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45、再赴澳洲9

(2022-04-01 17:01:17)

345、再赴澳洲9

 

九、孩子的福利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高福利国家,世界排名前十。但社会福利到底有多高,不甚全面了解。在澳洲生活的暂短日子里,仅就政府对女人生孩子的福利待遇有所耳闻,略知一二。

悉尼的各个行政区,相当于沈阳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地域范围,人口也不多,平均几万人左右。悉尼的每个行政区都设有公立性质的区医院。区医院下还有相当于我们的社区诊所——悉尼叫“家庭医院”。区医院仅负责处理急诊和从“家庭医院”转诊过来的病人,因此能到区医院就诊的病人并不多,较为空闲。为护理小外孙女,区医院的妇产医生要求我们必须打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的疫苗。但这只能在“家庭医院”里进行。

女人怀孕后,需定期到自己所居区的区医院去检查。在区医院,每次都预约好下一次体检和上产前教育课的时间。检查与上课都不用付款,到时候准时去就行了。在区医院生产,不到临产是不会接收孕妇入院的。但需要住院时就会立刻安排,毫不含糊。因为家家都有小轿车,区医院也有救护车,也就是几分钟的行程,绝不会误事。

产科的病房与走廊都是恒温、恒湿。刚刚出生的婴儿就在走廊里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原始数据。产妇的病房都是单间,清洁安静,设备齐全。每个病房设有三个专用陶瓷水盆:病房里的婴儿洗澡盆、外来人洗手盆和独立卫生间里的产妇洗脸盆。医用手套和各种手纸、纸巾随意使用。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腹产,产妇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一切费用全免。就连产妇一日三餐都有勤杂人员按时送到床前,并定时取回,当然是西餐、牛奶与水果。一般产妇在医院只住两三天就可回家,出院时还赠送包裹婴儿用的白蓝黄粉四色毛巾被两条——澳洲人戏称为“澳洲第一毯”。产妇回家后的第三、四天,医院的医生一定会登门给婴儿做体检,当然也是免费的。三周后带婴儿到“家庭医院”体检,正式建立孩子的健康档案。

    若在私立医院生产,一切均由自己掏腰包。

    产妇生小孩不仅自己一文钱都不用花,反之,政府还要发给婴儿一定的补助金:对有工作的产妇,政府发给18周的产假补助金,每周500元,一共可得9000元;对没有工作的产妇补助200多元,但时间是26周(半年),一共可得6000多元。老公还有带薪的两周假期,借以照顾妻子。

    政府还规定,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49万元、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55万元、有三个孩子的家庭年收入低于175万元的家庭,都可以获得政府的补助金。但对获得补助金的家庭也有相应的要求,孩子必须接种疫苗是前提条件;孩子的父母每周都不工作、求职或者学习的话,补助金要少于孩子的父母每周有一个人工作、求职或者学习的家庭。对不工作、学习和求职这三项要求是同等待遇,也就是说每周仅参加学习8个小时,就具备领取补助金的资格。澳洲的年人均收入为5万元左右。

   有一位已是五口之家的华裔,他的大儿子上公立小学,学校没有任何收费,一切全免。老二和老三在家里由妈妈看护。虽然他家实际拥有自己产权的房子和轿车;经营前店后厂的面包作坊,且效益较好,但这一切都在他父亲的名下。在政府有关法规面前,她属于无工作的救济补助范围,政府理应给以必要的生活补助——每周享受1000多元的补助金,一直到最小的孩子满13岁。

在澳洲,某浓眉大眼、皮肤微黑种族的移民,喜欢过着人口众多的大家庭生活,家中一般都有“阶梯型”的三、四个小孩。这样的家庭,大人完全可以不用上班挣钱,依靠政府发给小孩的生活补助金,生活的就很好。历史上曾有过“吃小孩”——父母不上班,依靠小孩的补助金生活——的怪现象,一段时期还很兴盛。对此,政府也在不断调整政策。目前政府发放的补助金较以前已经低了一些,但还会有人钻政策的漏洞。可见,高福利国家也有其难处。但这毕竟是极少数人的个别现象,高福利国家对绝大多数公民还是有利的、向往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