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zgadxf01
zgadxf0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439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晋那些人和事(四十二)羌族(2)

(2022-08-19 05:53:02)

西晋那些人和事(四十二)羌族(2)

纵观

不知从何时起,羌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长制家庭,由祖孙三代或父母、子女两代组成。每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和生活的单位。

羌族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指腹婚""怀抱婚""童子婚""买卖婚"等婚姻形式。婚姻讲究门当户对,有转房、入赘、抢婚的习俗。

婚嫁仪式分订婚和结婚两次。

羌族媒人被称为"红爷"。如果男子对女子有意,男方家就会备礼,请红爷到女方家提亲。女方要征得母舅同意才可允婚。之后,红爷会带上男方的猪膘、酒等礼物,去女方家吃"许口酒"。过些日子后,男方又请红爷携礼到女方家,以"小订酒"招待近亲,并请释比测算双方生辰八字,定下结婚吉日。随即,男方家要备重礼前往女家报期,并在女家办酒席,即"大订酒",作为正式订婚礼,欢宴女方整个家族。

此后,两家开始婚礼筹备,期待着"女方家花夜、男方家正宴"好日子的到来。"花夜" 意即为新人举办的喜庆晚会,是结婚最为隆重的一道程序。一般在娶嫁的前一天晚上举行,男方办的叫"男花夜",女方办的叫"女花夜",男的庆祝娶妻,女的欢送出嫁。这一天,女方家高朋满座,桌上放着咂酒和12"干盘子"(即花生、核桃、红枣、柿子、苹果、桔子、糖果等,饱含圆满、吉祥、喜庆之意)。男方家派出的能说会道的迎亲队伍会受到女方热情款待。双方要按照习俗进行盘歌比赛。盘歌即以歌盘问之意,方式为一问一答,所唱内容广泛,形式随意而风趣。

次日清晨,舅舅给身穿嫁衣的新娘披上红绸,新娘哭嫁,拜别父母、兄长和族人。到男方家门口,释比要做祭祀神灵的仪式,驱赶附在新娘身上的"煞气"后,再向新人祝福。众人为新人举行"挂红"仪式。新人在神龛前行礼,一拜祖宗创业恩,二拜父母养育恩,三拜夫妻偕白头,四拜子孙个个强,再拜亲人和宾客,最后夫妻对拜。拜堂后新娘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人了。随后,众人欢宴。当晚,男家父母点香敬神,对新人祝福。所有来宾在院坝围着熊熊篝火跳起欢快的莎朗舞。

次日即谢客日,主人再备两桌宴席"谢客"。新人要带一个猪头、一根猪尾巴感谢红爷,表示有头有尾,圆圆满满。

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回门"。由新郎及弟兄背着酒肉送新娘回家。新郎仅在女方家小住几日,而新娘可以住数日、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才由丈夫接回,开始家庭生活。

儿子成婚后,要另立门户。独子或幼子随父母生活。父亲主要安排和支配家中的经济生活,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和财产继承问题,组织或参与宗教祭祀与对外社交等活动;母亲主要是参加劳动生产和操持家务。舅权在婚姻及家庭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如遇男女婚事,必须事先得到母舅应允才行;母死必经母舅同意方可入葬;分家由母舅主持;母舅有对小辈进行管教和抚养的责任和义务等。

羌族至今保持着古老的人生礼仪。

孩子出生后,女婿要携礼向岳母家报喜。亲友带着衣物、祝米、鸡蛋和挂面看望产妇。有的地方,有生子后在门前挂靴的习俗,若生女,鞋面向上,若生男,鞋面朝下。生子后,要请释比做法,忌讳生人到家。羌族姓氏一般随父姓,取名可请释比或长辈来确定。孩子满月和周岁后,家人要宴请亲友吃"满月酒""满岁酒"。孩子脖子上戴长命锁,以避邪祛病,保平安健康。

羌族男子在年满十五周岁时要举行成年礼(冠礼)。一般在农历十月至十二月举行。届时,请来亲朋好友,围着火塘而坐,受冠礼者身着新衣,朝家中神龛下跪叩拜,并接受释比代表天神馈赠的礼品--用白色公羊毛线栓系的五色布条,作为护身符围在脖子上。再由族中长辈叙述祖先历史,或由释比诵经祷告,祭祀家神及诸多神灵。

客人到家,羌族会鸣枪放炮表示欢迎,并让客人坐上位,主人献茶敬酒表示祝福。有挂红习俗,表达对客人的尊敬、对新人的祝福、对英雄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羌族有敬老的传统。人们饮咂酒时,先由年长者用羌语致开坛词,意为向神灵祈福,然后依照辈份高低、年龄大小、主客身份等顺序,用酒杆吸饮。宴席中老人坐上位,待其就座,其他人才能坐下。路遇老人,要尊称、让路。歌舞时由老人领唱。讲究为老人祝寿。

主要靠人们世代口授和长期歌唱而传承的民间文学,是羌族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题材很广泛,有传说、寓言、故事、神话等,反映了羌族的历史、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是羌族珍贵的文化瑰宝。如叙事长诗《木姐珠与斗安珠》歌颂了羌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反映了人们不畏神权,追求自由婚姻的美好愿望;英雄史诗《羌戈大战》,由序歌、羊皮鼓的来源、大雪山的来源、羌戈相遇、重建家园五部分组成,反映出古羌人在历史上曾有过的迁徙记忆。

民歌大多是见景生情,即兴发挥,抒发出唱者不同的心境。主要分酒歌、山歌、情歌、时政歌、劳动歌、喜庆歌、丧祭歌等。其中,酒歌专门在饮酒时唱,由老人引领,众人相和,内容多为颂扬英雄、先辈功绩和欢迎客人,礼仪性强。不少羌族聚居地至今还流行多声部民歌,演唱技巧独特。不仅有二声部、三声部、五声部、多声部,还有合声民歌的不同组合形式。

民间乐器主要有羌笛、口弦、唢呐、锣、钹、响盘(铜铃)、羊皮鼓、指铃、肩铃等。

其中羌笛最具特色,是六声阶的双管竖笛,演奏时多为独奏,曲调自由,大致分为劳动曲、爱情曲、迎春曲三类。其音层互垫,双音叠韵,音色柔和、悠扬婉转。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羌笛最善于表达出悲凉的意境。

羌族舞蹈舞风古朴典雅,粗犷优美。主要分为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礼仪性舞蹈、集会性舞蹈四类,基本动作较为一致而各具特色。

自娱性舞蹈最具代表性的舞种有"莎朗""席步蹴",与节日、喜庆活动密切相关。

祭祀性舞蹈主要指羊皮鼓舞和铠甲舞。羊皮鼓舞是有古老历史沉淀的舞蹈,跳者以释比为主,在庄严的宗教祭祀中进行,以表达敬神、消灾、避难、祈福的目的。铠甲舞是为战死者、民族英雄和有威望的老人举行隆重葬礼时表演的祭祀舞蹈。

礼仪性舞蹈是一种迎宾待客时作为礼仪内容之一的舞蹈,韵律特殊,胯部动作较多,表现了羌族原始古朴的审美意识。

集会性舞蹈是以男性为主的集体舞。舞者唱着具有召唤性和示威性的歌曲,伴随着发出浑厚、威武的吼声,踏步走出不同的队列和阵形,反映出古代出征战士高昂的士气。

羌族民间工艺以挑花、刺绣最为出色。不需图稿,羌族妇女便可绘成各种优美的图案,绣成绚丽多彩的成品。题材取自世间万物,用挑、扎、绣、勾、纳、提、拼、扣、纤等多种针法,单用或混用,绣于头帕、衣服、腰带、裹肚、围腰、鞋袜、香包等局部地方,美观漂亮而耐用。羌族工匠打造的三足架(铜制或铁制),以及簪子、耳环、手镯、戒指等金银首饰;石匠凿制的石狗、石柱、门坊和碑刻等,精巧美观,表现出民间工艺的高超技术。

羌族重视春节。春节又称"过大年",是羌族人家团年的重要日子。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家家户户就要扫尘、敬灶,备好丰盛的年货。除夕之夜,要烧猪头肉敬献祖先和神灵。全家人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团年饭,再围坐在火塘四周守岁。一般初一不劳动,不走人户。初二以后开始亲戚朋友之间的走访。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三十要送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举办各种娱乐活动。

此外,羌族还要过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但最有特色的,当数羌历年、祭山会和领歌节。

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即"吉祥欢乐的日子"。又称"过小年"。原是在秋天收获粮食后,祭祀神灵和祖先,向神还愿的重大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各地欢庆的时间不一,一般为三到五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初十。主要的活动是还愿敬神和吃宴席。

祭山会是羌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转山会、塔子会、祭天会、山王会、山神会或碉碉会,是羌族对代表诸多神灵的白石神进行祭祀的活动,是人们祈求保佑来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地方太平、森林茂盛的大典。因各地气候差异,举行的时间、次数并不统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也有每年举行一次或二、三次。

在茂县曲谷一带,为了纪念歌舞女神莎朗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要举行领歌节,羌语称"瓦尔俄足"。整个节日活动持续3天时间。妇女们尽显其能,忘情欢跳莎朗,农事和家务事都由男人忙活。原来羌族早就有妇女节了。

羌族的葬礼形式有火葬、土葬、崖葬。

火葬的历史最为悠久,史载"羌人死,焚而扬其灰。"古代每个羌人家族有自己的火坟场。可见羌族的火葬和现代火葬大不相同。

土葬是主要丧葬形式。各羌寨都有遇丧不请自到、协助料理丧事的习俗。丧家需及时通报亲属特别是逝者母舅家。要请释比杀羊祭祀、测算下葬时日。一般三天之后,家人在选定的坟地举行葬礼,要在新坟前点篝火,烧柏枝,敬香蜡、烟酒、肉类,进行祭奠。葬后三日,再备祭品去修整墓地。到此时,丧葬礼仪才告结束。

崖葬主要存在于北川某些地方,用于不到三岁就夭亡的幼童,用蜂桶或简易木箱装殓,置于山岩洞穴中。

羌族存有一些禁忌。如:

火塘神圣,任何人不得跨越火塘,不能在火塘边吵架或说不吉利的话。火塘边座位男女有别,坐错了会得罪火神。

家中有人生病,忌见生人,要在家门外立一条板凳,以谢绝外人进入。

正月初一忌大声叫骂,不能动用火钳、绳子和菜刀。

禁止妇女参加重要的宗教活动。

孕妇不能进新婚夫妇的新房,怕压喜。

新娘出嫁时不能回头看,以避免招来霉运失财。

孩子未满月,产妇不得入灶房,否则会得罪灶神和家神。

羌族的这些风俗习惯,和汉族及西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太多的交集,或者说有千丝万缕的相似之处。这正好证明了,羌族自古以来分布地域极为广泛,和各民族在长期的杂居共处中,相互学习,存精去芜,为中华民族贡献了极其灿烂辉煌的文化瑰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