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中记录法运用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2020-05-08 12:01:39)
分类: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记录课题

海门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HMYE2020(003)

 

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中记录法运用的实践与研究

承担单位:海门市实验幼儿园

主持人:黄姝姝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省级课题《基于课程游戏化理念的幼儿园“说画”项目开发研究》的有序开展下,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涂鸦表现力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涂鸦活动中发现孩子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思考,但表达的方式仍比较单一。结合之前开展的手影游戏、滴管滴流活动等,我们发现孩子们乐于探索身边的这些现象并有兴趣进行涂鸦记录。同时在之前开展的《窗帘DIY》活动中,孩子们能够采用多种方式对探索的内容进行记录和设计。为此,我们决定在“说画”项目的基础上设立子课题,从科学小实验入手,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同时对幼儿的科学记录方法进行培养研究。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以及幼儿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对象,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因此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就是根据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在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强的材料的基础下,开展幼儿可观察、参与、理解的实验活动。

2.记录法:在科学活动中,运用图标、数字、符号和电子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在科学探索中的所见、所思、所想和所做的方法。记录的内容直观再现了探索过程,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和激发幼儿发现自然、认识自然的兴趣。

3.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中记录法运用的实践与研究:在班级定期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活动包括观看实验过程、准备实验材料、了解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果等的环节。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记录下实验中印象最深的一点,可以从表象的实验材料出发,一步一步加大难度,记录出实验过程中材料的对比区别及其最终实验结果的不同、实验步骤的顺序安排等。在记录过程中不断引导幼儿掌握并使用多种形式的记录方式,大胆将自己的记录讲述分享给同伴。本研究主要是利用科学小实验,结合“说画”项目的开展,对幼儿的科学记录方法进行培养研究。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理论支撑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指出27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具有以下特征:能够使用语言表达概念;具体形象思维明显;能初步利用符号代表实物;具有初步的思维能力但思维缺乏逻辑性。

2.布鲁纳“发现学习法”的核心目标是:让儿童体验科学发现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乐趣,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动机。

3.陶行知强调学习科学必须要亲身实践,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去观察发现科学现象并理解科学原理。

4.虞永平认为:真正科学的幼儿教育应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努力关注幼儿的生活、理解幼儿的生活、利用幼儿的生活,站在儿童发展需要的立场上选择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活动。

本课题正抓住幼儿当前的发展特点,在幼儿有意识用符号记录表达的基础上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小实验活动。在幼儿观察、实践、思考的过程中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同时培养幼儿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思考记录的习惯。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关于幼儿“记录”的研究

Loris Malaguzzid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中》对幼儿多种表达方式进行了阐释,认为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同时指出了图像表现是幼儿一种有效沟通工具,并倡导幼儿运用多种语言,尤其是图像文字来表征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帮助幼儿回忆、解说、分享探索中所做的一切。

Jane Johnston 在《儿童早期的科学探究》中也将交流作为一种重要的探究技能提出,强调了分享交流在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也做了具体说明。

李维金强调记录是幼儿对观察结果的呈现,“观察记录”是儿童通过形象化的绘画、列表等形式,表达记录所观察到的自然物、科学现象以及实验操作的结果。

2.关于幼儿科学活动中“记录”的研究

王冬兰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指出:“观察记录”是专指在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探索,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得,用不同的形式或独特的语言,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记录下来的那种符合幼儿年龄特征的记录。

国秀华在《对不同年龄幼儿科学活动记录的指导策略》的研究中指出,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时幼儿表达科学知识经验的过程。

刘占兰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对记录的界定为:幼儿用图画、符号、表格、简单的文字、照片等多种适宜的形式,记录活动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步骤。

周丽敏也提出了科学活动中记录就是幼儿用图画符号等独特的语言,记录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他可以促进幼儿更细致地观察,更认真地思考,更充分地交流。同时还强调了幼儿在观察记录中的主体性地位。

3.班级科学小实验中幼儿记录的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中班幼儿眼中的记录——基于沉浮科学实验的研究》中指出:幼儿的记录存在多元性、统一性、过程性和结果性等特征。同时为记录的教育提出建议:尊重幼儿的记录、赋予幼儿记录的权利、创设符合幼儿需要的记录并鼓励幼儿进行记录的自我创新、为幼儿的科学记录提供支持性记录表、给予幼儿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研究价值

1.《儿童早期的科学研究》认为幼儿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发展一些探究能力:观察、分类、提问、变量或因素的处理、假设与预测及交流。而其中交流的能力就依赖于幼儿的记录,因此培养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记录法的运用能达到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

2.在各种探究手段中,“记录”不仅是一种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学习方式,而且对幼儿前科学概念的获得具有重要价值。科学小实验中的记录将不断提升幼儿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科学小实验中记录法运用的实验研究,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2.通过跟踪观察、定性分析等方式,促使教师不断探索指导幼儿多形式记录的支持性策略,在活动中反思总结,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3.通过一系列科学小实验活动的开展,幼儿逐渐养成爱探究、爱思考、爱记录的习惯,教师慢慢形成一套系统的开展科学活动的模式,为以后的科学探究活动奠定基础,提供支持性策略。

(二)研究内容

1.幼儿在科学小实验活动中记录方式运用现状的分析研究。

持续有效地开展科学小实验活动并引导幼儿进行记录,观察收集幼儿记录方式、内容等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罗列分析幼儿记录方式运用的现状。

2.幼儿园科学实验中不同记录法运用的实践研究。

通过交流、讨论、再实验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记录方式进行记录。

3.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中记录的案例研究。

通过跟踪式观察研究的方式,针对个案进行研究整理。

4.幼儿园科学小实验中支持记录运用策略的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交流分享、展示、评比等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

研究方法

记录法:引导幼儿运用图标、数字、符号和电子等多种方式记录和表达自己在科学探索中的所见、所思、所想和所做。

文献法:对相关文献(科学记录理论专著及幼儿作品、课程资料等)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以给本研究带来新研究思路,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观察法:观察儿童记录的作品,观察儿童的表现,通过现场观察及作品观察等形式及时发现儿童的需要及成长。

案例法:将项目开发过程形成案例,进行相互交流、分析,形成规律性经验,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

定性分析法:组织儿童通过集体交流、小组交流、个别交流等方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充分了解幼儿活动中的兴趣点及发展情况。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一)研究的思路:

坚持幼儿在记录中的主体性地位,要求我们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及发展水平。整个研究过程可以是一个不断修正、推翻的过程,紧跟幼儿的关注点出发,在研究主题中随时进行活动的修改和完善。

(二)研究的过程:

1.申报阶段(2020.3~2020.4

1查阅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向。

2收集资料,分析调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

2.研究实施阶段(2020.42023.2

1明确各成员相关职责。

2全面实施课题研究,及时积累研究资料,不断总结、完善,调整课题实施的进程。

3.研究总结阶段(2023.3~2023.4

1分析整理有关课题的研究资料,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各类文字成果。

2完成本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的专题论文,申请结题鉴定,交流并推广研究成果。

3课题结题。

六、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中期报告

研究报告

2021.12

科学小实验系列记录本

案例集

2021.12(中期)

“学习故事”集

奇思妙想——我的记录方式

案例集

2021.12(中期)

最终成果(限3项)

结题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23.1

幼儿园科学活动下有效记录的实践与研究

案例集

2023.2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姓名

技术职称

课题枫

课题组中的分工

黄姝姝

中小学二级教师

主持人

撰写开题、中期和结题报告。指定各阶段实施计划,组织教研实践。

蔡荣荣

中小学三级教师

主要成员

课题实施,负责案例集撰写。

郁文豪

中小学三级教师

主要成员

课题实施,负责资料收集整理。

 

人员保障。

课题主持人是本园一线教师,经验丰富的主班老师,“十以来参与多项省市课题的研究,或担任主持人,部分已结题,积累了大量的课题研究经验。组内成员均是一批积极向上,有思想有干劲的一线教师。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是一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及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各类比赛中交流、获奖或发表。

研究准备

我园是首批省示范幼儿园,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市、县级多项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改实践经验,早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园的《传统文化课程》、《家园一体化教育创新》等课题一方面建立了良好的课题研究经验,形成了创新、以活动促发展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在研究的同时,获得了一些扎实有效的、具体可行的组织策略,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实践基础。

其他

组织保障:园长一向关心和支持学校课题研究工作,本次担任主持人,将在全园推动课题的开展

时间保障:学校将严格按课题研究的时间部署,保证课题研究的充裕时间,认真做好课题的开题、中期论证与结题,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确保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经费保障: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经费上予以全力支持与保证,保障课题研究过程中各项支出的如期支付,预算三年的总研究经费为5万元,学校将创造一切条件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圆满结题。

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u/2739008141

2020年4月2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