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村,极易令人联想到唐朝的国都长安,实质上是既有关联的。长乐营前的长安村原为长弯村,因唐代镇守此地的开国名将李靖曾孙李萌思念国都长安,而改名得来。
著名的长乐区营前街道长安村有张金色的名片:先后获得了国家森林乡村创建工作样板村、国家森林村庄示范村、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以及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村内的大齐书院还荣获评为全国农家书屋示范点。长安村是我国的著名侨乡,被称誉为福建省最美丽的休闲乡村。
冲着“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的头衔,我们也得去那里观赏转悠一番。于是,与老伴在游览吴航街道和平古街后,即乘坐地铁到长乐营前站下车,又是一个徒步八百余米,从小路进入长安村。
一踏入村中,犹似进入了森林,路旁下的一排芭蕉树即引起了我的兴趣。芭蕉树和荷叶都是我喜爱观赏的一种植物,那种绿色充满了青春和活力,象征着勃勃生机的绿色生命。若是倚在亭栏旁或伫立在古色窗前观赏雨打芭蕉景,蕉叶在细雨里轻轻摇曳的轻盈姿态,那种蒙蒙细雨里雨打芭蕉富有诗韵的意境,不用多想也是一幅醉人的景致。
曾经与庆祥老弟游览洛阳龙门石窟时,特地到伊河对面香山的琵琶峰上观赏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白园。诗人白居易有一句:“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诗,意为:隔窗耳闻雨水打在芭蕉叶子上发出的声音,就知道窗外在下雨。为什么诸多的诗人往往将芭蕉和雨联系在一起?这就是一种意境,一种在这种意境中感受大自然和谐的声律,享受窗前雨打芭蕉聆听天籁音的情景。
一座寺庙倚山坡而建,近前观看庙号“青云禅寺”,只见大门关闭,暗自揣测,不是“净地何须扫,空门不用关”吗?大白天的咋关起门来呢。关闭的大门两侧方石柱上有一副“皈依佛门虔礼诲,归来壇上悟禅机”楹联。再往前行的路边一座牌楼门的门楣上是“仙竺寺”,大门两侧是一副“仙佛因缘名山慧业,竹品格莶世清怀”的楹联。“青云禅寺”与“仙竺寺”两座寺庙紧紧相连,在两座寺庙间的黄色墙上是“南无阿弥陀佛”佛语。
步入仙竺寺,正面是雕梁画栋的“青云寺”豪华门楼,侧门依然关闭,两扇门上是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门神在把门。我一下弄懞了,是不是“青云寺”和“仙竺寺”就是一座寺庙呢?我借机入寺向僧人讨碗水喝。俗人路过寺庙讨碗水喝也是常事,也算是种佛缘,僧人会全力给个方便的。
眼见一位僧人在斋堂内搬运着一张张大圆桌面,我即拿着空旅行杯上前打问道“师傅,能否讨碗水喝?”那个约近五十岁的师傅将我引进了一间茶室,用电热壶加上水加热后对我说,“我还有事,你自个烧开后喝……”便出屋忙碌去了。那间茶室的正堂处供奉的不知是什么神,莲花灯后即似财神。茶几上泡茶壶杯,还有瓜子和坚果等,靠墙处的书架上是佛教书籍。灌足水后,我们既往斋堂向师傅阿弥陀佛,谢谢道别,也没有问这两处寺庙是否就是一座寺庙。
长安村的乡村建设是很美的,兴许是著名的侨乡有钱,从村中的农舍建筑就可以看出这里的富裕。早些年就流传这么一句话:富不富看房屋。从某种程度上说,看一个村子的贫富程度,只要到村子里走一遭,即可从村民的房舍建筑上就能看出来,那是有钱的象征。不管你在外打工或是家庭作坊,对农村人来说,头等大事就是盖房子,这除了有个安居乐业的居住条件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可以显示出一个家庭的财富水平。
我们徜徉在长安村,被这里的建设环境感染了,这里真不愧为美丽的乡村,街道小巷干干净净,房屋鳞比栉次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情。水泥村道与石板路相融,池塘畔前是一株株荔枝桂圆树,古香古色的装饰和墙壁文化的点缀,将一座似花园格局的乡村装饰的更美。我们走街串巷,漫步乡间路并不感到劳累,而是十分惬意的陶醉在乡间。这里的乡村真是一个悠闲的乡村,一个美丽的乡村,一个丰富多彩的乡村,一个来过不易忘记的乡村。
行至“大齐书院”前,整个书院内几扇大门都是敞开的,院内屋里的灯光是敞亮的,足以看出这里的治安状况是良好的。长安村不负长治久安村,甚至连一些农家院落都敞开大门,真有那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风气。偌大的长安大齐书院,仅我们老俩口在内慢悠悠的在观赏。
大齐书院坐北朝南的坐落于营前长安村过岭山下,环境清幽,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书院,是当地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摇篮。当年这里名师汇聚,英才济济,村中子弟多在此读书,是村中“鸿儒墨客披卷吟读、纵论天下的地方”。
由于名气大,不少外地学子慕名来此就读,其中就有明朝内阁首辅叶向高曾求学于此。
在进大门右侧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明朝嘉靖丞相叶向高的画像,据长安村中的族谱记载:当年叶向高在每三年举行的一次科举会试考落榜后,途经长安村大齐书院时即续复读。由于他日夜苦读,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得中进士入内阁。提起明末时期的叶向高,可能福州人多为悉知。两年前,与庆祥老弟游览连江的青芝山时,在百洞岩有两处岩洞的洞壁上,分别凿刻着“三友岩”和“观仙洞”摩崖石刻字,便是流传当年叶向高的有关趣事。在青芝山一路可观摩崖石刻渐入佳景,尤为明朝宰相叶向高的草书等勒石文字,雅俗共赏,耐人寻味。
这个叶向高是明朝有名的宰辅,晚明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一生经历了明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五朝;在明万历和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首辅大臣,一人主持阁务达七年之久,人称“独相”。任首辅期间,为遏制把持了朝政的一代权宦魏忠贤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齐书院也因名相叶向高而声名显赫,以及慕名前来求学的学子日益增多。
有一故事记载:功成名就的叶向高在一次返乡途经长安村大齐书院,重温昔日学堂情谊时,一位颇有学问的学士向叶向高出一上联“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求对。叶向高旋即对出下联“客官寓富室宦宅宽宏”,对联字字都是宝盖头,对仗极其工整,在场之人皆呼精妙。
跨过公路至一座横跨洞江上的白石桥,这是一座建于晚唐时期没有桥栏的古石桥,桥面上并排着四块条石,每块长8米有余,宽不足一米。这座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桥,令我们已看不清那斑驳的古桥题刻。看似跟那种宏伟气魄毫不沾边的白石古桥,却是当时连接古驿道的一条省道,也是福清和长乐学子进京赶考的必经之路。这条古驿道又被称为“状元道”,是利用旧石板和碎石块,还原状元进京赶考的古驿道。在桥头有一座玄帝亭,相传进京赶考的学子,均在这座庙前敬香祈愿金榜题名。
洞江水似一条玉带环饶着长安村庄,形成了古时的天然河港。秀水环绕为长安村增添了灵气,使得这座古村的古河港上周围环境显得更加优美清幽。景致太美了,我们在那徜徉观赏了足足一个小时。
一个村就有一个长安游乐园是不易的,没有足够的银两是无法建成的。据说这个游乐园是门前长乐唯一的室外中型游乐园,包括5D影院、激战鳄鱼岛、自控飞机、飓风飞椅、太空漫步等娱乐项目。我不喜欢这种游乐活动,从不涉足参与摩天轮等游园活动,这是年青人的乐园,毕竟是因年龄的关系所致。
沿着洞江畔上游道徒步出村,看到溪畔有一处“龙舟馆”,里面停放了多艘龙舟,可以看得出长安村是个很有特色民俗活动的古村。从参观村里的文化展厅馆中悉:长安村的龙舟节活动自唐代起就已在村里流行,每逢端午节时,村中青年就在这条洞江上举行赛龙舟。
村里还沿袭着古老的游神活动,每年正月二十七都会举行这种流行了千百年来的习俗活动。这种游神活动是相当热闹的,当巡游队伍所到路过村内居民住宅前,当地的百姓即会在门前设香案燃香敬拜,以祈求平安,游神队伍在唢呐和锣鼓等多种乐器的伴奏下,所到之处一路鞭炮齐鸣,场景气氛热烈……。就似我曾到泉州蟳埔村观赏当地村民举行盛大的“蟳埔妈祖娘娘巡境大吉”民俗活动那样,有着浓厚的地方民俗特色,令人沉醉不已。
走出长安村,仅此一游便有着难忘的印象:长安村不愧为国家森林村庄示范村,不愧为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不愧为福建省最美丽的休闲乡村。
(2022年9月5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