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与酒科学(12):中国白酒将重新洗牌
(2014-09-16 16:57:53)分类: 健康话题 |
中国人的名酒崇拜和喝酒的面子情结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名酒已经今非昔比。昔日的名酒都是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今日的名酒,每一种品牌的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酒少之又少,多是固液态发酵的酒,即在传统白酒中加酒精、香精,甚至完全就是“酒精+香精”。
名酒都是评比出来的,昔日之名酒评比,可追溯到1910年。那年在南京举办了“南洋劝业会”。“南洋”之意是指南洋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北洋大臣则由直隶总督兼任;“劝业”之意是号召发展工商业;“南洋劝业会”就是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主办的商品博览会。会上评出的名优商品包括名酒。接着,1915年国货展览会、1928年国货展览会、1929年西湖博览会都评出了名酒。这些是国家级的,还有很多次地方性博览会,在1937年以前共有200余个白酒被评为国家名酒或地方名酒。这些获奖白酒都是家族酒坊,规模不大,独具特色,享誉一方。可惜,新中国建立之初搞公私合营,这些酒坊大多停产了。
新中国建立以后,名酒评比成为专业化。1952年、1963年、1979年、1984年、1989年共进行5次,评出17个金奖,55个银奖,河南的宝丰、宋河忝列金奖末座,张弓、杜康、林河位居银奖中游。可是,随着新工艺白酒兴起,金杯、银杯全都灌入了“酒精+香精”。
为了彰显传统白酒,2005年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推行“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可是至今9年过去,获得“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的寥寥无几,申请者也零零落落。这说明绝大多数白酒不是“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正因为如此,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反对推行“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因为即使获得“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识,“加入少量酒精也无法检测出来”。其实这只说出了酒精,还有香精呢。按照行业标准,“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的天然香味成分己酸乙酯必须达到规定的量,可是70%以上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由于工艺水平低而达不到,于是就添加己酸乙酯香精,这已是业界公认。
名酒“纯真”不保,普通白酒不保“纯真”,倒是一些新兴的小酒厂执意坚持传统工艺纯粮固态发酵,虽然不是名酒,却是消费者心目中的好酒,仿佛1937年以前那些规模不大、独具特色、享誉一方的家族酒坊酿造的获奖的名酒之再现。
可是,未读本系列文章的消费者并不了解白酒的真相,将继续跟着广告糊里糊涂地喝酒。曾记否?秦池、孔府家、孔府宴、白杨老窖以广告扬名,为什么消费者喝着喝着就不想喝了?因为是“酒精+香精”,可是当时不知道。普通消费者偶尔喝名酒,内心有虚荣,外在有面子,可是口感却不咋的,还以为名酒就是这个味。高端消费者天天喝名酒,已经习惯了那种不咋的的味,坚信名酒就是那个味。关于名酒,有小道消息传真相:在酒精里滴几滴敌敌畏,就成了酱香型名酒。此话荒谬。有专家破译:酱香型白酒之所以有酱香,其标志物是糠醛,而糠醛有剧毒,糠醛瓶子上有骷髅标识,敌敌畏也有骷髅标识,于是就讹传加了敌敌畏;其实毒物即剂量,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产生的糠醛微乎其微,无毒。
全民喝酒,全民酒盲,酒的知识极其贫乏。有才高二斗者,听白酒专家讲解白酒知识,慨叹:“听君一席话,胜喝十年酒。”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喝酒的人不必成为白酒专家,只需记住6个字:兑水,发白,好酒!(本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