时后悔也来不无及了。”话虽如此,但也不肯急切下手,想到了龙城再动手。
到了龙城附近,天色已晚,就驻宿黄榆谷。睡到半夜,忽有哗噪声从外而入。慕容隆急忙起身看视,见有十几人持刀进来,便想返身组织卫士抵抗,不防背上中刀而死。慕容农披甲跨马欲逃,被那些人阻住,左臂也受了刀伤。他的卫士武艺高强,奋力杀退来人,还抓住一个头目,由慕容农审问,供称是受慕容会派遣。慕容农裹好创伤,待天亮去报告慕容宝。
慕容宝夜间听说有刺客,正在惊慌,慕容会踉跄进来禀告:“农、隆谋逆,儿臣已将他二人除去了。” 慕容宝明知有诈,但他素有小聪明,就佯为快慰道:“我也素疑这二人,今得除去,甚好!甚好!” 慕容会信以为真,高高兴兴走了。
翌晨,慕容会排齐兵仗,拥宝就道。正逢慕容农来求见,慕容宝不等慕容农开口,就大骂“汝何故负我?”令左右速将农拿下。约行十余里,慕容宝召群臣同进午餐,兼议如何处置慕容农。慕容会欣然就坐,慕容宝暗示将军慕舆腾杀慕容会。慕舆腾拔剑向慕容会砍去。慕容会冠帽被劈,略受微伤逃出。慕舆腾慌忙保护慕容宝急驰,傍晚进了龙城。
慕容会召集部下,来攻龙城。他上书要求诛杀佞臣,立为太子。慕容宝当然不许,并登城责备慕容会。慕容会跨马扬鞭,意气嚣张。城中将士见他如此无礼不孝,都愤怒至极,开城迎战。天下兵事,理直自然气壮而锐不可当,便将慕容会军队杀退。到了夜半,侍御史高云带着敢死队从城中潜出,袭击慕容会军营。慕容会大败,溃不成军,只带十余骑投奔中山。慕容详怎能容他,立刻将他拘住斩首,并派人传报龙城。龙城一隅,总算暂得少安。
慕容宝论功行赏,命慕容农为左仆射,兼职司空,领尚书令;进高云为建威将军,养为义儿,改姓慕容。
但邺城尚被北魏包围,积久未退。慕容详有些能耐,坚守不渝。拓跋珪因军食不继,命撤去邺围,转屯钜鹿,筹运粟米。慕容详又派遣步兵袭击魏营,堵塞粮道。魏军终因粮道未通,解围退兵。
慕容详被胜利冲昏头脑,觉得自己威足退魏,比慕容宝强多了,竟僭称皇帝,改元建始。听说慕容麟出屯望都,就派兵掩袭,把慕容麟赶入山中。
慕容详既得逞志,固态复萌,嗜酒无度,酒后失性乱加杀戮。尚书令可足浑谭直言进谏,慕容详借着酒糊涂,竟喝令左右把他推出斩首。官吏们当然不服,常有异言,慕容详就派人监谤,遇有妄议政事者,一体处斩。自详僭号仅一个月,所诛王公以下已有五百余人。
当时又遇灾荒,百姓想出外觅粮,慕容详却下令严禁,因此人多饿死,举城皆恨他为无道昏君,想就近迎立慕容麟,慕容详却常入醉乡未加详察。
慕容麟招集丁零余众,潜袭慕容详派去征粮的军队,百姓听说慕容麟来了,都去欢迎。慕容麟即引众偷袭中山,一拥而入,城中兵民见慕容麟到来,无不喜慰。从前被杀诸大臣家属,也乘机报怨,引慕容麟入宫捉拿慕容详。慕容详却还醉后高卧,睡眼朦胧中不知为何人所抓,才睁眼一看,未及开言,那刀光已到颈上。慕容麟还是僭称尊号,但让百姓四出觅食,居民才免饿死。
行文至此,笔者疑惑不解。慕容氏英雄辈出,奈何胜亦内斗,败亦内斗乎?晑者慕容氏纵横辽冀晋燕赵大地,何等繁衍,如今却罕见慕容之姓,都内斗耗尽了?悲哉也,今人应戒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