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磨面:回归自然,回归麦香

(2014-01-21 10:33:36)
标签:

矿物质

草籽

秦汉时期

营养

石擀杖

健康

分类: 健康话题

  石磨面回归自然,自然就是原始,原始就是历史。历史上最早的石磨,是1972年《河南日报》报道的新郑裴李岗出土的8000年前的石磨,却不是现在的石磨,而是带腿的石盘,一两寸高,二尺多长,一尺多宽,近椭圆形,配以一尺多长一胳膊粗的石擀杖。在石盘上,用石擀杖或捶,或擀,可以把粮食脱壳,擀碎,但不可能擀出现在的面粉来。擀的是什么粮食呢?2010年有专家从石盘上提取淀粉颗粒进行科学分析,鉴定出当时的粮食分别是橡子、薏苡、黍、谷子、高粱、水稻以及与小麦有亲缘关系的草籽。与小麦有亲缘关系的草籽并非现在的小麦,现在的小麦起源于伊拉克,在3000多年前经游牧民族传入中国。

  现在的上下两盘的石磨,在全国各地皆有出土,是秦汉时期的,距今2000年上下。有了石磨,有了小麦,该有现在的面粉了吧!且慢,筛面粉需要罗,而罗的最早记载是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距今1500年。不过,秦汉时期虽然还没有现在的面粉,但总是可以把粮食磨得更碎。

  有一个成语叫箪食壶浆。箪是竹编的容器,食是炒熟、煮熟的粮食,壶是陶器,浆是稀饭或米酒。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论语》里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孟子》里孟子说“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三国志》也说“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乎”。

  出土的石磨,史书的记载,说明在1500年以前,古人吃的是炒熟、煮熟的粮食,喝的是粗糁子汤、细糁子汤。总之,是全粮。现在讲究科学饮食,提倡吃全粮,全粮的营养全。现在追求回归自然,回归到1500年前、2000年前、8000年前,吃的就是全粮。古今殊途同归。

  下面说说麦香。

  麦香是全麦的香,麦香包括面香和麸香,面香只是麦香的一部分。不信你试试,煮麦子的香与煮面条的香是不一样的。

  面粉厂给面粉添加增白剂,可使面粉增白,但面香味下降,这是因为增白剂氧化了有色的但贡献香味的脂肪以及各种维生素。增白剂有3种,分别是过氧化苯甲酸、二氧化钛、溴酸钾,都已被禁用,其中溴酸钾不仅增白而且增强面筋的弹性,所以仍有面粉厂在偷偷添加。

  面粉厂给面粉添加酶制剂是允许的,有6种:淀粉酶把淀粉分解为糖,糖多了面粉的味道就好,糖是酵母菌的养料,酵母菌多了面团就虚;脂肪酶把脂肪分解为脂肪酸,脂肪酸起乳化作用,使面团体积增大,使馒头增白增亮;蛋白酶把蛋白质大分子切为小分子,分子小了,面团就变软,弹性就增强;还有半纤维素酶、聚糖酶、植酸酶,都可使面粉变得筋道、虚软、口感好。这些酶制剂有利无害,但却代替了人体内的酶的作用,其实没必要。这些酶制剂的价格比增白剂贵得多,凡是面粉质量确实好而价格确实贵的面粉,肯定添加了酶制剂,不要相信厂家宣称的不加任何添加剂,难道它用的是独一无二的小麦?加工这样的面粉,麸多,具有面香味但不具有麦香味,营养也不全。

  增白剂、酶制剂,添加量都在万分之一,需自动化搅拌设备才可为之,而石磨自动化程度低,不可能添加。

  石磨转速慢,20转/分钟,产生的温度低,才45摄氏度;钢磨转速快,每分钟几百转,产生的温度高,达120摄氏度。可见,石磨更能保护营养不被破坏。

  石磨把大部分麸也磨进面粉里去了,面黑,接近全麦面,最大限度保留了麸里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所以营养全,所以具有麦香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