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风浓郁韵悠长》

(2022-09-06 12:17:36)
标签:

旅游

游记

历史

文化

分类: 老汉游记
《古风浓郁韵悠长》

 

      白天的气温还是那么的炎热,夜间却迎来了凉凉的丝意;昼夜的温差,还有四天就是白露了。今年夏季的温度常达令人难以忍耐的连续高温,多次相继出现超过四十度的高温,甚至连一些江河的水也露出了底。酷暑炎热期间出门,如似处在烤箱内,有种被热懵的感触……。

      93日顶着白露前“赤日炎炎似火烧”的酷暑,与老伴来到了长乐的吴航街道东关古街。这个吴航原为长乐的城关镇,后更名吴航镇,现为吴航街道;是东与鹤上镇相连接,西南北三面与航城街道接壤的富饶之地。

      眼下到长乐极为方便,随着地铁6号线的开通,乘坐地铁1号线在梁厝站换乘6号线即可到吴航站。出了地铁徒步800米,即到了和平古街古城墙遗址公园。

      酷暑热天,古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的屈指可数。临近正午时分,正是饮食店铺招揽生意最热闹的时间段;然而,和平古街的街面上一些生意商铺门面却早已打烊,给人一种惨淡经营的视觉场景。

      东关古街很多建筑除了部分保持原有风貌外,围绕着司马巷,古建筑修缮,亦有不少是些仿古建筑,这也是没办法的古建修缮恢复。尤为一些古建筑一旦遭历战火摧毁和人为破坏,便致使这些古建筑无法保存挽回。岁月沧桑,时代变革,那些历经千百年来风雨侵蚀的现存古建筑,早已被分化剥离,这些斑驳的古建筑就是要靠后人不断修葺才能保存下来。尽管不少古建筑修缮多为现代版的建筑,能在原古街里遵循原古建样貌上,景观工程不失真的恢复修建,也不失古街的风韵,依然能给我们这些游客带来一种古风浓郁韵悠长的感触。尽管我们看到一些建筑似原古建筑的“替身”,依旧能让我们感悟到,数百年风雨沧桑都未能消磨掉这些古建筑的意志和精神。

      抄近路至一处黑色高墙建筑前,跨过一座新建的石桥,关闭的木门东侧有块“陈长祚故居”木牌简介。观之,这是一幢明代工部尚书陈长祚的故居,是在明万历年间所建,后在清代为陈利事家族所购置并由陈利事后人重修。我们从简介上悉:陈长祚曾为明嘉庆年间的进士,历任过兵部左侍郎、南京工部右侍郎太常寺卿、山西按察使、西秦兵备道、陕西右布政使、兵部职方司郎中、资德大夫太常正卿、工部尚书、太子少保等职。世有“父子两尚书”之美誉。

      顺着陈长祚宅院门前宽阔的石板路自西向东行,来到一处建筑群雄伟壮观的“吴航老城博物馆”。据说,这是明万历年间兵部侍郎陈省的府第,我们步入展馆内,博物馆主要“以海为元素,梳理自战国时期吴王夫差造船于长乐至郑和七下西洋的整个历史脉络,从海丝渊源、吴航文化等内容着手,展现长乐波澜壮阔的历史风貌”。

      从展馆中获悉,吴航和平古街的修缮遵循“修旧如旧,只修不建”为原则,对其残缺损坏部分进行修补,对文物整体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悉,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内核定的不可移文物共三处,分别为司马第、太平桥和汾阳王庙,我们的游览提供了重点。

      邻近展馆的东侧司马巷8号是“陈省故居(官厅里)”,从张挂在门前东侧的木牌简介上悉:该建筑为明兵部尚书右侍郎陈省故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陈省府第“司马第”建筑群之一,清代重修。厅内两侧各有一口井,为“金银井”,遗憾陈省府第闭门,我们不得而知。

      再往东行是一处“福州茉莉花茶体验中心”,我们直接筛过的来到“长乐中医文化展示馆”前,回眸再望“司马巷”,显得空荡无几人。穿过南北小巷行至拐角古墙下,树荫下一个箍桶的铜铸人雕塑,闪亮了景观;斜对面是“昙草堂中医馆”,邻近前方的就是一座大牌坊楼,只见门楣上横匾上“芝山提秀”四个字。

      这个“芝”字令很多人不敢认,有的说是“芝”字,有的人说“万”字,更有人说是“美”字……。我猜测不是万就是芝字,从书写形状像个“万”字;实因长乐有芝山,故以“芝”字而认可了。我也认不得落款人是谁,是古人还是现代的,全然不知。既然连落款人是谁都认不出,那书写者可能就是位大书法家了。书法家的字就是让百姓既看不出来,又认不得,否则还叫书法家吗?

      穿过牌楼回首再望,一幅“司马第”的匾额悬挂在牌楼门楣上,这就是我们所要观赏的不可移的一处文物“司马第”牌楼。牌楼与牌坊是中国一种特有的门洞式建筑物,在封建社会主要用以表彰“忠孝节义”,对功勋和科第及德政等予以表彰纪念的标识等作用。

      我们看到修缮过的“司马第”牌楼气宇轩昂,虽然没有什么雕梁画栋,却气势显得蔚为壮观。牌坊与牌楼有着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也没有斗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和烘托气氛的装饰性斗栱。

      看到牌楼上的“司马第”后,老伴问我司马第是啥意思?我当场告诉她:“司马”是古时的一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最小也是个厅职级别的人;“第”类似于府或宅子的意思,“第”一般是职务比较高的官员家,就似“大夫第”那样……。

      我也不知道说的是否准确,先把老伴糊弄过去再说。

为了寻找太平桥,我直接走到“司马第”牌楼前的东侧,那里有一堵残墙还有一座新建的石桥。石桥东侧汾阳溪畔上有一座方亭,石桥的北侧溪畔上有一尊孔子铜铸雕塑像,基座上凿有“先师孔子”黄色隶书字体。

      这里的景致把我的目光凝聚到一堵残缺的青砖墙上,在与其毗邻的是一堵用大理石企砌起的一堵景观墙,墙体上是一块铜制板,凿刻着《吴航古城城墙遗址公园修建记》铭文:吴航古城被誉为“东南舟航城,千年府第街”,但朝代更迭、岁月轮回,古城淹没在了时光的烟尘中……”。内容太长了,惰性让我放弃了拍照后全文誊录的麻烦,还是将拍摄的照片发上,有兴趣的可放大观赏。

      在残墙的墙基地面上是一块青石板,上面凿刻着《历代灾害警示长存》的记录,从记录上观:吴航自唐代7826月时,大旱,井泉枯竭,出现瘟疫。至宋代四次灾害,元代发生两次地震,明代至少发生过15次灾害,清代发生过14次灾害和民国时期发生过7次灾害。我们触摸着这堵残垣断壁,触感到废墟古墙上镌刻着岁月的沧桑。如今,虽然很难复原出当年这座古城的轮廓,但从这堵残墙遗迹中,我们要铭记着历史,吴航古城依然是一座不眠城跳动不息的心脏,生生息息的绽放出古城的异彩。

      返回到“司马第”牌楼前场坪,在西侧是一道古香古色闽式建筑风格的“雨巷”。我即对老伴说,巷中连续建立六堵门洞墙,使两侧高墙间起到了支撑性的稳固,实际上是一个“墙倒屋不塌”的特点,是对大院高墙进行了加固作用。

      “雨巷”的东西两侧高墙狭缝间,连续立有“彷徨”“寂寥”“忧愁”“彳亍”等六道洞门墙,构成了穿越时空的景观。仿佛似时光隧道那样连接着前后门洞上两个不同的词语,不知道是不是有这成意思来理解,完全是我对这种门洞式构成的“空间隧道”的一种猜测。

      在雨巷的附近墙体上,有一首戴望舒的《雨巷》现代诗:“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写的相当棒,其中的“雨巷”“彷徨”“寂寥” “彳亍”等不正是门洞上的门楣题字吗?徜徉在雨巷,就像戴望舒写的这首诗走进了雨巷。不过我觉得这首诗有点忧愁和惆怅了,兴许我们不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但从读后已感到作者写这首诗是动情了。

      沿着“司马第”牌楼前的这条古韵悠长的青石板路,这是一条百余米长的古街,自东向西而行。巷道两侧灰墙黛瓦的古建筑鳞次栉比,和平古街的建筑基本保留了明清两代建筑的风貌,处处透露着一种古拙典雅的情调,静谧意境散发出古意悠远的韵味。

      行至一座“和平街陈氏民居”前,这里是“长乐士绅文化展示馆”,不知为何这里的很多展馆都是紧闭大门,看来游览和平古街的这天难道不是“黄道吉日”?同样在邻近其馆旁的“长乐区政协文史资料馆”和“长乐记忆.蒙学馆”都是铁将军把门。途经“和平音乐会馆”,来到邂逅和平街广场,那里一幅民俗“吃鱼丸”铜铸雕塑惹人喜爱。

      擦边拨浪鼓巷至街巷西头的太平桥,桥身不长,桥栏柱两侧各有两尊石狮雕饰,桥上一座“太平桥”碑立于桥东头北侧,这是明隆庆年间赐进士知县蒋义忠立的碑。太平桥碑的西侧有一石碑,因字迹模糊已看不清所凿刻的铭文,从所介绍的资料悉,这是一块《太平桥碑阴记》碑文。与石碑正对面的桥东头也有两尊石碑立于桥头,各是长乐市文化局立的“太平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碑和村民捐资修建太平桥的纪念碑文。

      在太平桥南侧有一座“汾阳远韵”亭桥,在桥头古榕的衬托下,一幅古风浓郁,古韵悠长的景象,令人沉醉。这是我们所观赏和平古街三处不可移文物的第二处“太平桥”。于是,我们寻问了桥头保安“汾阳王庙”在什么位置?然而,他们却不知晓,后来又问了古街里的人,均没有得到满意的回复。

      回到家中查阅“汾阳王庙”方悉:长乐的这座汾阳王庙,是保存最完好、时代最久远的汾阳王庙。是祭祀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庙。郭子仪是大唐名将,很多人会将郭子仪与明朝马皇后的义父郭子兴弄混了,其实俩人相差了五百年。

      既然那些工作人员不知道“汾阳王庙”,我们也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东关和平古街。东关和平古街里的古巷、古道、古屋、古井、古桥、古树……古韵于一体,尽收在我的这篇美篇记录之中。

      趁着体力还充沛,我们又奔向下一个“福建省最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的营前长安村游览。

 

                     20229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