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十年,华孝子祠的“土地证”发错了?

2022-11-21 16:03:17
标签: 收藏 无锡华孝子祠 乾隆六十年 执业田单

     早年,和几个“铲地皮”的旧书商混得捻熟。有东西了招呼自己去看,无论好坏,是不是想收的,去了总要拿上一二。不然,人家下回有了好货,你就不会是第一个过目的。

     这两天收拾杂物,有一叠地之类的,就是当年明明不要,也硬着头皮收下来的,扔在角落里许久了。今天看来,废纸还是废纸,该清理一下了。当然,其中有两张还是值得留下的——因为它们上面写着“华孝祠”,还有“乾隆六十年”的字样。

     记得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七六、七七年的样子,跟着母亲第一次去锡惠公园。在华孝子祠前,有一座四四方方的亭子,居然顶上开了个“大天窗”,没有结顶。在亭下仰望四方的天空,犹如井底之蛙。母亲说,这华家老“结棍”的,当年建这个亭子,故意没有结顶,说是要等家里后代出了状元才结顶。结果直到大清亡了,华家也没出个状元,所以这亭子就一直没盖完。

     这是我对锡惠公园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还有就是惠山寺前那块被“气死”的松石了。

    这次清理垃圾被保留下来的两张东西,都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金匮县颁发给“华孝祠”的“执业田单”。

    什么是“执业田单”?就是今天的土地证,对了,现在也没土地证了。根据《无锡县土地志》记载,顺治4年(1647年)无锡县曾丈量过土地;康熙2年(1663年)知县吴兴祚曾系统清理丈量过田亩,并绘图发给每位业户,但目前没有见到相关实物遗留下来。

    目前我们能见到到,无锡历史上最早颁发的土地证,就是这乾隆年间的。以后在道光、同治年间又分别颁发过。这两张乾隆六十年颁发的“执业田单”上,还有红印的“道光拾玖年,给帖免徭,十月启征;永远不准放粮过户”字样,是无锡地区清代这两次土地清理确权事件的实证。

     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是,这华孝子祠自唐代建成后,一直就在今天锡惠公园里,虽有兴废变迁,但基本没挪过地方。乾隆六十年,它肯定是在无锡县地界上,怎么金匮县会给它发“土地证”呢?是不是发错了?

     这首先要说清楚一件事:雍正二年(1724年),当时的清政府为了强化统治,也有说为了多收税,硬是把无锡县以城中直河(即现在的中山路)为界,拆分成了两个县。东面的是金匮县,西面的是无锡县,两县同城而治。

     这华孝子祠,从那时起,一直到民国诞生,在无锡县地界上就没搬过家。按理,怎么也轮不到金匮县来发土地证呀!难道乾隆六十年,无锡、金匮两个县围绕华孝子祠,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