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变性”手术

标签:
育儿蛋白质变性生肉 |
分类: 儿童营养知识 |

许多妈妈都知道蛋白质对于宝宝来说,是种重要的营养成分,但在制作辅食的过程中,蛋白质摄入不当也会导致宝宝消化不良甚至过敏。对蛋白质可谓“又爱又恨”。
可你知道吗,蛋白质先经过一次“变性”手术,就会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啦!
蛋白质为什么会“变性”?我们对食物进行怎样的操作才会使其“变性”呢?
其实放大蛋白质的内部结构,犹如宝宝的珠插玩具,是由一个个小珠子(氨基酸),经过小棍(肽键)相互连接成串,再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达到分子间的平衡,最终就搭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造型——蛋白质。
但是如果给这个搭好的造型施加一些外力,比如被宝宝摔在地上,或者两个小朋友你争我抢,是不是很容易就会扯松变形?
蛋白质也是同样道理,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性质改变或者活性丧失。这就称作蛋白质的“变性”。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物发生了蛋白质的变性呢?我为大家列举一些常见的例子。
蛋白质的变性在我们日常饮食中随处可见,通过变性,使蛋白质结构更为松散,在进入人体后,更容易被蛋白酶攻击、分解,从而被吸收供给身体的营养。
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看见蛋白质变性的应用。比如紫外灯杀菌、沸煮消毒、酒精消毒,都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式令细菌的蛋白质变性死亡。
同样道理,高温也会使人体的蛋白质发生变性。比如高温烫发,会使头发中的角蛋白发生变性,从而对发质造成损伤;吃过烫的食物,比如刚出锅的粥和刚炸好的油条,则会使口腔咽喉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对牙龈、牙齿和食道造成损伤,增加食道癌的风险。
看到这里,相信妈妈们都明白了,生吃肉类虽然时髦,但徒然增加肠胃的消化负担,尤其是给宝宝吃的高蛋白食物,一定要加热烹熟,吃那些“变性”的蛋白质,才是正确的选择!
前一篇:致:童年的麦丽素
后一篇:别被天价橄榄油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