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傅真人
傅真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606
  • 关注人气:2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定价

(2017-03-24 14:39:37)
分类: 读书笔记
《无价》,豆瓣评分8.0,今天听了“得到”的“每天听本书”的音频简缩版。

此书揭示了定价不一定是来自供需关系,也不是一个成本推导和数学计算出来的结果。而是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来构建的。玩的是心理学的套路,影响消费者对价格的判断,从而操控我们进行购买支付。

一、价格是怎么产生的?
1.价格的相对性:人们很难判断商品的绝对价格,但是比较能判断商品相对价格。就是在面对A和B两件商品时,人们不太能知道A和B各自的价格,但是就是能判断A和B哪个贵一点,哪个便宜一点。
2.价格的构建来自于环境线索:锚定效应。当人们购买商品时,很容易寻找参考锚,就是参照物。如果是熟悉的商品,人们的参考锚就是来自经验,以此判断贵了还是便宜;如果是不熟悉的商品,人们的参考锚就是同类商品的价格。就比如当A卖1000块,旁边类似品质的B卖1500块,人们更倾向于购买A,我们会寻找线索来让自己做出理性的判断,其实B是商家故意放在A旁边,并且他的主要推销对象就是A。作者还做了个实验,让一群实验者猜红酒的价格,但在猜之前,写上自己身份证的最后四位数,结果,数值越大的人给出的红酒价格普遍高于数值小的人给出的价格。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这就是锚定效应在起作用。所以,当人们遇到不熟悉的商品时,不管人们自行锚定的数值是否夸张、是否有实际参考效用,都会起作用。怎么避免呢?我建议,就是买不熟悉的东西时,要事先做好攻略,网上查查价格,而有时候,我们突发奇想要买某件东西怎么办?我觉得既然不在我们的购物清单上,就属于一时冲动的欲望,不买就是省钱又省心了。
锚定效应的定义: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件事情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
3.支付意愿:就是想花多少钱买。很容易受到主观意愿的影响,比如准备花200元买件衣服,但是经不住销售人员的介绍,试穿了500元的衣服,一试穿,又经不住销售人员美言几句,就买了。比如看到标签上的原价和折扣价,买一送一,打8折,促销中,全场49元起,等等,都会忍不住去看看,经不住划算的诱惑。所以购物的时候,必须要知道自己要买的是什么,就不会产生额外的消费。

二、作为商家,怎么定价?(希望看这本书的商家越少越好)
1.利用“锚定效应”:给消费者一个参考值,很多奢侈品都是利用这招,因为真的很好用吧。当进入奢侈品店,当你看到几十万的鳄鱼包包,唏嘘买不起,突然看到十几万的鸵鸟包包,你居然会觉得鸵鸟包包便宜。如果当你走进小商品市场,看到50元的包包,旁边杵着500元的包包,你会觉得店家有病吧。都是两个相差很大的价格,你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它的成本的情况下,就做出了便宜还是贵的判断。
2.利用“厌恶损失心理”:这个我们常常很有感觉,当你丢了100元的心情复杂度肯定高于捡到100元的心情复杂度。当你买基金损失了2000元和赚了2000元,哪个更让你睡不着吃不下饭。于是为了避免损失,我们会用更高的代价来弥补。于是你会投入更多的钱和精力来购买有损失的基金。淘宝商家的“7天无理由退换货”就是利用人们厌恶损失的心理,让人们安心购买,反正不合适不喜欢还可以退嘛。商家利用这个心理,诱发人们产生害怕失去、规避损失的情绪,从而操纵价格。当人们觉得还有退路的时候,就是容易冲动的时候。还有一招厉害了,天主教兜售赎罪券,利用人们的赎罪心理,生意肯定非常好。
3.利用“框架效应”:改变商品描述。当人们手拿两瓶牛奶,一瓶上标明5%的脂肪,一瓶上标明95%不含脂肪时,人们倾向于选择后者,其实是一样的。又如朝三暮四的猴子,你跟它商量,早上给3个桃,晚上给4个桃,他不答应,于是你说那早上给4个桃,晚上给3个桃,他很高兴地同意了。这个坑太危险了,因为很容易掉进去。现在的电视购物,都是一环扣一环地给你好的刺激,从来不是一次性说完,分开的刺激真的很刺激,1+1>2。

三、作为消费者,怎么做?(希望看到这本书的消费者越多越好)
1.理性的力量:这个其实不用多说,三思而后行,当在购买某件你本不在计划里的商品时,你要想想买它的理由是什么?价格合理吗?是因为促销想买吗?还是因为家里缺这个?还是因为你就是喜欢?好好想清楚,接着怎么做就比较明显了。其实在购物前,列明清单,是最快准狠的,既节约时间又不浪费脑力,记住,当你纠结的时候,就是你不该买的时候。
2.主动运用定价策略:砍价的时候,也可以利用锚定效应,提出比自己预算更低的价格,给一点上涨的空间,也可以利用销售人员的损失厌恶心理,刺激对方给点优惠就能双赢,不给优惠就是损失。

定价的策略,除了可以用在买卖商品上,也可以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当你是面试官,可以在面试前半段里提一些今年的就业情况,普遍薪资等,而当你是面试者,你可以在讨论薪资时,结合别人的薪资情况,锚定一个值。

以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