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木到神州
(2012-06-18 15:31:03)
标签:
神木免费医疗神州健康 |
分类: 健康话题 |
□杨青平
神木,是陕北的一个县,因煤炭资源丰富而成为全国百强县。2009年,又因实行全民免费医疗而闻名全国。
神木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是这样规定的:全县43万人,长期居住在县境内的有33万人,他们每人每年门诊看病补贴100元,在乡卫生院住院每人每次200元以上部分报销,在县级医院住院每人每次400元以上部分报销,到县外医院住院每人每次3000元以上部分报销,每人每年最高报销限额为30万元。报销限额如此之高,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可与新农合比较。新农合报销上限是人均年纯收入的6倍,全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约为5000元,那么平均上限仅3万元,有的地区富裕一些,可达5万、7万,但绝对没有超过10万的。城镇居民医保报销也大致如此。30万,数字惊人,可是实际上,一年报销30万的只是极少数危重病患者,但这样的规定却使所有公民解除了后顾之忧。
一年以后,神木县财政花了多少钱呢?共花了1.5亿元,其中有3000万元是上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和农村新农合的拨款,本县财政实际花了1.2亿元,平均对每个人只花了360多元。
对1.2亿元和360元这两个数字,众多媒体和众多专家学者都作出了评价。我只引用两位高官的评价吧。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说:按照神木的标准,全国都这样做,只需要4000多亿元,而国家年财政收入已达到7万亿元。这是说,国家能够出得起这笔钱。
卫生部部长陈竺说:按照神木的标准,全国大概1/5的县都可以做起来。具体有多少县可以做起来呢?可以算一算。全国约有2000个县和县级市,1/5,就是400个县市。
再退一步,神木是全国百强县之一,那么起码这100个强县(市)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然而,神木却是“独木”,一木独秀,难以成林。其实,司长只是拿国家财政说事,部长只是拿县级财政说事,但是还有省财政、省辖市财政呢!若拿四级财政说事,完全可以从神木到神州,由一木独秀,发展为“层林尽染”,遍地春色。
“从神木到神州”,为什么不能快一点呢?这决定于当政者的理念。神木县委书记说,他考察了欧洲的高福利制度,于是有了全民免费医疗的理念。但是去欧洲考察的官员何其多,他们为什么没有确立这样的理念呢?有道是“革命不分先后”,他们哪怕晚一点儿确立这样的理念也好啊!有道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百姓都期待他们向榜样学习呢!但是,确立理念要靠自觉,学习榜样也要靠自觉,对于不自觉的当政者,老百姓徒奈其何!如果榜样在此毫无力量,那就只有靠民主的力量了。如今,财政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若让人民代表决定财政的钱怎么花,真有可能如部长所言,全国至少会有几百个县学习神木的做法。
“从神木到神州”,为什么不能快一点呢?还有一种理念在作怪,这种理念是怕财政背上新医改的包袱,从而影响经济增长。为了破除这种理念,就让两个事实来说话吧。
其一,神木县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之后,2009年全县消费能力比2008年增长了22%。增幅为什么这么高呢?因为老百姓不需要攒钱看病、存钱防老了,所以敢于消费了,内需因此而扩大。可以相信,神木全民免费医疗实行下去,内需将会连年扩大,必将刺激经济持续增长、财政持续增收。
其二,国家的一个课题组,调查了3万户小城镇居民,发现城镇居民医保可以刺激消费能力增长5%~9%。课题组的专家因此认为,医保不是支出,而是投资,是有回报的。
把这两个事实结合起来看,可以认为,医保投入越大,消费能力增长就越大,经济增长的回报、财政增收的回报都会越大。
退一步讲,即使财政真的背上新医改的包袱,也要在所不惜。一个家庭为了治病,不惜砸锅卖铁,那么一个国家呢?公民有病,难道政府不管吗?事实上,对于大病救助来说,政府确实做得不够。在都市报和都市频道,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患白血病的儿童无钱医治,患危重病的老农无钱医治……真难为了那些急公好义、满腔同情心的记者,他们挖空心思地策划新闻,在写作上不遗余力地煽情,以求更多爱心人士慷慨捐助。若像神木那样可以报销30万元,那么可以省却多少记者的良苦用心,可以挽救多少可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