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泡泡的朋友
(2023-01-13 13:26:55)| 分类: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记录课题 |
观察记录表
|
日期 |
12.9 |
时间 |
起始时间:15:20 结束时间:15:39 |
观察者 |
王冰莹 |
|
|
幼儿姓名 |
全班 |
幼儿年龄 |
4周岁 |
|||
|
环 |
实验幼儿园的操场上。 |
|||||
|
观察目的 |
幼儿是否能够自我思考。 |
|||||
|
观察目标 |
能否找到泡泡的好朋友。
|
|||||
|
观察 记录 |
“我好喜欢泡泡,泡泡可以和我们做朋友吗?”“大树能成为泡泡的朋友吗?”带着疑问,孩子们来到操场上吹起了泡泡。李诗悦用手去接泡泡,张棋玮用泡泡棒接泡泡,李邱晨想让衣服和泡泡成为朋友……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发现了泡泡棒、湿湿的小手是可以泡泡成为好朋友,而大树、小草、石头不能和泡泡成为朋友。 由于泡泡话题的发酵,在日常活动中,孩子们特别喜欢关于泡泡的一切内容:在户外游戏时爱玩吹泡泡的游戏,学会了吹泡泡的儿歌,区域游戏时还会用吸管吹出色彩缤纷的泡泡来进行装饰呢! 有一天晚上,点点的妈妈突然发信息给我,原来是点点在家发现了一本关于泡泡的绘本,急着要分享给我。第二天,点点就把绘本带过来进行了分享,并放在了阅读区,小朋友们都特别感兴趣。有了点点发现泡泡绘本的开端,班里开始有更多的孩子开始寻找关于泡泡的绘本,终于迎来了我们阅读区强大的一天了。 |
|||||
|
分析 评价 |
|
|||||
|
支持 策略 |
小班幼儿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极其容易将现实与想象混淆,例如本次活动中很多小朋友认为教师是个魔法师,拥有魔法,这本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充满了童趣,但是衍生出去,不妨有些小朋友因为无法分清想象与事实而发生一些撒谎行为。对此,教师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及时纠正一些无意义的想象,对于已经发生的“撒谎行为”,教师应该进行及时的疏导和说理。对于孩子自发的好奇心,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在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平行介入的方式,帮助幼儿继续探索,直至找到答案。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