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答疑汇总之:体格发育与生长曲线

标签:
生长曲线微博答疑汇总 |
分类: 儿童营养知识 |
【Q13:宝宝6个月前体重90%以上,6个月后掉到80%左右正常吗?】2015.10.10
A:现在不好判断曲线的下降是否正常,但宝宝一岁前曲线经历调整并不少见(可能上调也可能下调)。只要注意提供合适的食物,做好护理不要反复生病,那么孩子的曲线通常在一岁左右能够稳定在属于他的百分比上。
【Q12:给孩子测体重,儿保称和社区称不一样,要以哪个为准比较好?】2015.9.11
A:如果给小宝宝称重,最好是同一个时间段(比如早上刚醒来)、除去衣物尿不湿(天冷也可以穿着称然后减去衣物重量)、最好每次都用同一个称。建议自备一个家用婴儿称,方便及时监测体格生长变化。尤其是宝宝生病过后需要增加监测频率,去儿保就不太方便了。
【Q11:孩子出生时体重不错,但是随后越来越下降了,好像一岁达不到出生的3倍?】2015.9.5
A:孩子出生时体重的百分位不一定与最重稳定的百分位相吻合。一岁时达到出生体重的3倍也是一种参考方式,但连续的曲线走势更有参考意义,也是判断喂养情况更有力的证明。
【Q10:生长曲线出现波动,是不是孩子生长有问题?】
A:生长曲线是衡量孩子体格发育状况和评估喂养情况的有效手段。可有妈妈一旦发现曲线出现波动就异常紧张。虽然我们觉得孩子的生长是缓慢而匀速的,但事实上他们的体格变化具有突发性和启动性。很可能在几天里经历突增爆发一下,随后很久又不长。只要总体走势正常就不用担心。
孩子出现过敏、腹泻、发烧、感冒、呕吐等异常情况,有可能带来曲线的波动,包括不增长和下降。等孩子疾病好后通过合理的营养供应,通常会返回正常的轨道。
偏重于某一个方面成长的孩子,身高和体重曲线可能增幅不同。比如身高增长迅速的孩子可能体重增加比较缓慢。
孩子出生时的体重与宫内营养有关,不一定代表今后的曲线位置。在前六个月纯乳类喂养时、尤其是母乳按需喂养时,曲线很可能一度攀升;随着添加辅食进程逐渐回落,通常在一岁左右吃辅食情况比较稳定时,会基本定位在属于孩子自己的百分位上。
【Q9:什么情况下生长曲线的波动需要引起注意?】
A:孩子排除疾病等干扰因素,超过两个月曲线完全无增长的情况应该引起重视。如果曲线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下滑,或者短时间内攀升或掉落超过2条百分线,很可能提示喂养或身体出现问题。
【Q8:体检时医生说身高体重不达标该怎么办?】
A:“不达标”的说法本就不够科学。生长曲线的数据仅具有统计意义,不是判断孩子是否正常的标准。低于平均线同样可能是发育良好。但低于平均水平的孩子需要优先考虑是否在喂养上值得改进。相比数字是高是低,连续的记录和监测,观察曲线走势才更有参考意义。
【Q7:孩子很瘦小,比同龄孩子都矮/瘦,是不是生长有问题?】
A:同龄孩子/邻居孩子/亲戚孩子/你想象中的孩子,都不是参考的标准。高矮胖瘦不要凭目测和直觉。将自己孩子的生长曲线定时记录下来观察,只要走势正常就是良好的喂养。
【Q6:多久测量记录一次比较好?】
A:0~6个月的宝宝,每半个月监测一次;6~12个月的宝宝,每一个月监测一次;1~3岁的宝宝,每两个月监测一次;3~10岁的宝宝,每半年一次。在宝宝生病之后,监测频率应该加倍。比如4个月的宝宝生病后,应该至少每周监测一次以及时掌握生长情况。
【Q5:生长曲线里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A:生长曲线是根据各国家各种族孩子的发育情况绘制的一系列统计数据,分成几个百分比位,中间那条是平均值。身高、体重的生长曲线上都有5条基准线,分别代表大量儿童的生长发育数据统计下,排在最末水平、较低水平、中间水平、较高水平和最高水平的数字。找到自己孩子月龄(早产儿为纠正月龄)及目前所对应的数字,那个坐标点就可以看出孩子处于同龄人中的水平。生长曲线仅具有统计和参考意义,不作为评判依据。低于平均线不代表发育不好,高于平均线也可能存在营养缺乏。应连续监测体格数据,并连成曲线观察走势来分析喂养情况。
A:提供给大家CDC(疾病防控中心)和WHO(世界卫生组织)两份较权威的生长曲线参考图。百度云盘下载地址
【Q3:如何在手机上更方便地记录生长曲线?】
A:IOS系统可以搜索搜索“Growth”,安卓系统可以搜索“亲宝宝”,其他软件也可以和宝妈们交流下。
A:可以参考这篇母乳喂养大本营的博文:【图例讲解】怎样给宝宝制作生长曲线
【Q1:为何要绘制生长曲线?】
A:给宝宝定期做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测量,可以用以观察宝宝近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尤其可以反映近期的喂养情况,为及时调整和改进喂养方式作出依据和参考。制作生长曲线,不但可以评价某个时间孩子处于同龄孩子中的位置,更可以通过连续的曲线走势来评价近期喂养的效果和发现其中的问题。要注意:连续的曲线走势比某个时间点的数值更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