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那些人和事(四十六)羌族(6)
(2022-08-23 06:05:36)纵观
俗话说,物极必反,泰极痞来。自称霸甘陇关中后,姚兴开始走下坡路了。有两个原因,一是因强至骄,得陇望蜀,野心替代了睿智;二是软柿子捏光了,剩下的各国都兵强马壮块头大,相比之下,后秦无优势可言。
当后秦崛起之时,鲜卑拓跋氏也完成了从代国到北魏嬗变,成为当时北方强国之一。因北魏和东方的鲜卑慕容氏后燕国有纠纷,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曾想和后秦联姻以抗后燕,姚兴却拒绝了,从此后秦、北魏有了过节。公元 401年正月,北魏进攻后秦属地黜弗、素古延诸部 。二月,北魏军又直接进攻后秦。姚兴震怒,于五月遣姚平等率步骑4万进攻北魏,自己率领大军跟进。六十多天后,姚平攻占北魏乾壁。七月,拓跋硅也决定亲征,派遣拓跋顺、长孙肥率6万骑为前锋,自领大军随后进击。
八月,拓跋珪进军永安,姚平派遣200精骑侦察北魏军情,遭长孙肥伏击全部被俘。姚平引兵退到柴壁,闭城固守。拓跋硅领军将其围困。姚兴亲自率4.7万人去援救,想占据柴壁汾河对岸的天渡,运输粮草接济姚平。拓跋硅命令部队架起浮桥,进至汾西,筑土围以隔断两处前秦军队。姚兴这才知道北魏兵力雄厚,后悔自己轻敌没有多带军队,因而在蒲坂附近停留多日不敢前进。拓跋珪亲率步骑3万迎击姚兴于蒙坑,俘杀后秦军千余人,姚兴败退40余里。
拓跋硅分兵据守各处险要,柴壁姚平军队无法突围。姚兴将成捆柏树从汾水上游冲下,想毁坏北魏浮桥,但都被北魏士兵钩起当了柴薪。十月,姚平粮竭矢尽,乘夜率众从西南突围;姚兴列兵汾西,仅举火鼓噪虚张声势,不敢去解围。姚平突围不成,只得投河自尽。
此役后秦损失将校40余人,被俘2万余人。姚兴只得数次派使者到北魏求和,拓跋珪都不同意停战。幸好北方柔然部族入寇北魏,拓跋珪才退兵回师。柴壁战役是对姚兴的弟一次重大打击,从此再也无力东进与北魏抗争,失去了夺取中原的希望。
消灭南凉、占据姑臧以后,后秦在河西地区并没有站稳脚跟。河西从来不是羌族的势力范围,为保住姑臧,姚兴每年必须投入大量的兵力财力稳定疆界和民心。表面接受后秦封号的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和南凉国主秃发傉檀都觊觎这座要塞,姚兴感到难以为继,有意放弃姑臧。
恰好秃发傉檀为讨好姚兴,献上三千匹战马和三万头羊只。姚兴就认为在诸凉国主中,唯有秃发傉檀最忠于自己。于是他下令改任秃发傉檀为凉州刺史。消息传到姑臧,许多凉州人表示反对。他们派遣凉州主簿胡威赶到长安,请求姚兴撤回成命,指出秃发傉檀心怀叵测,将河西五郡拱手送他,不但要给凉州百姓带来祸害,而且对后秦本土也潜伏着巨大的危险。姚兴意识到自己的失策,急忙派人纠正,但来不及了。秃发傉檀调用在姑臧城南驻扎的三万大军,逼走了后秦原派的刺史王尚。随着姑臧的丧失,后秦势力逐渐退出河西,唯一保留下来的只是对诸凉名义上的领属关系。
公元407年,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权突然崛起,成为姚兴无法摆脱的来自北方的威胁和灾难。
赫连勃勃是南匈奴分支铁弗部落后裔。他和他的大夏国不属本《西晋那些人和事》叙述范围,将有另篇介绍。本文只叙述他与后秦的战况。
赫连勃勃曾被拓跋圭打垮后,几乎分文不名毫无实力,只得投降后秦。秦魏战后,姚兴为对付北魏,任命赫连勃勃镇守朔方,并拨杂虏二万余人归他统辖。赫连勃勃实力大增,羽翼渐丰,就决定叛秦自立。
公元406年,他把柔然可汗献给姚兴的八千匹战马劫获,并以射猎为名袭杀岳父没弈干,并吞他的部众。次年六月,他自称天王、大单于,建国号为大夏。在陆续打败一些部落和割据势力之后,赫连勃勃开始骚扰姚兴。
十月,他赫连勃勃陷后秦的北部戍城。有的部下建议他定都高平,他不同意,认为专驻一城,不能发挥骑兵高速机动作战的优点。他要采取是倏来忽往的突袭战术,使姚兴疲于奔命,防不胜防。
这一招果然奏效。在铁弗骑兵袭击下,后秦岭北地区整天处于紧张状态,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活。公元408年,赫连勃勃又在青石原大败后秦军队,俘获斩杀五千余人。姚兴不能容忍赫连勃勃的一再挑衅,开始筹划反攻。他首先改善了同赫连勃勃宿敌拓跋圭的关系,然后,命令大将齐难率领两万骑兵寻找铁弗人的踪迹,准备大战赫连勃勃。
后秦的兵力有限,但姚兴又犯了二线作战的大忌。在派兵征讨大夏的同时,他又派出以姚弼为主帅的三万步骑进攻河西。
姚弼没有采取掩袭姑臧的方针,以致后秦兵到达姑臧时,秃发傉檀作好了设防,他把许多牛羊赶到野地,引诱后秦军队进行略抢。结果后秦军队中计,被打得大败,伤亡七千多人。姚弼被秃发傉檀围困在姑臧西苑,水源断绝,形势危难。好不容易才安全退兵。从此,秃发傉檀不再畏惧后秦,与后秦完全脱离领属关系。
北线作战的后秦军遭到更大的失败。赫连勃勃先示弱将大军撤到河曲地带,然后利用后秦军队骄纵兵抢掠的机会潜师杀回。齐难猝不及防,败退途中被夏兵活捉,全军覆没。这一仗使后秦声威大降,岭北地区原附属于姚兴的部落和割据政权,纷纷转依赫连勃勃。
之后姚兴重新调整兵力,派弟弟姚冲为主帅的四万骑兵袭击赫连勃勃。不料姚冲半途企图回兵政变,夺取政权。事变虽被姚兴平息,但是预期的军事目的落空了。三个月后,赫连勃勃却趁机成功袭击了后秦的平凉,抢虏人口七千余户。
公元408年九月,姚兴倾其主力欲在依力川附近与赫连勃勃决战。赫连勃勃先发制人,乘姚兴人马尚未完成集结,就猛力袭击贰城的姚兴大营。姚兴面对如潮似涌的大夏铁骑,一时晕头转向竟然准备丢下大军逃跑。主帅的临阵惊慌,使得本来就惧怕大夏铁骑的后秦士兵加重了恐慌情绪,结果又被赫连勃勃打败。夏军乘胜洗劫了周围的郡县,掠走当地七千余户居民。
此后一直到姚兴病死前,后秦与大夏间的战争仍频繁发生,而后秦败多胜少,先后损失军队近十万,人口两万多户,牲畜财产不计其数。
一而再的战争失利使后秦财政日益困难。为了集中兵力对付大夏,姚兴只能撤回增援南燕的军队,使南燕很快被东晋攻灭,后秦南线顿受威胁;为了弥补国用不足,他增加在关津渡口的商税,甚至对盐竹山木,也巧立名目扩大税收。极大地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姚兴饮鸩解渴、杀鸡取卵,为自己酿成了新的苦酒。
公元412年,姚兴接到报告,称东晋在边境屯兵,有进攻的迹象。但姚兴却认为东晋积弱,不敢轻开边衅,所以没有执行坚壁清野等防御措施。而实际情况是,东晋这时的实权已经由刘裕(即后来篡晋的宋武帝)掌控,此人具雄才大略,在灭掉南燕后,已有吞并后秦的蓝图。
因此,这一年姚兴没有重点防晋,却派出四路大军征讨仇池国。在战役中,由于一路大军畏战没及时到达,其他各路军队失去配合,结果被仇池击败。这次战败更暴露了后秦国力衰败和军纪涣散。
公元414年五月,姚兴突患重病。后秦皇室内部发生权力之争,皇子姚弼谋夺太子姚泓之位,几乎演成大规模的内战。公元416年二月,姚兴病势转重,自知不久人世,下令太子监国。姚弼的党羽在谋杀姚泓和劫持姚兴的计划未逞后,策划入宫作乱。姚兴终于下令逮捕姚弼。姚弼的死党误信姚兴已死,带兵攻打宫门,皇城内外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姚兴勉强支撑病体,被人扶到殿前,宣布处死姚弼。乱军失去斗志,溃散而去。事变平息的第二天,姚兴病发去世,终年五十一岁。
姚兴逝世不久,东晋刘裕出兵讨伐后秦。后秦灭亡。
姚兴对中国的重大贡献,在于首次大规模组织翻译佛教经典。他曾在长安开辟逍遥园,请天竺僧人鸠摩罗什的翻译佛经。鸠摩罗什青少年时期曾游学罽宾、月氏等国,初学小乘,并旁通婆罗门哲学;后改学大乘,精研《由论》、《十二门论》等经典,称誉西域诸国。公元401年,姚兴迎鸠摩罗什到长安时,他五十八岁。姚兴待罗什以国师之礼,尊崇备至,常亲率群臣及僧众听他讲经。
鸠摩罗什在凉州十八年得以通晓汉文。他发现汉文译经与梵文原经出入很大大,向姚兴建议重新译经。姚兴接受了建议,还选名僧僧略、僧迁等八百余人为其助手。姚兴有时还亲自参与翻译,综合理义,进行考校。《广弘明集》中现今保留有姚兴同罗什等人探研经义的一些材料。
鸠摩罗什在逍遥园译经九十八部,四百二十五卷。最重要的佛经有《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金刚经》、《维摩经》、《阿弥陀经》、《首楞严三昧经》、《十住毗婆沙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成实论》及《十诵律》等。有些经典后世虽有新译,却难以取代之。鸠摩罗什版本流传至今已有1600多年,在中国译经和佛教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鸠摩罗什译经态度比较严肃,力求译文典雅而不失原意。从这个意义说,他的译经不但有利于佛教传播,而且奠定了中国翻译文学的基础。而为他提供大量人力财力的组织者姚兴,当然也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