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宝宝月龄:
11个月
喂奶情况:
母乳亲喂
辅食情况:
1、5个多月时试过加米糊但宝宝很反抗,直接用手打掉摇头,中间停了到6个月又继续加时还是用手打掉直到8个月,这中间总共吃了不到10勺米糊。
2、8个月后开始加手指食物,宝宝愿意玩后放进嘴里尝试,比如啃苹果。后来就一直给手指食物,但是吃进去的也不多,玩捏烂丢的多。
3、10个月对粥有兴趣,一颗颗拿起来吃,吃得也很少。抗拒勺喂,偶尔愿意吃上几勺,但喜欢喂妈妈吃饭。
4、目前每天2次辅食,提供粥面的量大约是小绿芽保温碗的大格子,另外给一些手指食物,但宝宝只肯吃几勺其他全部乱丢,然后开始大哭要找奶。
5、家长观察发现宝宝感兴趣愿意主动吃的有:市售泡芙、米饼,酸奶。饼、丸子不喜欢。
进餐安排:
6:00 喝奶继续睡
7:00 迷糊时喝奶,如果醒来便吃早餐
9:00-9:30 奶睡,睡半小时
13:00 辅食
14:00 喝奶
18:00 辅食
20:00-6:00 奶睡,夜奶时间24:00和3:00
家庭关系:
妈妈全天陪伴宝宝
咨询问题:
辅食吃得太少,有什么办法让他多吃一点?生长曲线也开始下降,该怎么办?
解析与建议:
1、11个月的宝宝每天可以安排进食4-5次,其中有1-2次是单独喝奶,有1-2次是先吃辅食后吃奶到饱,有2次是单独吃辅食。每日安排的食物分量为奶类600毫升,主食80克,肉类40克,蛋黄1个,水果40克,植物油10克。目前宝宝辅食安排次数2次偏少,应该再增加辅食次数,可以选择在上午的小睡醒来时提供一次单独的辅食,在下午的小睡醒来时提供一次辅食。辅食的分量也是偏少的,每顿只有几勺。一岁前辅食分量过少,情况并不会十分严重,但随着宝宝长大,如果食物分量太少,对生长的影响会逐渐显现出来。
2、宝宝吃辅食就会大哭,首先考虑情绪原因。例如吃饭时有过呛咳、被责骂等不好的经历、亲密喂养人离开如妈妈去上班而导致的焦虑。根据描述,基本可以排除这种可能。
3、大部分宝宝从8个月左右开始,会表现出自主进食的意愿,宝宝愿意玩食物、并放入嘴里,是一个好的开端。当然一开始进食技巧不熟练,热情很高而准确度比较差,这就需要家长多鼓励和指导。抓住宝宝的手放进嘴里,给予更好抓捏的食物如饺子、发糕、意大利面、蔬菜块、肉丸、小饼等。像粥这样的食物不方便抓捏,会增加宝宝的挫败感。语言上的引导对宝宝有决定性的推动,例如家长可以说:“宝宝自己吃到啦,真棒!我们再来一口!”从家长的反馈中,宝宝知道自己处理食物的方式是正确的、被欣赏和肯定的,会加深对动作的印象,增强自信和进食兴趣,从而不断进步。如果这个阶段家长态度比较消极,可能会使宝宝吃东西的兴趣逐渐冷却,最后对食物不感兴趣。
4、在宝宝刚开始学习自主进食时,在耐心耗尽的有限时间里还无法一顿喂饱自己。如果完全放任宝宝自己吃,很可能营养摄入不足,也让宝宝养成“每一顿都吃得比较少”的习惯。吃到不耐烦了、觉得有困难了,就会去找奶来解决饥饿。所以如果宝宝不拒绝,可以尝试采取边喂食、边自己吃的方式增加摄入量。考虑到目前宝宝自己进食的能力还不强,前期接触辅食也少,建议采取自己吃+妈妈喂的方式来完成一餐。可以试一下边喂边吃/先喂后吃/先吃后喂,看看哪种接受度比较好。如果宝宝完全抗拒勺喂,只愿意自己吃,也可以补充一些小点心。培养规律进餐的意识很重要,让宝宝知道坐上餐椅就是“吃饭”的时间,下了餐椅才是“喝奶”的时间,规律作息可以使身体在固定时间开始分泌消化液从而传达“我想吃”的感觉。
5、每次多准备一些手指食物,不仅是食物的分量,也要注意数量。多样化食物的搭配,可以给宝宝更多选择的机会。搭配颜色各异的食物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如餐盘中有红色的番茄、黄色的鸡蛋、绿色的菠菜、紫色的茄子、橙色的南瓜等等。即使食物被拒绝,也不要灰心。宝宝不肯吃某种食物非常正常,多呈现几次鼓励尝试,通常都会有所改善。
6、目前宝宝总是吃了几口食物就开始哭闹,可以暂时采取先喝些奶再给辅食的方法。满足了宝宝的心理期待、情绪比较平静时再去尝试。宝宝喜欢喂妈妈吃饭,有强烈的模仿意识,可以继续采取“互相喂”的游戏方式。
注:以上案例来自宅妈妈育儿平台喂养咨询(涉及个人信息部分已被隐去)。想获得详细的喂养指导可以向我提问。
方式戳链接: 宅妈妈咨询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