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税费改革给新医改的启示

(2012-06-18 15:24:20)
标签:

税费改革

农村

医改

健康

分类: 健康话题

  □杨青平

  1996年至2005年的农村税费改革与当下的新医改,虽然是两个领域里的改革,但是在本质上有相似之处。温故而知新,回顾农村税费改革,可知新医改的方向。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后期,农民负担的农业税和各项收费逐年加重。农业税从几十亿元上升到几百亿元,而同期的各项收费则是农业税的5倍以上。从1985年到1996年,中央先后下发9个红头文件,每个文件下发都会使农民负担暂时减轻,但不久就会出现反弹,可谓按下葫芦浮起瓢。这一时期,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逐年严重起来,政府也曾以行政命令的办法加以解决,但也是只奏一时之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究其原因,在于财政体制。财政是分级财政,中央、省、县、乡四级财政,越往下越穷,越穷便越加大征收税费的力度,农民负担的税费就是这样加重的。同期,各级公立医院也被推向了市场,财政很少拨款甚至不再拨款,于是,医院便向病人多收费。

  农村税费改革在1996年开始试点探索,有三种模式:一是把费改为税;二是把征钱改为征粮;三是把按人征收改为按亩征收。不管哪种模式,都没有把总量减下来,反而在增加。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来,探索者既想把农民负担减下来,又不想减少基层财政收入,结果基层财政仍然要加重农民负担。同期的医疗体制改革也是五花八门,最典型的是把公立医院卖掉,财政彻底扔掉包袱,而看病难、看病贵则更加严重。

  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的内容转变为“取消一些税费,调整一些税费”,使税费的总量下降30%左右。可是,县、乡、村三级行政机构的运转、公共事业、干部工资,都有赖于农民上缴的税费,税费减少以后,干部发不下工资了,许多事情也干不成了。于是,中央财政、省财政只好向县财政拨款,财政术语叫“转移支付”。当下的新医改,减少甚至取消医院对药品的加成,可以缓解看病贵,但是同时也需要财政增加拨款,如果不增加拨款,医院就会在别的方面加价,还是解决不了看病贵的问题。

  2004年,中央宣布将逐步取消农业税,一些省当年就取消了,到2006年,农业税在全国范围内退出历史舞台,国家的税都不收了,地方的费还能收吗?农民一分钱也不用缴了。与此同时,中央财政、省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完全弥补了取消税费以后基层财政形成的缺口。同理,当下的新医改,最终将取决于财政对公立医院拨款的多少。多年来,财政拨款只占公立医院支出的10%左右,只够给医生开一两个月的工资,公立医院要生存,只好取利于病人。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好比过去农村基层干部与农民的关系,这是两条相同的食物链,吃与被吃是必然的,医德、医风,党风、政纪,都无奈其何。只有财政拨款足以维持公立医院的运转,才能真正实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才能彻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农村税费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财政理念逐步转变的过程。从行政命令减负到降低税费再到取消税费,尔后又财政补农,终于确立了公共财政的理念。所谓公共财政,就是政府出钱办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

  关于新医改,如今有多种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老怕政府出钱多,背上全民医疗保险的包袱,这是新医改最大的阻力。当初农村税费改革,也出现过类似的观点,但最终阻挡不住历史的趋势。新医改亦然。

  农村税费改革持续10年,新医改也要持续10年吗?十年太久,只争朝夕,前车已经探明路径,后车就应当快马扬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