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小崔说事”看课堂教学

(2013-12-26 08:56:43)
标签:

课堂教学

学习交流

教学与管理

高效课堂

教书育人

教育

分类: 课堂教学
    10月的一天,去一所学校听课,切身感受到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遇到的困惑和苦恼。

    上课的是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平日里,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好教师。这节课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复习课,她按照高效课堂“自主梳理—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指导—巩固训练”的流程,依照导学案,围绕问号、叹号等的基本用法展开了教学。本来教学任务就不多的一堂课,却让我如鲠在喉,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在自主梳理环节,她等不及学生对常见标点符号用法的梳理归纳,直接用自己的讲述代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合作探究环节,她不等学生把导学案上的问题探究清楚,又一次急乎乎地介入,大讲特讲,直接把课堂引入了点拨指导的环节;巩固训练环节,她不等学生做完练习,又自顾自地把练习题从头讲到尾。这节课,教师忙前忙后,滔滔不绝,不亦乐乎;而学生却由最初的盲目从命,到后来变成默默静听,最终缄默不语。课后,问及收获,学生一脸的犹疑与茫然。

    反观这节课,我觉得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讲得太多,没有把学生的问题真正放在心上。具体表现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不等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讲完、把存在的问题完全暴露出来,就急忙介入,一边讲解,一边矫正,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且不论这节课容量大小,单从课堂形式看,教师虽然套用了高效课堂的模式,但从本质上,却背离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学定教的原则。

    课后交流,这位教师也表达了自己在教学活动组织方面的不足和困惑。为了缓解教师的情绪,我跟她谈起了崔永元与赵本山、宋丹丹在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联袂表演的小品《小崔说事》,并一起分析小崔的“活动组织”艺术。

    小崔主持节目说话不多,比较沉稳。他不像有些主持人,一上台就一味地卖弄自己的伶牙俐齿和如簧巧舌。在小品表演中,小崔作为主持人,除了简洁的提问和精辟的小结,更多地是倾听。他说起话来一字一顿,看似木讷,实则富于启发,能引出一系列问题。小品中的“黑土”、“白云”就是在小崔的追问、启发、诱导之下滔滔不绝,结果暴露出他们之间的很多笑料,令人捧腹,更发人深省。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崔可真是一个善于启发、调动的智者,其节目主持之过程绝对高效。

    对小崔主持艺术的分析,让这位教师很有感触。我乘机问她:“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持人,我们是不是应该学学小崔的主持智慧?”她频频点头。我把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告诉她:“教学的艺术,不在于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其中,最关键的是,在诱导之前,教师首先要学会耐心倾听。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

    “我明白了,课堂教学要学会等待、学会倾听、学会相机诱导。”她信心满满地说道。

    看到她释然的样子,我也由衷地为她高兴:“相信未来你一定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更加生动。”

                                   作者:陈功会   工作单位:陕西省扶风县教研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