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宝宝月龄:
1岁4个月
喝奶情况:
奶粉喂养400毫升
辅食情况:
1)身高体重均在生长曲线15%左右,18颗牙,只爱吃很烂的面条和疙瘩汤。米饭、饼之类吃了就吐出来,不爱咀嚼。
2)食欲不好,不爱吃饭,对所有吃的都没有欲望。
3)很少自己抓食物吃,教他拿勺子也只是戳着玩,或者把食物捏着玩,吃两三口就开始扔。不像别的孩子见到吃的就很想吃。
4)爸爸妈妈身高都不错,但孩子身高体重都低于平均值,不敢让孩子饿着,害怕不长很矛盾,都是硬喂的。
进餐安排:
9:00 早饭
12:00 午饭
14:00 喝奶
18:00 晚饭
21:30 喝奶
家庭关系:
妈妈喂食
咨询问题:
不爱咀嚼怎么锻炼?怎样提高进食兴趣?怎么促进长高?
解析与建议:
1)从添加辅食开始,就要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咀嚼锻炼。从开始的泥糊状食物,逐步过渡到小颗粒、小丁块,最后和大人的食材基本同步。咀嚼食物没有其他的锻炼方式,唯有靠“吃”,所以要抓住一日三餐有限的时间来进行锻炼。孩子18颗牙齿,已经基本能吃大人硬度的食物了,但还是只能吃很烂的面条和疙瘩汤,说明咀嚼能力落后较多。孩子不会处理如饼、包子等硬的食物时,就会因为吃起来太困难而放弃,长久含着食物不动、或者将食物吐出来。
2)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主要靠食物。可以在每天的奶类加餐时间里增加一些需要咀嚼的小点心,比如苹果、油桃等有硬度的水果块;煮熟的玉米棒;自制发糕等食物。不在餐桌上吃,孩子的“戒心”会较小,更愿意去接受这样的锻炼。正餐方面,每天采取“2 1”的锻炼方法,即一天内有两次正餐是孩子接受的软食,固定一餐提供较硬的食物,如炒饭、炒面、饺子,做好心理准备这一顿不会吃很多。即使吃不多,也不要另外提供软食来顶饿,对孩子的锻炼不要留有“后路”。每天固定的时间让孩子有心理准备,两次正餐保证营养摄入不会太少,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提高进食效率。等情况改善时,再调整其他两餐的食物硬度。平时可以替孩子按摩口周和面部肌肉。鼓励孩子通过吹口琴,吹气球,吹泡泡等游戏来锻炼肌肉力量。
3)大多数孩子在8~10个月之间就会表现出自己进食的意愿,比如抢勺子、抢碗、看见勺子扭头、抓捏食物等行为都是这一意愿的信号。如果家长没有正确解读,只是靠强喂来完成一顿食物,不给孩子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孩子只会对吃饭这件“与我无关”的事情越来越丧失兴趣。这也是目前进餐兴趣不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因为大人一直比较纠结于孩子吃的量少,所以没有特别注意去帮助他学习“自己吃”这个技能,现在要帮助和鼓励孩子自己吃。只会戳戳,不知道往嘴里去,就是没有掌握这个技巧。如果他喜欢拿着勺子戳戳,就帮助他往嘴里送,成功了,马上给予鼓励再来一次。如果大人无动于衷,孩子也觉得无所谓,那就你们喂好了我自己也不用学吃。当然,现在若孩子不抗拒,也可以继续喂。一份食物先由大人喂掉大半,剩几口鼓励他自己吃完。这样孩子的自信心会增加,觉得自己原来这么棒,可以完成这样的任务。随后慢慢增加剩余食物的比例,过度到完全自己吃完一份。
5)晚上9点前睡觉,多出去进行跑跳等户外活动。孩子的身高大部分还是遗传决定的。如果爸爸妈妈身高不错,孩子不会很矮。对孩子来说有两个增高身高的时机,一个是婴幼儿时期,一个是青春期。即使现在真的不高,也不代表今后就永远不高,因为青春期的拔高潜力是非常大的。总之现在还是先以培养吃饭兴趣为主。
孩子的咀嚼力训练不宜太拖延,否则一岁后进食问题会增多;自主进食的意愿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提高孩子进餐兴趣。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学习课程作进一步了解: 《培养小吃货!12小时视频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