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二十四首承德避暑山庄(十九)

七律二十四首
纵观
(十九)文津阁院内
楠木本防虫幷火, 奈何战乱丧稀玑。
注:乾隆为文津阁题诗中写道:"渊源如欲问,应自此寻津。"这两句诗最后的两个字"问"与"津",同"文津"谐音。在他为文津阁写的碑文中,有“欲从支派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弗知津则蹑迷途而失正路,断港之讥有弗矣!”
文津阁内假山占地约800平米,用石3279立方米,由浆石和鸡骨石等堆叠而成。假山石洞,前后各有两门相通,结构也颇具匠心。洞内山石遮掩,可分厅、堂、窗、孔、穴等,洞壁用鸡骨石镶嵌,幽深曲折。有几个大小不等的窗孔,透进幽幽的光线,使洞中的峭壁怪石若隐若现。山上横岭纵峰,沟桥岗壑,各自争奇。有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十大名山的缩影,更有"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造型,还有仿米芾"宝晋斋"的园林布局。可惜因疫情关闭,这等美景都不得细细观赏了。
意译:
文津阁里尽是奇石怪岩,
犹如百兽玲珑巨笋巍巍。
曲径幽路久已关闭谢绝游客到来,
小池空自保留着月芽生辉。
地灵境胜驻留书运,
蹑昧知渊不愧紫薇。
楠木本来能防虫防火,
奈何战乱频繁丧失了稀有文玑。
前一篇:七律二十四首承德避暑山庄(十八)
后一篇:七律二十四首承德避暑山庄(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