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醒思考的艺术

(2017-04-10 15:25:11)
分类: 思维
今天是写作第100天,很有意义噢,虽然想自己写点什么,或者总结下过去写的文章,但是真的不敢看,因为没什么太有价值的吧。

言归正传,讲听了“得到”的《清醒思考的艺术》,这本书说到人们总是因为这个那个原因而不能清醒地进行思考,我想日常生活中思考经常受到环境的影响,面对权贵、家人、朋友、同事等,或多或少都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放弃清醒思考,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勇敢,还不够自信,还不够有知识。

整理音频是将这些思考偏误整理了五大板块:
一、独立思考缺失引发的错误:
1.从众心理:人都会受到群体的影响。有时候是无意识的,比如说有两人在抬头看天,人们也会无意识地抬头看看;马路边上有人群围着,也会凑上去看看发生了什么。有时候是有意识地,当你在公司团队里,作为新人,会去跟随团队成员的见解,同事怎么说,你也跟着怎么说,就很容易不再进行思考。有一个实验:给参与者3根绳子,分别为10cm长、9cm长和8cm长,让参与者分出长短,很简单,没有人会错。同样让一个8人组来参与,而其中9个人都是卧底,说的都是错的,到最后一个人做判断时,30%的人会错。不可思议吧。不过还好,作者说这个从众心理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问题,而是从远古祖先那遗传来的,那时候一群人狩猎,有个风吹草动,别人都跑了,你会不跑吗?尽管是错误判断,也得跟着大伙跑,因为能够规避死亡的风险。所以在天灾人祸、紧急情况等有巨大风险成本的情况下,随大流不失为一个好选择,但是其他情况还是要规避从众心理。
2.权威偏误:就是面对专家、医生、律师、警察等具有一定权威的人士时,我们会比较认同他们的所言所行,不会去妄加怀疑,直接信以为真。最典型的就是养生类的专家,具有着多少级的营养师的资质证明,人家说吃什么我们就去吃什么,说不吃什么就不吃什么,从来不去考究真实性,而直接照做不误。
3.光环效应:跟上面有些雷同,这里的光环好比明星,他们代言各种跟他们专业没太多相关性的产品,甚至男生代言卫生巾,他用过吗?
4.团队迷思:越是高智商的团队,越容易犯低级的错误。因为大家都是高智商,如果大部分认为都是对的,就不会提出反对意见。这里提到著名的“第十人理论”,简单来说如果一组成员10人中,有9人提出赞同意见,第10个人就要提出异议,提出意见中矛盾和不合理的地方,以此看清其中存在的隐患。这个理论来自于以色列的国防部成立的一个机构——Red Team,专门针对情报机构的情报提出各种质疑和挑战。

二、情感偏误引发的错误
我们所有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认可甚至同情,为了获得情感,我们会放弃清醒的思考。
1.互惠偏误:当有人出手帮助了你,你就会记着这个人情,总想着回报人家。不管这个回报是否大于别人给与你的帮助。这里讲到一个宗教,会在机场、火车站等人多的地方徘徊,给与人们热情的问候,送一枝花或者一个小的工艺品,然后当人们在其他地方下车的时候,同样宗教的人会请求你募捐,用情感绑架你,特别当你还拿着人家送的小东西的时候,你会觉得不好意思不募捐。就是“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所以不要随便占便宜,除非你厚颜无耻到了一定境界。
2.禀赋效应:对于我们自己拥有的东西,我们都会高估它的实际价值。当你一个碗用了10年,你会高估它的价值,因为对你来说它产生了附加情感价值。这样容易造成囤货以及错过重要机会这两件事。囤货不必多说,你买了一件衣服,舍不得扔,因为它值1000块,而你现在如果卖了它,肯定卖不到1000块。错误重要的机会,是距离查理芒格,他当时有一个机会可以赚大钱,可是他手上没有现金,而股票他觉得将来值更多钱,后来证明,他少赚了500万美元。而对于我们渴望拥有的东西,我们也会高估它的价值,女生应该深有体会,觉得只要能够买到这个她心爱的包包,多花点钱都是可以的,因为她就是想要。拍卖就是利用这个心理特点,当所有人都在拍这个艺术品,你最终就容易会以超过其实际价值买下它。

三、统计学及概率相关错误引发的错误
这是知识的缺乏,尽管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学过统计学,甚至考试还及格了,但是我们不会将它运用到实际中。因为概率是直觉所不能感受到的。
1.忽略概率:如果一个彩票,中了有1千万,但是概率是亿万分之一;一个彩票,中了有1万,但是概率是万分之一。你会选哪个?大部分人会选择第一个,因为直接无视概率,只看到奖金。但是理智的选择肯定是选第二个,买彩票关键是要中,中了才有奖金,所以中的概率是最应该关注的。
2.基本概率错误:比如说有一个喜欢戴眼镜的德国人喜欢听莫扎特,你会觉得他会是司机还是大学文学教授?人们普遍认为是大学教授,当然不是了。因为在德国,司机的人数远远超过大学文学教授的人数,所以司机的概率更大啊。我们不应该被固有的概念所误导。
3.零风险偏差:我们买理财产品,都会要求零风险,其实想想凡是做到零风险的,成本必然很高,那么收益自然就没那么大了,所以定存的年化利率如此低。如果你买一个理财产品,风险一个是从5%降到2%,一个是从1%降到0%,你会选择哪个?大部分会选择0%,但是前者降了3%的点,后者降了1%的点,明显是前者降了更多的防线,而后者承担了更多的成本。就好比我们学习成绩,从30分达到60分,和从90分达到100分,你会因为前者提高了30分而更加去表扬前者吗,但是事实是,后者付出的努力更多。追求零风险,是不明智以及不切实际的。

四、结果导向型引发的错误:
这类就是在因与果之中被转晕的人。比如说一件事情,A导致了B,下次再发生事情时,A出现了,必然会认为B会出现。但其实B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并非只是有A的原因,甚至跟A完全没关系。比如说发高烧,有时候我们吃了药,第二天烧的没那么厉害了,很有可能就是你即便不吃药,它也会退,因为你的高烧已经到顶了,又或者因为你高烧是太累了,休息了一晚,身体就恢复了一些免疫力。
1.事后诸葛亮偏误:就是当你做某件事情成功了,你会激动于当初的选择,觉得自己棒棒的,而某件事情没做成,你就会评估当初是领导没做对选择,或者团队成员不给力,但是事实呢,或许就是运气好与不好的原因。秋后算账,其实都是没法算清的,因为你回不到过去,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积极反思自己的行为,因为不这样做,难道反思为什么没有好运气吗?所以当人家的孩子没怎么读书,但是功成名就时,不能就断言读书无用,搞不好人家的孩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好好读书。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我们都觉得游泳很获得好的身材,看看人家游泳运动员,身材是一级棒,但是其实并非是游泳塑造了这副好身材,而是在前期挑选游泳运动员时,就选择了身材比较健美的类型,会更有机会获得比赛冠军。所以结果并不能直接凭直觉推导出原因,想想是否有根本性的原因。
3.幸存偏误:我们会常常只关注成功人士,关注大红的明星,因为人们普遍喜欢美好的东西,所以媒体也更愿意展现美好的东西,但是成功人士,大红的明星,他们是大多数吗?成功人士看得多了,你会感觉成功也就那么回事,而高估成功的可能性,失败的人是多少呢?真正的概率是多少呢?

五、自我认知型偏误引发的错误:
1.过度自信:有一个调查,问法国男人,觉得自己的浪漫程度是否高于平均水平,结果84%的人觉得自己高于平均水平,但是平均水平是50%啊,那34%的人都是过度自信了。当我们制定计划时,我们都会犯这个错误,所以做年底总结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年初计划,发现执行得很糟糕。而且调查发现,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过度自信。
2.自利偏误:寻找有利于自己的因素。当季度业绩达标,会认为因为有自己的贡献;而没有达标呢,会认为是新人拖了后腿,或者整个市场环境不乐观引起的。
解决方法,就是找第三方来提客观的意见,比如家人、朋友等等。
3.基本特征偏误:人们会高估人的因素,而低估情境因素。人们会把某个战争的原因都归因到个人,其实个人完全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是人们喜欢夸大和戏剧性的东西。

以上。你中了几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招聘和应聘
后一篇:最小阻力之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