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来读《左传》:颍考叔之说(shui)

(2023-01-29 09:41:24)
标签:

读书

左传

颍考叔

庄公

随笔

分类: 读书随笔
      自从除灭弟弟共叔段之叛乱,又将叛乱帮凶母亲武姜放逐城颍之后,郑庄公心里反而不安起来。本来事遂人愿,君位稳固,应该高兴才是,烦恼何来?因为母亲。或许虽不待见母亲但孝心萌发,或许长久不见心里思亲,又或许,威胁消除了,天下太平了,郑庄公要顾及影响了。一个堂堂国君,毫无孝道,别人会怎么看?反正郑庄公后悔了。但是要补救就难了。原因在于放逐母亲时,郑庄公发了毒誓:“不到黄泉,无相见也”。也就是说,活着就不要相见了!对自己母亲,这得有多大的怨恨?而作为一国之君,一言既出,怎能出尔反尔?现在想母子和好,又该怎么办呢?
      别人猜不到郑庄公的心思,可有一个人像郑庄公肚里的蛔虫,猜到了。此人是一位边疆镇守官员,叫颍考叔。不过他也为难,如果直接劝谏,痛陈厉害关系,那么郑庄公脸面何存,会下不了台;另外,如何解开毒誓这个死结,方是关键。好在颍考叔是位智者,经过再三考虑,想出了一个妥善计划。
      颍考叔给郑庄公送去了一些土特产,郑庄公留他吃饭。吃饭之中,他将肉放在一边。郑庄公奇之。他解释说,我母亲各种肉食皆尝过,就是没吃过国君赠与的肉,我准备留着带给母亲。郑庄公听了,大受触动,遗憾地说,你有母亲真好,可惜我没有。颍考叔见郑庄公上钩,故作惊讶地问原因。郑庄公便言明了情况,抛出母子相认的棘手问题。颍考叔沉吟一番说,其实也不难,既然说到黄泉相见,那么何不掘条隧道,待有了泉水,再在隧道里母子相见,岂非合情合理?郑庄公听了大喜,按颍考叔之计,母子在隧中相见,重归于好,皆大欢喜,留下了“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之典故。
      颍考叔说郑庄公之法,其实我们颇有些熟悉。后世触龙说赵太后,也是如此这般。此法特点:以己及人,动之以情。二者要说服的对象,皆是位高权重之人。直接劝谏,很难说动,更可能适得其反。只有委婉含蓄,循循善诱,方能成功。而最佳话头,就是从自己开始,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如此对方容易接受。触龙以自己之子,推及到太后之子,紧抓一个“爱”字;颍考叔以自己之母亲,推及到郑庄公之母亲,紧抓一个“孝”字,然后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最后花熟蒂落,水到渠成。二位可称得上是心理学大师。
      颍考叔之说郑庄公,还有一个善意的附会。郑庄公口中之“黄泉”,原是死去之意。而颍考叔却故意从字面上解释,理解成地下之泉水,实属偷梁换柱。虽然此“泉”已非彼“泉”,但因是善意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大家都知,心领神会,谁又会去计较呢?毕竟母子相认了,目的达成了,至于手段,又有什么重要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