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致癌”的说法是误导消费者
(2015-11-20 11:10:13)分类: 健康话题 |
11月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关于“植物油烹饪产生致癌物”的报道,引用英国一位教授的话说:就煎炸、炒菜来说,黄油、猪油、橄榄油、椰子油产生的醛类致癌物最少,而葵花子油和玉米油产生的醛类致癌物最多。该报道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转发,引起消费观念的混乱。现详解如下。
1.食用油由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组成。其中亚油酸、亚麻酸的分子结构不稳定,容易被氧化,产生哈喇味,所以含亚油酸、亚麻酸高的植物油不耐储藏。煎炸、炒菜,温度很高,亚油酸、亚麻酸的分子结构最先被破坏,从而产生醛类致癌物。但是,只要不冒烟,醛类致癌物就不会产生或者产生很少。以丙二醛为例吧,它属于3级致癌物,是最低一级的所谓致癌物,因为它对人致癌的证据很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的证据也很不充分,所以只是怀疑它对人致癌。其实人体内本来就有丙二醛,是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而炒一顿菜,即便冒烟,所产生的丙二醛也是微乎其微的。当然,还是不冒烟好。
2.葵花子油和玉米油,所含亚油酸在60%以上,所以产生的醛类致癌物多;黄油、猪油所含亚油酸在50%以下,所以产生的醛类致癌物较少;橄榄油所含亚油酸在10%以下,椰子油几乎不含亚油酸,所以产生的醛类致癌物最少。
3.植物油里的亚油酸其实也是人体必需的,但是它与亚麻酸按4:1的比例供给人体,才是最有利于健康的。可是,除了亚麻子油以外,绝大多数植物油都缺乏亚麻酸。不过,鱼肉含亚麻酸丰富,所以我们要经常吃鱼。
4.与亚油酸相比,饱和脂肪酸害处更大。蛋奶肉都含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虽然饱和脂肪酸也是人体必需的,但是生活好了,摄入太多了。饱和脂肪酸在我们体内升高甘油三酯、胆固醇,而甘油三酯、胆固醇堵塞血管,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各国膳食指南都要求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那位英国教授推崇的猪油、黄油、椰子油,含饱和脂肪酸分别在40%以上、50%以上、80%以上,如果想得心脑血管疾病,那就听他的吧。
关于饮食科学,就怕某个科学家、某个媒体片面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如此剑走偏锋,必能振聋发聩,却是对消费者的误导。反过来看,综合说理的“面面俱到”的科普文章才是对消费者的正确引导。
吃油,最实用的选择是:各种植物油都可以吃,最好换着吃,炒菜不要冒烟,每人每天吃油不要超过半两,配以每周一条鱼。如果你有钱,那就选择价格贵的橄榄油、茶子油,这两种油的饱和脂肪酸、亚油酸都很低。菜子油则略次于橄榄油、茶子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玉米油,所含各种脂肪酸比例相近,而大豆油市场份额最大,价格最便宜。棕榈油更便宜,几乎不含亚油酸,但是饱和脂肪酸高达50%以上,所以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