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育人的六大途径之五
(2018-06-11 15:11:10)
五、
通常情况下,个人的良好品德要基于认知、通过实践体验来形成。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社会实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拓宽育人途径,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最大限度地从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以促进学生在体验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资源很多,可以利用社会实践基地、社会公共机构等公共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利用校园、家庭以及社会上的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开展劳动体验活动;还可以拓展德育时空,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
要真正发挥好社会实践在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中的作用,班主任首先要积极、主动了解并熟悉学校周围可供利用的相关教育资源。其次要精心设计、规划活动,将实践与理论真正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师生共同检索并了解相关主题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与实践点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不能让实践流于形式。再次要明确班级学生所在学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侧重对学生“认识”“感受”层面的培养;初中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侧重对学生“理解”“认同”层面的培养;高中阶段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侧重对学生“理性”“理想”层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