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兰花抒怀才不遇之感

(2022-05-27 08:31:54)

兰花抒怀才不遇之感

独处在深山之中的兰花,虽身怀异香却无人欣赏,因此文人们借兰花表达自己品质高洁、不媚流俗、淡泊自足的君子品格时,也难免会抒发身处逆境、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感慨。如李白在《孤兰》中写道:“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他以孤兰的处境和遭遇来隐喻自己身处逆境、怀才不遇,诗人看到兰花隐没于众草之中,感觉到无限的悲凉,于是联系到了自身的际遇,生出无限的感慨。从整首诗看始终都在写兰花的在众草中的形象,最后一句更是写出来了作者此时自己的心声,如果没有清风的来吹散花香,那么香气为谁发出呢?也间接表明自己的才华如果没有他自己的路途的知音自己的才华为谁施展呢?再如杜牧《和岭狐侍御赏蕙草》中写道:“寻常诗思巧如春,又喜幽亭蕙草新。本是馨香比君子,绕栏今更为何人?”慨叹兰花徒有芳香无处吐露,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之感。 

提到兰花,不得不提爱国诗人屈原。他一生尽忠职守,渴望报效国家,但昏君当道,报国无门,悲愤中,屈原以兰为侣,以蕙为伴,以兰花寄托了自己的爱国情怀,抒发自己报国志向。“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将兰作为佩物,表达自己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他以兰蕙比喻贤才,表达了为楚国培育贤才的良苦用心,又为所培育的人才变质、背叛感到痛心和悲愤,从而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除屈原之外,后世也有文人借兰花抒爱国情怀,如宋代的张炎在《国香·赋兰》中写道:“空谷幽人,曳冰簪雾带,古意生春。结根倦随萧艾,独抱孤贞。自分生涯淡薄,隐蓬蒿、甘老山林。风烟伴憔悴,冷落吴宫,草暗花深。霁痕消冻雪,向崖阴饮露,应是知心。所思何处,愁满楚水湘云,肯信遗芳千古,尚依依、泽畔行吟。香痕已成梦,短操谁弹,月冷瑶琴。”上片以兰花比喻有志向的文人,并通过空谷中兰花的不幸遭遇来表现南宋晚期有志文人的艰难处境;下片写兰花所思念的知音是流芳千古的楚国大夫屈原,他虽被放逐,但仍不忘爱国,将古人古事引入兰花的思念中,将兰花化为爱国者的形象。无论是兰花的外在美还是内涵美,自古以来都深受文人的喜爱。历史的长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兰文化,无论是以兰花喻君子高尚情怀,还是抒发文人怀才不遇之感,或者以兰花塑造爱国者形象,意象的多元内涵也寄托了爱兰者不一样的精神情怀,值得人们深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