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有鱼
(2012-10-09 11:12:23)
许多人读过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即“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显然,宋真宗是鼓励读书人安心读书,谋取功名,然后造福社会,光宗耀祖。所以,古代读书人穷经皓首,埋头经卷,无怨无悔——座上读,途中读;月下静读,萤火伴读;穷也读,富也读……读取功名利禄,读得美人香车,读得性情儒雅。这些对于今人来说,似乎不以为然了。今人读书更功利,即能不能换来金钱和职位。
最近,我读到一幅有意思的画,它是明代画家蒋嵩的《渔舟读书图》,又叫《秋溪放艇图》。这两个名字,我都喜欢,但更喜欢舟中那个专心致志的读书人。因为稀缺,所以喜欢,今朝为甚。作者蒋嵩是明代江宁(今南京)人,他喜欢读书,更喜欢画画,特别喜欢江南山水。在他的山水画中,焦墨淡墨运用自如,得心应手;自然景物随心入画,情意表达准确无误。兴致所至,施墨纵横驰骋,又在传统的规范之中。有纤细,也有粗放;近可观,远可看。干湿并用,浓淡相宜,卷气飘逸如云霞,意气淋漓似雾水,堪称江南名家。
我一次又一次欣赏《渔舟读书图》,似曾相识,却在远乡。整幅图画,危岩横空飞凌,溪石参差嶙峋、粗粝刚健、雄迈有致;倚石之树,因浓淡有别而层次分明,枝叶轮廓或朦胧,或清晰,阔叶如掌,细叶如针;溪中芦苇纵横交错,纤毫毕现,随风摇曳,瞬间定格——这些都是景物之语,人物之语尽在船上。渔舟行于绿溪,霎然受阻,以致搁浅。船尾艄公奋力撑篙,船体摇摆不定,溪水荡漾哗然。而那个端坐于船头的读书人,安然无异,仍旧闲适有度,淡泊胜于溪水。不禁令人想起文章开头的劝学诗来。
从图画中不难看出,这个潜心研修的读书人,其实也是一个渔人。他刚才还在溪水之左执竿控纶,并有所收获。眼睛累了,心儿疲了,他便将纶系于竿上,而竿斜插在船侧,很快进入了阅读佳境。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正从绿波跃然纸上,他不时逮着鱼儿,忍俊不禁。摇橹的艄公不时摇头晃脑地说,这家伙真傻!傻得可爱。这种可爱的傻,才是读书人真正的乐。舟中读书乐,不知船已行。
看到这里,我油然想起唐伯虎的诗来:“烟水孤篷足寄居,日常能办一餐鱼。问渠勾当平生事,不弄纶竿便读书。”更有意思的还是郭沫若先生的诗:“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书。钓竿含了去,不识是何鱼。”是的,读书读得忘乎所以的人是可爱的,也是幸福的。
中年之后,我也常到乡村行走,特别流连秋浦河。有几次,与朋友一起坐于乌篷船,随波逐流,执竿垂钓——钓翁之意并非渔。累了,就躺在甲板上,或靠在船舷旁,随心所欲地从行囊中取出读物,漫不经心地轻抚汉字。那种惬意,只有有过亦钓亦读经历的人,方可感受其中的大悦与微妙。可惜,我已多年没有如此逍遥过了。今日再读《渔舟读书图》,心犹戚戚。
取之于渔,得之于读。亦钓亦读,书中有鱼。
本文转载自《中国教育报》,2012年9月30日
04版,作者:包光潜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