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育英才|学渣儿子不听管教,妈妈割腕自杀:这种极端方式,是惩罚自己更是报复孩子!

昨天看到一篇推送的新闻,让我痛心不已。
前不久,在宿迁有位妈妈将自己反锁屋内后,服用安眠药割腕自杀。
接到报警后的消防员火速赶到现场,为了抢时间救人,三名消防员利用撬棍、扳手等工具对防盗门进行破拆......
整个过程,仅仅用了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就把防盗门打开了。
https://p4.itc.cn/images01/20201102/90a928811f8c45ba81f96684e6737981.jpeg
众人进入房间后,映入眼帘的一幕,震惊了在场所有人。
在她身旁,放着一把沾血的菜刀,左手腕有一道割裂的伤口,鲜血一直流到了身旁的席子上。
这位妈妈已经躺在地上,陷入了昏迷。
这次幸好抢救及时,才没让悲剧发生。
什么原因,能让一个妈妈绝望到自杀?
据丈夫介绍,妻子之所以做出这么冲动的举动,主要是因为对儿子太过失望:
儿子从小学习差,很早便进入了社会;
再加上儿子不听话又不服管教,她更是绝望至极。
当天,妈妈又和儿子吵了一架,一气之下,选择了一个最不该选择的选项。
教育是门修行,当妈的太不容易,从孩子身上看不到希望,就只能自断经脉。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102/2fbf20337142441eb8368235dd7c3870.jpeg
我同情这位妈妈的同时,不禁在想,这样的极端方式,真的能让孩子浪子回头吗?
未必!
就像网友说的:“要是这位妈妈没救活,下一个被逼死的可能就是她儿子。”
是呀,不敢想象未来孩子得承受多大的精神压力,才能独自生存在人世间!
望子成龙的夙愿,每个父母都有。那小孩的夙愿呢?
其实,每个小孩内心也都住着一位“完美妈妈”,他们对妈妈的期待,不比我们少。
01
“没有活成你想要的样子,会怪我吗?”
我相信绝大数的父母想法都是一样的,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的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上兴趣班的时候,就赶忙跑去给自己孩子报名;
当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时,就着急给孩子找英语培训班。
与其说父母是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不如说父母不能接受自己孩子平庸的现实,因此才会在育儿的道路上越走越焦虑。
不断的在心里幻想着:“我的孩子怎么能平庸呢?我的孩子未来肯定不凡!”
其实,父母的过度期待,才是孩子最沉重的枷锁!
http://p8.itc.cn/images01/20201102/45e7efaee99f444e9b3112f26d45cf42.jpeg
中国人口宣教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人格调研报告》显示:超过80%的小学生存在考试焦虑。
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考不好招致家长的打骂。
中学生考试焦虑的总检出率为68.8%,初中生考试焦虑状况比较严重:
中度或重度考试焦虑的初中生占25.4%;
女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这些赤裸裸的数据,无不昭示着,积极面对孩子的不优秀,甚至平庸,成为父母的又一必修课。
“如果,你付出一切,孩子却没能活成你想要的模样,会怪他吗?”
我相信,忙碌的生活,加上为了孩子教育焦虑的我们,都没有时间去想这样一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去面对,更不应该去逃避。
希望爸妈们在四处奔波的路上,放下自己的执念,我们只要尽力而为,哪怕平庸,这也是他们最灿烂的人生!
当孩子努力之后,无论是什么结果,都要为孩子鼓掌。
正视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成长轨迹,不要过分在意结果。
养育,从来不是索取回报,而是一场相互滋养的过程。
所以,我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够真诚的对孩子说:“孩子,如果我付出所有后,发现你是平庸的,我仍然爱你。 因为这就是你本来的样子。”
02
“一直惹你生气,还爱我吗?”
一提到“青春期”三个字,很多父母就会感到头疼甚至有些恐慌。
因为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不是在吵架,就是在吵架的路上。
往往一哭一闹,我们脾气的开关就失控了,只想用最快速、最有力的方式“镇压“他。
话又说回来,谁不想当一个岁月静好的小仙女,总提醒自己,他还是个孩子,要温柔、耐心.......
但我们的耐心就被日复一日,鸡毛蒜皮的小事一点点消耗掉,以至于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最后让我们屡屡破功,化身成河东狮吼。
确实,每一次我们都“赢”得满堂喝彩,但在孩子心里却埋下祸根:“一直惹你生气,妈妈还会爱我吗?”。
http://p6.itc.cn/images01/20201102/c632693da5024421970d393c35860bd3.jpeg
带着这样的疑问,却苦苦找不到答案的孩子更是令人怜悯的。
有的孩子是出于恐惧,安全感受到了伤害,不再信任父母,在情感上强行和父母中断了连接,叛逆也就不请自来。
有的孩子已经习以为常了,干脆破罐子破摔,虽然满心不服,却懒得反驳。
最严重的就是孩子感觉自尊心受到了碾压,出现情感障碍,不再自信,甚至有自卑和自闭倾向。
的确,妈妈发脾气,确实能解决掉眼前的一些小问题,但是,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有人说,家之所以温暖,亲人之所以成为亲人,是因为我们之间可以多讲情少讲理。
我觉得这句话说得特别好。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多关注情绪,少评判是非对错;多一些交流和了解,少一些情感勒索。
如果我们都不能包容孩子的错误,这个世界谁还能包容他?
所以,请接纳每个“不完美”的孩子。
请给那些怀有疑虑的孩子们一个肯定的答案:“妈妈也不完美,也要和你说声对不起,原谅我对你发脾气,我一直爱着你。”
唯有如此,孩子才会信任你,才会愿意对你敞开心扉,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03
“请看到我优点,可以吗”
之前一位小朋友曾经找我诉说着他所经历的痛苦。
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他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可他的父母只是盯着他的缺点不放。
孩子的优点直接被父母过滤掉了。
同学来家里,妈妈会说:“你同学长得真高,你再看看你,不好好吃饭。”
亲戚家的孩子来家里,吃晚饭后帮忙收拾桌子,妈妈会说:“你真懂事,比你哥哥强多了,他一点眼力劲儿都没有。”
因为这件事,不知道和妈妈吵了多少次架了。
虽然每次都是妈妈主动和他道歉,但他并不快乐。
其实这位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好人缘,在外人眼里是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导致他内心深处埋藏着深深的自卑,不管自己有多么优秀,都觉得自己不如别人。
他一直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却一直都无法满足父母的要求,内心越来越压抑。
http://p7.itc.cn/images01/20201102/6878fb74dbc34e5aa60529d9b6043c35.jpeg
生活中,很多父母就像这位妈妈一样,只会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却看不到他的优点和努力。
可这些父母看到孩子的优点,于是肆无忌惮地对孩子打击、嘲讽甚至谩骂。
却不曾想,语言这种暴力,虽不攻身,但攻心,伤害指数还特别惊人。
别让孩子背着光,活在“不被父母看见”的阴影里。
人类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感觉被人欣赏,最渴求的就是被认可。孩子也是如此。
做父母的要看到孩子的优点,用欣赏的眼光去鼓励孩子。
父母的眼光就是最丰沃的营养,盯到哪里,哪里就会长出参天大树。
不止这位孩子,每位孩子都有自身的优点,有的孩子早早地闪耀着光,有的孩子是需要时间和耐心来精心打磨。
他不一定是颗耀眼的钻石,但也温润如玉。
愿你能够拥有一双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愿你的孩子在这双眼睛的注视下,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世界面前。
所谓家庭教育,真的是一个彼此成就的修炼场。
在这场修行中,期待,从来都不是父母的专利。
而期待的结果,也从不应该只由孩子一人承担。
没有“坏”小孩,只有选错了教育方向的父母。
愿每位父母都能以此为鉴,别让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