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回:搞双抢用人海战术
饭票子当上方宝剑
肖佐人和社员一道起早摸黑,抢收早稻;肖佐人看到社员家家用篮盘、簸箕摊晒稗穗,生产队的大晒坪摊晒的毛谷子(潭城人称未去掉杂质的谷为毛谷子)里仍然有不少稗籽。
脱粒是靠在竹片打折上甩打,为了抢在八一前插下晩稻,抢收時许多稻子是青的,还未完全成熟,重重的甩到竹片打折上,米浆四溅,出谷时肖佐人看到竹片上一层青白色的米浆,觉得太可惜了。
肖佐人对秋排长说:"己经扮了十几亩,我看仃止收割,让未成熟的早稻多长几天,先插己收完早稻的这十几亩,插完再收割十几亩。"秋排长同意了。
双抢期间,公社办了一份「双抢战报」,由秘书尤眼镜负责,派出年老体弱的教师到各个大队查问抢收抢插进度和先进人和亊,登在油印的战报上,每天出一期,发到各个排(生产队)。
「双抢战报」上刋登了红星生产队分批收割早稻抢插晚稻的作法,各个生产队纷纷效仿,跃进人民公社多收了不少壮实的早稻谷子。
这天肖佐人收工回家,发现那块「教养兼优」的匾丢在墙角,抬头一看,自家谷仓的木板不见了。
毛弟告诉哥哥:"仓板子被人撬走了!大床上的顶板也背走了!"
佐人一打听,原来是上头命令各个大队都要修建粮倉,由公社、大队保管粮食;所以红旗大队在燕飞公申嫂子两间卧房楼上建粮仓,平调社员的木板,自然先撬了佐人家的。
「有苏联老大哥的支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消灭私有制,不久家家会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宣传语己经深入人心,肖佐人二话不说,只是将「教养兼优」这块匾收捡好。
肖佐人发现晚稻秧里没有稗苗,心里很高兴;农谚说;「早秧泥上飘,晚秧插齐腰」,因为插早稻时气温低,太阳只暖了浅浅一层泥,插晚稻正是炎夏,上层泥水温度高到烫脚,秧深插到温度低的泥层才容易成活。
插秧本是技术活,可如今是搞人海战术,全队男女老少下田捞工分;插早秧田里划好了规格,只要把秧插在十字架中;插晚禾来不及用划行器划定规格,秋排长对垅田里挤挤嚷嚷的男女老少们交代:"要插六八寸,要插齐腰!"人们都是第一次插連作晚稻秧,没有经验,无法达到秋排长的要求。
肖佐人发现秧插得乱七八糟,密的密到四五寸,稀的稀到一尺多;浅的浅到根露泥,深的深到只见秧尖;于是不时伸腰提醒:"大家注意:六寸一捺宽,八寸一脚长,深到手掌边!"但有的听有的不听,仍是乱七八糟。
双抢期间正是炎天酷暑,虽说抢收了早稻,各个食堂提高了供粮指标,但冬瓜、南瓜湯里没有一个油星子;没有油水,几两米饭不经熬,很快就饿了,所以社员们下田劳作,都是慢吞吞的要动不动,不愿费力,工效极低。
当年流行这么一首歌谣:"打点(潭城人称敲打钢板发出的作息信号)出工,咕咕咙咙;打点开饭,门都挤烂;打点歇气(休息一会),躺倒不起;打点收工,一齐冲锋(囘家去)!"
肖佐人由国家粮店毎月供应二十七斤米,二两植物油,加上学校一般都有菜地,自种蔬菜,所以吃得比社员均匀,体质好多了,人又正年轻力壮,在双抢期间与社员起早摸黑,日晒雨淋,常常起带头作用,深受秋排长的喜欢。
六十岁了的晓蛮公公劳累了几天,终于病了,这天他昏昏沉沉,四肢无力,实在起不来,就躺在床上,連早饭也没上食堂去吃。
"八一要完成双抢!火炕楼上的都要下垅去!不下垅就扣饭票子!"龙大炮和几个公社干部来检查双抢战况,他挨门挨户高喊,把没有下田劳作的社员赶下田去。
龙大炮只当了个公社管委会委员,人们改口喊他「龙委」;龙大炮心里虽觉得没做龙头很委屈,但能做龙尾,也比人高一等,就喜欢上了。
龙委几个家家进,看到除了食堂炊事员,只有白士婆婆等细脚女人在帮食堂拣空心菜;可还是不放心,到处去寻。
龙委到了后背湾,进了晓蛮老倌家的堂屋,又一次吼叫:"火炕楼上的都要下垅去!不下垅就扣饭票子!"
晓蛮老倌昏睡中惊醒,连忙翻身下床,躲到门背后;龙大炮耳尖,似乎听见门吱呀响了一声,冲进晓蛮老倌的卧房,在门背后发现了瑟瑟发抖的晓蛮老倌。
龙委是怎样处理晓蛮老倌的呢?请看下一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