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教学与管理
教学与管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528
  • 关注人气:73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放孩子 给儿童自由成长的力量

(2012-10-08 06:57:36)
标签:

解放孩子

自由

陶行知

教育

分类: 他山之石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现代中国创造教育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培养创造力,必须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都解放出来,对小孩子的创造力予以自由。

    解放头脑使孩子思考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多数人的创造力。他主张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

    我们知道孩子们的脑子里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要解放孩子的头脑,教师要为孩子创建宽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

    在指导孩子活动时,老师只需要抛出问题,然后提供各种材料给孩子们操作,把教师“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使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创造能力。在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吹泡泡”过程中,老师提出问题:哪些工具可用来吹泡泡?用方形、棱形、星星形等不规则形状的材料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孩子们七嘴八舌地猜测着,老师没给答案,只是提供各种材料让孩子们操作。通过尝试与探索,孩子们知道原来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的,他们还发现了多种吹泡泡的方法、调制吹泡泡的液体、使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的秘诀,孩子们探索获得的知识比老师直接告诉答案印象更深刻。

    解放双手使孩子有力量

    陶行知先生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他主张放手让幼儿去“做”去“想”,“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接触,“想”了就获得了直接经验。

    教师在教学与游戏活动中,应积极为幼儿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手脑并用,这是培养创造力必要的途径。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抓住陶老先生这一“做”一“想”的原则。例如,秋天组织孩子采集不同的树叶,在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树叶后,与他们一同查找资料,对树叶的名称、叶脉、颜色等做记录并制作成精美的树叶标本与大家分享,使同伴们了解到更多的树叶知识。孩子们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乐趣多多,收获多多。

    解放眼睛使孩子会发现

    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观察力是创造的起点,是聪明大脑的“眼睛”,教师有责任解放孩子的眼睛,让孩子会看、会观察,帮助孩子把“眼睛”擦得更亮。

    我们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引导孩子们通过多种感官与环境积极互动。经常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和探索,让幼儿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认识多种事物,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摸一摸、玩一玩、说一说,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小草长出的新芽”、“小蚂蚁的窝”、“鸽子妈妈与小宝宝”……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很浓,纷纷为自己的发现而欢呼雀跃,他们看不够、问不停,这种学习效果是室内活动达不到的。在孩子们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不仅知道了有关植物生长、动物生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及对大自然的兴趣与热爱。

    解放嘴巴使孩子自由发问

    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教师要解放孩子的嘴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孩子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孩子说。

    在科学探索活动“认识光和影子”中,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能发光的东西,了解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光亮,探索光的传播,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师生一起玩“踩影子”、“皮影戏”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做小实验让孩子发现问题,太阳光为什么能折射到墙上?镜子为什么能聚光?孩子们一经激发就会很惊奇,叽叽喳喳问个不停。教师应在其中分享幼儿实验的成功与失败,在倾听中了解幼儿实验的所思所想,在鼓励中营造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在追问中引发幼儿深入探究的动力,在“意犹未尽”中构想下次实验与探索的计划。

    解放空间使孩子回归自然

    陶行知先生主张:“把笼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能任意飞翔,把学校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使孩子能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取得丰富的学问。”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包罗万象,奥秘无穷。教师应让学生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而扩大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秋天到田地里,孩子们的兴奋与喜悦无以言表,他们用工具挖、小手抓,个个大丰收。看到许许多多的植物都结出了种子,回到幼儿园后“种子的秘密”一课就应运而生了。首先在哪能寻找到种子,孩子们纷纷想办法,有的在幼儿园草地上、花园里找;有的和爸爸妈妈在超市里找到了豆子、花生的种子;最有趣的是,小朋友把吃过的葡萄、苹果、梨等水果里面的种子带来,这是多好的种子呀!收集来的种子,怎么处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大班教师“要引导幼儿能从不同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有初步的概括能力”。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将种子按大小、颜色、生长环境等分类,大家还在旁边用图画、老师用文字辅助做了介绍。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得以展示。

    解放时间发挥孩子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般学校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了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我们的课很多都是随机的,孩子们在饭后漱口和擦嘴巴时,偶尔发现手绢不会湿,就产生了我们的“不会湿的手绢”的探索课。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玩起来,虽然午睡时间稍稍推迟,但有什么关系呢?一日生活皆课程,一件小事可能产生一个伟大的发明,一节课可能点燃一个未来发明家的梦想。

    在“会跑的小鸡”的游戏中,让幼儿用回形针和磁铁在纸板上玩游戏,孩子们边操作边讲自编的故事,兴致很高。活动结束时间已经到了,可孩子们的科学探索还在继续,我们没有打扰孩子,让他们尽情地“玩”,在“玩”中培养和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六大解放”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对今天的幼儿教育有着启示、指导作用。我们应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给幼儿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大胆地观察、尽可能地去想象、自由自主地去探索去创造。

                                    作者:夏天,工作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中心幼儿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