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重于言教--记苏东坡传
(2022-05-27 08:36:34)身教重于言教--记苏东坡传
近来,拜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很是喜欢,自己也有了几分看法,在听了刘欣老师的在线分享后,更是感触颇深。
东坡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书法家,画家,留给后世瞻仰的不仅仅是他的诗、书与画本身,而是通过诗书画这些载体,透露出来的爱民,乐观,洒脱等心性与高贵的品质。而恰恰是这些亦豁达亦高洁的品行,才能流传百世,为后人称道。
而东坡先生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冥冥之中有其必然性。不信,你且听我慢慢道来。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可见其影响深远。而东坡先生的母亲,亦不是一位俗女子,她在教东坡先生读《范滂传》时,东坡先生为范滂,虽为江夏八俊之一,但心系百姓,按察郡县不法官吏,敢于举劾权豪。见时政腐败,决然弃官而去。最后被诬陷,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性格刚烈,不苟且偷身的事迹深深触动,遂对母亲说自己能不能做范滂,一般的母亲决不愿自己的孩子命途多舛,不得志。而东坡先生的母亲回道:“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这句话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一个好母亲,影响孩子的一生。没有一位母亲愿意自己的孩子经历坎坷,但是,大智慧的母亲更不愿孩子虚与委蛇,两相权衡,还是希望东坡先生能有高洁的品性,我想,这也是东坡先生能坚守本心,为后世赞颂的原因。
东坡先生能有如此情怀,其隐性原因,我想应与从小受其母亲的潜移默化不可分割。正是母亲从小教他《后汉书》、《范滂传》等,熏陶一种为人豁达,坚持本心的读书环境与氛围,让东坡先生幼年就立志成为一名光明磊落,为百姓谋福的君子,才能在日后的一再贬黜不得志的恶劣情形下仍旧不改初衷,始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
我不由想到现任班级中的孩子。虽同为一年级,亦或是同在一个班,只是一年级,但差距之大,令人不禁目瞪口呆。同样是没做作业,当组长问起的时候,有的会如实回答没做,而有的则会说忘在家里了。作为一名老师,偶尔忘记做一次作业是可以理解的,只要按时补好,并以此为戒就好。但是不做作业,却谎称自己做了忘在家就让我无法接受。因为这不仅仅是作业没完成本身,关键是他的态度,一年级的小朋友就想尽办法撒谎,这种现象是我不愿见到的,亦让我震惊,为此,我打电话与其家长联系,谁知家长并不将此事予以足够重视,只是说我到时候叫他把作业补起来。我向其说明此事的严重性并不在于作业本身,而是说谎时,不知出于面子还是什么原因,家长竟帮孩子找起了理由,什么孩子说没有我就以为没有,是我没有再问老师什么作业之类的,把没做作业撒谎的错误归到了自己头上。
至此,那位孩子为何第一反应是撒谎就显而易见了,家长会帮他圆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少做不做作业,何乐而不为?正是家长的这种面子工程,对孩子舍不得说一句重话,千方百计为孩子开脱的言行,才招致孩子爱撒谎、不负责任的行径。读了《苏轼传》后,我亦发深有感触。身教重于言教,让我们共同携手,引导小朋友从小立志成为一名品行高洁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