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写作与生命赛跑(上)
(2015-09-21 10:35:27)
标签:
文化朱熹王安石儒学理学 |
分类: 健康话题 |
《宋史》记载朱熹的病症,现在看来是糖尿病。朱熹晚年“足疾大发”,那是糖尿病足,说明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搁现在也治不好。而且“一目盲”,“一目视物不清”,那是糖尿病性白内障,现在有法治,当时没法治。自知寿命不长,朱熹夜以继日加快写作。生命的最后半年,彻底看不见了,就口述,由学生记录。要写的全写完了,朱熹瞑目而终。犹如当年孟子。
从春秋到南宋,儒家学说的里程碑式人物有孔子、曾子、孟子、董仲舒、程颐、朱熹。
孔子、曾子、孟子、董仲舒,分别留下几万字著作,程颐留下几十万字著作,而现在出版的《朱子全书》有1400万字。元明清的大儒留下的著作,最多有几百万字的,如黄宗羲。可以说,朱熹著述史上第一。
朱熹很谦虚,自称“章句腐儒”;也很自负,自称“发圣人未发之精蕴,集诸儒未集之大成”,却中肯。
程颐和朱熹也被称为理学家。理学属于儒学,又叫新儒学。
孔子、曾子、孟子、董仲舒的儒学,包括政治、文化、制度、思想意识和哲学,但哲学的分量不够。
程颐和朱熹的儒学,也包括政治、文化、制度、思想意识和哲学,但哲学的分量大大加重。儒学中的哲学,叫义理之学,所以,加重哲学分量后的儒学,也叫理学,也叫新儒学。怎样加重哲学分量呢?正如朱熹所言,“发圣人未发之精蕴”。除此之外,还吸收了道教学说、佛教学说的精髓,儒释道实现融合。
新儒学在北宋出现,分为三个流派:
程颢程颐的理学,是纯粹的哲学,代有传人。
苏轼的苏学,以文学为主,以哲学为辅。苏轼名气大,因而苏学比程氏的理学影响大。但是苏轼去世以后苏学就衰微了。
王安石的新学,是哲学+政治,是变法的理论基础。王安石为宰相,因而新学影响最大。王安石代表作有:注释诗经、尚书、周礼的《三经新义》;用儒家经义注释汉字的《字说》;批判天人感应理论的《洪范传》,“洪范”是尚书里的一篇文章,“洪”即大,“范”即法,意思是治国大法;还有注释老子的《老子注》,阐释易经的《易义》。这五本著作是王安石的独立见解,“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正因为如此,备受反对派批判。但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宋神宗,也支持王安石新学。宋哲宗、宋徽宗秉承宋神宗治国理念,因而推崇王安石新学。这三代皇帝的60年间,王安石新学居官学地位。
北宋灭亡,后世的史学家归罪于宋徽宗,但是当时的士大夫归罪于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把国家搞乱了。王安石新学迅速消亡。
南宋,程氏理学一枝独秀,至朱熹,集理学之大成,称“程朱理学”,但朱熹的学术贡献更大。不过,理学主要在民间自由发展。朱熹去世以前,宋高宗、宋孝宗、宋宁宗三朝,朝廷并未大力提倡理学,甚至有时还打压。朱熹去世以后,宋理宗把“程朱理学”定为官学,或许朱熹并未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