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村庄的沐浴

(2012-06-18 15:45:09)
标签:

皂角树

泼水节

植物洗涤剂

杂谈

分类: 民生话题

  □杨青平

  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村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距今600多年。洪武大移民,从山西洪桐县老槐树下向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移民数十万。这个村庄的始祖就是当年老槐树下的移民,他被县令安置在这个地方,世代繁衍,形成村落,如今有2000口人。他没有留下名字,只留下移民编号,曰“杨十六”。相邻村庄的始祖也只留下移民编号,曰“和十七”、“马十八”……

  洪桐县老槐树是移民集合点,移民来自山西各地。元末明初,战乱持续二三十年,中原一带千里无人烟,而山西未被战乱殃及,所以从山西向中原移民。

  杨十六带着政府无偿提供的农具、种子来到安置点定居。他盖了一座草房,挖了一口池塘,在池塘边栽下一棵皂角树。我小时候,这口池塘还在,这棵皂角树也还在,而那座草房,只在想象之中了。不过,村里老人说,那座草房的房址就是杨十六的墓地,每逢过年,村中老幼都到杨十六墓地前烧香叩拜。如今,这口池塘在村镇规划中被填平了,这棵皂角树也枯死了,只有杨十六的墓还保留着,可是,村民却不再祭拜他了。

  记忆中,这口池塘有几亩大,四季有水,清澈见底。夏热酷暑,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偷偷地在午睡时和夜间跳到池塘里游泳。为何要偷偷的?因为村中老人禁止,不光禁止游泳,也禁止洗衣裳。为何要禁止?老人们说,这是饮羊池,是咱们村的风水所在。这个说法,只因“杨”与“羊”谐音,感觉好笑,又觉得神圣。

  池塘边的皂角树,如巨大的伞盖,妇女们在树荫下纳鞋底,男人们在树荫下下象棋,孩子们在树荫下玩耍,却从不爬树,因为树干树枝上长满了刺。皂角树,今天的人们很少见过;皂角,今天的人们很少知道用途。让我来介绍吧。皂角,也称皂荚,状如镰刀,荚中有数粒花生米般大小的籽粒,嫩时青色,成熟后紫色。它是天然的洗涤用品,成熟后砸碎,放水中煮,水液起泡沫,滑腻,用于洗头洗澡。采摘方法是:把竹竿一头开叉,夹住皂角拧下。这棵皂角树是全村共有的,每年秋后采摘的皂角,全村平分。这时,家家挑池塘水煮皂角沐浴,如同云南傣族的“泼水节”。村里老人说,从杨十六开始,村里就有这个风俗。村里的一个个“小芳”们,辫子明亮粗又长,散发着清香,皆归皂角之功。

  现在回忆皂角树,我又想弄清一个更大的问题:明朝以前的古人,沐浴时用什么去污?查史料得知:也是皂角。唐宋时沐浴用皂角,有明确记载。秦汉时沐浴时用什么?没有查到。但我推想也是用皂角,因为皂角树是个古老树种,在先秦时就有种植,即便不用皂角,也要用其他植物,光用水洗,岂能去污?古人留发,发长过膝,束在头上,老洗不干净,恐怕比鸟巢还脏。古代不光汉人留发,少数民族也都留发,区别只在于:汉人头发一根也不剃,少数民族则需要剃掉一部分,如契丹人剃中间,留两边,满族人剃脑门,留脑后。那么,古代少数民族也是要用植物洗发的。只是塞外干旱缺水,洗发不会太勤。

  植物洗涤剂,用了几千年,近几十年,被工业化生产的化学洗涤剂所代替,虽有奥尼皂角洗发液,却和其他化学洗液没区别,徒有皂角之名。

  我们在享受工业化文明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淘汰了农业文明。如今追求健康的永续的绿色的环保的理念兴起,这便是“乐活”。我以为要“乐活”,就要返璞归真。我的村庄,那口池塘不可能重新开挖,但是,皂角树却可以重新栽植,可是村民不是“乐活族”,谁也想不起来去种皂角树,即便想种,也找不到树苗。皂角树没有灭绝,但绝非常见。若读者中有人得到皂角,一定要试用,和化学洗发液比比,感觉是不一样的。请把种子留着,通过《大河健康报》告诉我,让我们村种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