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卓育英才|初三学生“沉迷”手机,母亲崩溃到跳海:我们怎样才能从手机那里,“夺回”孩子?

(2020-06-30 11:01:47)

在父母圈,有一个公认的魔咒:

“不玩手机,母慈子孝;一玩手机,鸡飞狗跳。”据不完全统计,手机成瘾,已经成了破坏亲子关系的第一杀手。很多人从前不理解,直到自己的娃也开始玩手机,才知道这多让人崩溃。更扎心的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84亿。其中,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游戏成瘾的患病率约为27.5%。这样的数据,让无数老父亲、老母亲揪心。我们在揪心之余,也会听到一些极端事情的发生:“我觉得没有盼头了。”在2020年6月24日,这是一位妈妈被警察救上来之后,说的一句话。了解事情的经过才知道,原来这位妈妈的孩子,今年上初三,即将面临中考,却整天沉迷于玩游戏,妈妈崩溃欲跳海。被警察叔叔救上岸后,妈妈依旧伤心的哭着。此时不少游客聚拢过来,大家纷纷进行劝说:“大姐,你咋地了!有啥想不开的!有家人电话吗?有什么事儿说出来!”“上有老下有小的,你有责任啊,不能这样自私啊!”在劝说过程中,妈妈一边大哭一边诉说着:“我陪读呢,我儿子不学习,天天打游戏。马上就中考了,我就盼着他有出息,我不管他了,他爱啥样啥样吧......”这位妈妈情绪该有多崩溃,才做出跳海这一举动,这位妈妈该有多失望,才说出这么丧气的话语。
人只有在感觉极度无助的时候,才会生出“一死了之”的念头。我不禁在想: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变成了这样?为什么我们如临大敌般的管控手机,结果却这样失控?

我们如何做,才能从手机那里夺回孩子吗?

其实,所谓的孩子“沉迷”手机问题,多数时候是父母教育出了问题。



01




父母要管理好情绪,接纳孩子的错误

前几天,孙俪在微博上晒出了一段话,引来7万网友的点赞。
原来孙俪和孩子等等之间有个约定:周一到周五不能玩电子游戏。这天下午,等等看妈妈不在家,没忍住,打了一会儿游戏。等等向孙俪承认了错误,然后忐忑不安地说,希望妈妈不要说他。令人意外的是,孙俪没有不悦,更没有发火,而是因为等等的诚实,奖励他再玩20分钟。等等听后惊呆了,开心得不得了......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rYibeib1AOhhcMctHoMWeiaib8TxzewvlyvZqw4nweSmL8B2ibYviaRv3xOOzVE1GXFWAtSIH8Nc9ZGX92ZWuZUsribqw/640?wx_fmt=jpeg

有人留言感慨:“一般的家庭就算主动承认错误,也会被骂吧,何况是奖励。
我觉得这位网友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我们和孙俪换位,我们会怎么处理:孩子背着你偷偷玩游戏,你会不会发火?孩子破坏与你事先的约定,你会不会责骂他?毫无疑问,我想大多数父母,思想上说的不会,但身体却很诚实。确实,孩子犯了错,很多父母,总是忍不住会责骂孩子,他们认为通过这种威慑,孩子才能长记性。其实,很多孩子玩手机时,就能意识到自己犯错了,他们还会产生自责、害怕、慌乱等情绪。如果父母指责孩子的错误,孩子就会把精力放在安抚父母情绪上,就比如上面那对母子;而当父母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反而会把精力放在改正错误上。聪明的父母,善于利用机会,让孩子的错误变得有意义。

02




为人父母,别把孩子“让给”手机

端午节假期的时候,我和老公去小区公园散步。这个时候我注意到邻居家的孩子,他今年九岁了,长得非常可爱。
每次我回家后,只要他看到我就不停的黏着我问这问那,说个不停。和我聊在学校的趣事,和同学调皮的事情;或者让我解答不会做的数学题;又或者他看了哪一本书,觉得很有趣,和我分享可是,此时此刻,眼前的他跟以前的那个小孩,简直判若两人。他就一直坐在公园座椅上,手里捧着手机,低着头,眼睛不停盯着屏幕。我本以为他见到我会很高兴,可没想到的是他找到了“替代品”,而这个“替代品”让他无法自拔。除了手机,他仿佛对其他事物没有任何兴趣。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孩子奶奶告诉我,因为孩子爸爸妈妈都在上班,可孩子还得在家上网课,于是就给他买了一部手机。 自从买完手机,孩子从头到晚,不是打游戏,就是刷视频,玩的不亦乐乎。奶奶也告诫过孩子的爸爸妈妈,可他们说:“只要孩子听话,不要乱跑,呆在家里就行。”没错,孩子确实做到了,一直呆在家里......他们不知道的是,游戏偷走了孩子的时间,消磨了孩子的意志,摧毁了孩子积极的态度。手机好玩,孩子当然知道。即便有一定自制力的成年人,在手机面前也未必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手机的使用时间,玩游戏也会停不下来。成年人一天不玩手机,心里就不舒服,何况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呢。有时候孩子叛逆的“沉迷”游戏,不是他有多喜爱,而是父母把孩子亲手推给了手机。聪明的父母应该算清一笔账:如果不贪图那一秒的省心和清净,在孩子身上付出更多的时间与耐心,或许暂时是“麻烦”,但长远看,是为家庭积攒了一笔千金难买的财富。孩子的健康,亲子的融洽,家庭的和睦,这些都是不把孩子轻易“让”给手机的回报。

03




父母要以身作则,给他最好的示范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爱玩电子产品的孩子,家里一定有沉迷手机的父母。
我有位朋友,孩子刚初中,下午放学早,家庭作业也少。朋友每天下班回家,孩子就玩手机,以为是她已经写完了作业,也就没在说什么。等到有一天,老师给朋友打完电话才知道,原来孩子在学校也玩手机,导致成绩下降!朋友挂掉电话后,忍无可忍,一气之下把孩子摔在了地上。结果孩子一句话噎得朋友无地自容:“每当我找你聊天的时候,你都在玩手机,然后几句话就敷衍了事,那你凭什么不让我玩。”孩子的这句话,正应了那句:“今日的你,捧着手机刷到忘情,来日就没立场责怪孩子沉迷手机了。”随后,朋友静下心来就对孩子说:“我不玩你就不玩,是吗?”孩子很坚定的回答:“是!”她说在那之后她再也没当孩子面玩手机了。从那以后孩子的成绩也越来越好了!“父母”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也不是喊喊而已的,这是一份担当,是一份责任。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心里话的倾诉者,找不到家庭互动的温暖,找不到身边人榜样的力量。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在手机里填补自己的情感空缺。沉迷手机也成为了一种必然。如果我们从不做好榜样,只是单纯地断网、砸手机、甚至揍两顿,只会让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聪明的父母,都要自我克制,尽量放下手机,做一个自律的家长,当亲子之间有了快乐相处的时光,孩子也会和父母一样自律。愿每位父母都能成为更好自己的同时,也能告诉孩子:无论你玩与不玩,手机都在那里;可梦想却不等人,一不留神错过了,你也许就再也追不上了。卓育英才|初三学生“沉迷”手机,母亲崩溃到跳海:我们怎样才能从手机那里,“夺回”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