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青平
杨青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330
  • 关注人气:5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医改,陈竺坦言政府投入太少

(2012-06-18 15:28:07)
标签:

陈竺

药品加成

公益性

健康

分类: 健康话题

  □杨青平

  人大、政协两会,卫生部部长陈竺及一些医学界专家对新医改中政府的投入提出了意见。

  最要紧的是个执政理念的问题

  有记者提问:我们的问题想提给陈竺部长,因为刚才听您讲过,现在政府的投入在整个医疗费用中已经占到了25%,但是我们知道正在进行医改的美国,他们的政府支出占46%,而我们的近邻泰国是占56%,所以我特别想请问您,这个医改的原因,您最大的体会,会不会是缺钱,尤其是缺少来自政府的钱是推进医改的真正的关键性难题?

  陈竺指出,现在我们国家卫生总费用当中,政府的投入还是太少。

  陈竺说:“我想说的是,最要紧的是一个执政理念的问题。应对金融危机,我们的地方政府,说实在的,在经济项目方面的投入是不遗余力的,几千亿、上万亿的投资,我们是很能下决心的,但是在民生方面,特别是医疗方面,为什么就这么困难呢?我希望新闻界的同志多一点支持。”

  陈竺表示,他就想说三句话:第一,卫生事业不是“烧钱”,卫生事业是对一个国家未来的最重要的战略投资。第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际上是社会安全网的核心所在,你要拉动内需,你要经济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建立这个安全网。第三,卫生事业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

  取消药品加成,如果政府补偿不能马上到位,医院还会用别的方式补回来

  “以药养医是无法根除的。”北京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政协委员张澍在谈到“看病贵”的问题时,语出惊人。在他看来,看病贵是因为医保覆盖率低——“中国的医保覆盖率只有76.3%。”此外就是医院成本不断增加,国家补偿却不能到位,造成医院为了生存,不得不“巧立名目”增收。“即使取消了药品加成,如果国家补偿不能马上到位的话,医院还会用别的方式‘补’回来。”

  张澍分析:“医院公益性淡化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投入平均只占医院经常性开支的7%,人员工资、设备购置和运行经费等都要靠医疗服务收费解决,导致了‘创收’机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葛均波委员说:“这次改革要求取消药品加成,表面上看药品便宜了,但同时又增设药事服务费予以补偿。病人并不关心钱花在药上还是服务费上,他只关心一共花了多少钱。如果服务费增加很高,病人就更承担不起了。”他认为,改革试点中这些可能都是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公立医院首先要给老百姓看好病,而不是赚钱。”一些人大代表尖锐地指出,公立医院的改革目标是非营利性和公益性,要通过改革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起病。

  卢亦愚代表表示,由于财政补偿不到位,公立医院部分经费必须依靠业务收入而非绩效收入,医生只能靠多开药、多检查来创收,尤其是一些部门为了获得预算外资金不得不把相当大的精力投到业务创收上去,以药补医、以医养防(预防)、重医轻防(预防)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导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有效性与公平性缺失,削弱了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工作,使得基层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体制的功能弱化。

  医改要与待遇挂钩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现状是两头“热”,中间不太“热”,或者“凉”。哪两头呢?政府和老百姓“热”,但是医务工作人员本身不太“热”,大城市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更是如此。实际上他们对医改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但是这个态度的动力不足,有不少人是消极的,甚至有不少人不太希望作为改革的试点。

  分析原因,钟南山认为医务工作者们的精神和物质动力不足是关键。

  钟南山说,在全国,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院和医务人员成为无形中、客观上的主要责任人。这涉及对30年医改的评价,也涉及对医务人员的评价。而医院和医务工作者不应是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在一定意义上是受害者。对医务人员的评价涉及这些人能否主动参与医改,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精神上的。第二,在物质上,医改要跟待遇挂钩。有些人直观觉得越搞医改医务人员的待遇越低,实际上这是误解。医改的目的是增加公益性、广覆盖、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的开支,同时要调整并适当提高医疗过程中的技术价值,所以医改的成功要使得医务人员得到更合理的待遇。应该从精神上、物质上给医务人员新的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