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持续力 |
当在“得到”上看到《知道做到》这个音频,就很想去听。因为知道又做到真的太难了。
我知道应该好好学习英语,我也知道应该怎么学习,但是臣妾就是做不到啊!
很多情况下我们去听讲座,被灌一大碗鸡汤,然后信誓旦旦从此要改变人生。但是一个星期后,一个月后,半年后,我们就恢复了。可能因为坚持太辛苦,可能因为没看到效果,我们就慢慢放弃了。比如学PS,去年12月学到今年2月,我慢慢发现我的计划有点赶不上了,3月份。我就完全没有学习。或许我可以降低要求,可能会更加容易些。其实主要原因是我没时间,我不断地在给自己安排新任务,这件事情重要,那件事情也重要,于是乎,永远在做新的事情,完成不了原来的计划。
在我写完以上内容后,我发现这本书一针见血了。
书里讲为什么知道做不到的三个原因:
1.信息过载
我们在信息充斥的海洋里不断在学习新东西,然后发现好东西,于是抛弃旧东西。再发现更新的东西,再抛弃次新的东西。循环往复。虽然在不断吸收新知识,但最后发现自己收获了了。
我今年的阅读就是这样,1月的目标是看完《经济学通识》,发现这本书看完需要很长的时间,通常1个小时看不了几页。然后又在新的学习中发现《时间简史》这本书不错,我就开始读这本书,现在被推荐看《超预测》,很可能下个星期就在看《穷查理宝典》…于是我一年下来,一本书的阅读都没有完成。而又知道一本书读一遍都不一定真正获得什么,更何况一遍都没有读完呢?
书里对于这样信息过载的情况,提出“重复”的概念,就是我们要有勇气花时间去对旧知识进行重复学习,深入学习,这样才能被吸收。
这就是意味着我们要学会抵制新的诱惑,稳扎稳打地把旧知识学通,再去学习新的。知识是学习不完的,永远有新的知识,但是不意味着旧的知识就不管用了。特别是阅读,层出不穷的好书在问世,就算每天读一本也赶不上。没有重复进行学习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被掌握,所以学习这条路上,需要慢慢来,不要急躁,可以在某个时段就读某种类型的书,同种类型不同的书里,即便交叉看,也有某种联系,也是对于知识的重复。
2.消极过滤
是指当我们遇到新的知识,和我们之前的经验有所冲突时,我们会自然地产生质疑,一路找茬。
这种情况生活中比比皆是啊,比如一个你不喜欢的人跟你讲道理,从见到的第一眼开始,就开始不爽,对于对方讲的话产生排斥,对方讲的每句话都会开始挑刺,这种情绪,其实非常有害,一是逐渐引发更多的坏情绪,二是对人不对事的态度影响学习和判断。
作者对此建议使用“绿灯思维”。就是当你开始有质疑开始,你的闹钟就跳出一个绿灯,提醒自己:这件事情是可行的,为什么可行呢?让我来听听…由此开始引导自己认真听。
这个方法就好比说想要打破某个规则,你先要了解规则。还有说如果你觉得公司制度不行要改,那么你先要学着遵守制度,然后慢慢成为有权力改制度的人。“绿灯思维”的格调更高一些,要求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顺着对方的角度来慢慢了解对方想要说什么。
3.缺少跟进
就是前文一开始我说的,我们因为在一段实践之后,热情会慢慢冷却,又没有看到明显的效果,就很容易丧气,并开始怀疑是否要继续,就更容易被新东西所诱惑,开始新的实践。
那如何持续更进呢?
作者说跟进时间应该是培训时间的10倍。应该重复“指导—支持—问责”,并重复这三个步骤。指导就是怎么去做,支持就是反馈,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支持帮助,问责就是制定奖惩制度。
关于第2步可能就是我们常常忽略或者出现问题的一环。当发现问题时,我们会急躁,觉得又要浪费时间去找问题解决问题,太麻烦,所以容易浅尝辄止,甚至跳过这一步。
在学习路上,是永无止尽的,但是可以稍微放缓脚步,深入学习,真正掌握知识才是能够让我们成功的关键。看看现在的成功人士,难道他们是因为不断掌握新技能才成功的吗?还是说只坚持某个方法或忠于学习某项技能才成功的,或许成功并不如我们想象那样需要懂得千百种方法,学会千百种技能才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