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来读《左传》:说周郑交质

(2023-01-22 19:56:14)
标签:

读书

左传

周郑

交质

随笔

分类: 读书随笔
      周郑交质故事很简单:郑庄公因祖、父对周平王东迁有功,做了周平王卿士,实为执政。周平王忌之,暗中分权给虢公。郑庄公甚是怨恨。周平王否认说,没有这回事。为了证明,周王与郑国就互相交换人质,周平王之子到郑国做人质,郑庄公之子到周王朝做人质。周平王崩,周王朝的人将给予虢公权柄。郑庄公怒,派军队夺取了王畿内温地的麦子,又夺取了成周的粟米。于是,周王朝和郑国就互结了冤仇。
      事情虽简单,但在当时影响巨大。周郑能交质吗?回答是不能。交者,互相也;质者,抵押物也,此处指人质。春秋战国之时,人质交换是常事,如秦赵交质,秦始皇之父就曾在赵国做过人质;也有单向的,如赵惠文王之子长安君质于齐,以换取齐国出兵。一般而言,这是同一阶层两个邦国利益交换的一种信凭。而周郑则不同,周王乃天子,郑伯乃诸侯,一是君,一是臣,用现在话说,是一种上下级关系,又岂能交质?从周王一面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身份何等尊贵,诸侯之子给天子做人质犹可,天子之子怎可抵押给诸侯呢?这叫自降身份,自甘低贱。从郑庄公一面看,接受或要求天子之子做人质,这叫“逆子”“贰臣”,“僭越”“非礼”。虽然,郑国作为春秋之初小霸,国力颇是强盛,周王也有自己苦衷,但周王毕竟是天下共主,身份地位摆在那里。而通过周郑交质,周天子彻底威望扫地,脸面无存,并在当时,开了一个极坏的头。说明当时已君不君,臣不臣,礼崩乐坏。
      另一方面,是诚信问题。作为周天子,已分权给了虢公,却不敢理直气壮。当郑庄公不高兴时,又矢口否认,是为不诚实。已经交换了人质,虽不合礼,毕竟是一种信凭,需双方遵守。但周人在他死后仍将授虢公以权柄,这是在根据他生前的意愿行事,是为出尔反尔。作为天下共主,应是诚信之表率,遵礼之楷模。而事实是,带头破坏诚信,行非礼之事。难怪郑庄公胆大包天,以夺取周人粮食来发泄忿恨了。世上很多事,问题往往出在上层,所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春秋礼崩乐坏,你周天子都不讲诚信,又能怪谁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