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网十年之八——创意

2023-05-08 10:32:06
标签: 文化

玩网十年之八——创意

无瓷青花

涉足网络十年,前五年用网络读书,后五年,边读书边写些文字,至今在微信公众号推140余篇。

以今日眼光看,这些文字中,有所创意的大概只有30篇,其余或是作品推介,或是知识梳理,或是观点化用,或是意境模仿,到底是“读”的一种延续,谈不上真正的写作。

回首初始,笔触伸得长,题目立得大,一副纵论天下的态势,却从中找不到真实的自己。后有所觉悟,改写与自己有切身痛痒的东西,比如写家乡、家族、家人,写上过学的地方、当过兵的地方、挖过煤的地方,写在文博工作中接触的北京老字号等,浮着的心慢慢沉了下来。

一写就“大”,语焉不实,套路文字,实在是一种时代病。我们这代人受制式环境影响,须多读有骨气、有独见、有意趣的东西,犀利自己的眼光,看穿现代八股,撕破表面文章。长期浸泡职场如我者,套路思维、八股语言已融入血液,只好终身对之宣战。

套路的对立物是创意,是自己独特的生活发现。写文字,涉猎与借鉴固不可少,但生命中终归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灵光一现,记录下来,弘发开去,哪怕少,哪怕不成熟,也胜过大把空洞的文章。

长久的积累、观察与思考,一旦自身创意厚积薄发,便划破长空,落尽尘埃,赏心悦目。

真实是创意之基,如果把写作当成与神灵与朋友与自己的一场对话,那么唯一可取的,就是放低身量,摆平心态,守笃实,而戒机巧,戒虚妄,戒炫耀;存坦诚,而不藏着,不端着,不拘着。守住一个“真”字,其实并不容易。

如今,盘点十年里曾有过的零星的创意光点,比如文化是阿赖耶识的提纯,关于诗说北京饮食的构思,二锅头与北京人性格的关系“丫”字延展式的姓氏传承,还有对京剧的思考、对韩剧的评论等,使我对写文字仍有信心,有意思持续玩下去。

有这样的时候,创意不是生在动笔之前,而是在写的过程中豁然开朗,纯天然的好句子灵跃而出,再也不用修改。可知解决一切问题的路径还得靠写,一直写,即使中间有停顿,也只作为一种沉淀,慢下来品味真谛,去除浮华,使文字愈加真纯炼达。

人总得活着,写文字于我,是在无味的人生中寻找一点意趣,为此甚至可以不去管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天赋,真到玩不动的那一天,或许能彻底看清自己的无能,却也已经尽兴了。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