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耶稣会士利玛窦逝世

分类: 文史 |
利玛窦(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译为玛提欧·利奇,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
曾学法律。1571年在罗马加入耶稣会,在耶稣会主办的罗马学院学习哲学和神学,并从师著名数学家克拉维乌斯学习天算。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http://s14/mw690/002ZT28Ngy71AebVicBfd&690
1577年参加耶稣会派往印度传教的教团。四年后被派到中国传教,于1582年(万历十年)七月抵澳门,次年获准入居广东肇庆。1589年(万历十七年)移居韶州,二十六年经由南京到达北京,两月后返抵南京。1610年(万历二十八年)农历十二月再到北京,进呈自鸣钟、圣经、《万国图志》、大西洋琴等方物,得明神宗朱翊钧信任。1601年,明神宗下诏允许利玛窦等人长居北京。但中国的朝廷根本没有注意到,利玛窦长住北京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利玛窦在中国度过其后半生。他取汉名,习汉语,着儒服,行儒家礼仪,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字,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宗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士大夫沈一贯、叶向高、李贽、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咸与交游,名噪一时。
特别是在思想家的李贽眼中,利玛窦是一个“极标致人”,他们有过三次交往,应该说了解是比较深的,互相欣赏。利玛窦曾将自己刚刚再版的中文论著《交友论》赠送给李贽。利玛窦在《交友论》中说:“友者,乃第二我也”。这个新鲜的定义,很得以友为命的李贽的心,他当即命人把《交友论》誉录数份,并加上他推崇的话,寄给湖广一带的朋友。从文中可看到,所谓“极标致人”这个评价不是随意给的,而完全是基于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利玛窦的人品与聪慧,但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个原因,即利玛窦进入中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接受。当然不管原因是什么,李贽肯定利玛窦总是一个事实。然而李贽笔锋转而指出,如果利玛窦欲以西学取代儒学,则又太愚了。这就非常清楚地将李贽对利玛窦的整个态度反映了出来:李贽肯定利玛窦,因为利玛窦接受了儒家文化;李贽否定利玛窦,因为利玛窦欲变夏为夷。
利玛窦还向欧洲介绍中国国情,为明季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著作,数学方面有与徐光启合著的《几何原本》;地理学方面有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语言学方面有《西字奇迹》(今改名《明末罗马字注音文章》)。《西字奇迹》以西法之音,通中国之音,使向来被人看作繁难的反切,变成简易的东西,是中国汉字拉丁化道路之始。
http://s9/mw690/002ZT28Ngy71AedoJ2o18&690
万历三十六年末,利玛窦根据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和见闻,开始把所了解的中国情况用意大利文原原本本记述下来,此即《利玛窦札记》。他死后由金尼阁译成拉丁文,并增补部分内容,于1615年以《基督教远征中国史》为题,在德国奥格斯堡出版。全书共分五卷。第一卷概述中国的情况,包括名称、地理、物产、工艺技术、政治制度、学术、风俗习惯等。第二至五卷,依时间顺序,记述1583~1611年传教士,主要是利玛窦在中国肇庆、韶州、南昌、南京、北京等地传教活动和经历见闻。该书是耶稣会士介绍中国国情的重要私家著作,对研究明代中西交通史、耶稣会士在华传教史和明朝后期历史,都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出版后被相继译成法、德、西等多种文字。中译本名为《利玛窦中国札记》。
1610年(万历三十八年)5月11日利玛窦病逝于北京,赐葬于平则门(今阜成门)外的二里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