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香格里拉东环线
2022年8月6日(星期六),云南之行的第八天。今天要去香格里拉了,看着小伙子的状态有点担心,他的胃时不时还要疼一下,赶紧和尼汝的蓝三姐联系,取消了从普达措徒步去尼汝的行程,改为包车直接进尼汝。
昨天的太阳是真好,尤其是午后,那叫一个火辣辣。回到客栈赶紧洗了几件衣服,想着这么热,一晚上肯定可以干了。哪想还没入夜,就劈头盖脸一场大雨,还没完没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停。这下湿衣服只能先打包了。中途客栈,没有洗衣机自助,更没有烘干机,这点有待改进。
小伙子赖在床上不肯起来,我和翀妈兴致勃勃地在阳台上流连,忽地发现一角似乎是新开的咖啡店,少东家正一个人在里面忙活。还正是,只是现在还没营业,估计过几天就差不多了。
少东家显然是子承父业,想在老爷子的基础上有点创新,这个咖啡馆也是绝了,景致无敌了!谈起自己的父亲,小冯说,冯德芳,光这名儿在他们那一代人中就是一股清流。中途客栈能有今天,也是老天爷赏饭吃!距离百年老店还有七十年!
小伙子坐着写生的秋千椅边上,有一个“手机蝈蝈笼”,上过BBC,是全球驴友心中的一个传奇。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没有覆盖手机信号。但有一天,冯德芳无意中发现,就在这个位置,不足半平方米的阳台上,竟然有手机信号,就像天上投射下来的一个神奇“光圈”。于是他竖了这根原木,做了这个盒子,提示大家可以在这儿打手机。这又是一个神奇的故事。
马师傅十点半就到了,在大阳台上聊天赏景,比我们都悠闲!走西线还是东线去香格里拉,我们倒是无所谓,当然最好是东环线,难得小伙子想去白水台看看。
原本马师傅担心走东环线,自己的电车走不了那么远。但他回去仔细查了一下,觉得充满了电,跑到香格里拉一点问题都没有,于是信心满满地带着我们就上路了。
过了神川大桥后,金沙江渐渐变得开阔平静起来。出了虎跳峡峡谷后,是一大片高山草甸,江对面就是去泸沽湖的玉龙县大具乡。早就听说这儿有一个渡口,不仅能渡人,连汽车也能渡,是去泸沽湖的捷径。做攻略准备自驾时,认真研究过。马师傅第一次走这条线,什么都新鲜,出于职业的需求,自然对新路格外感兴趣。
渡口边上在建玉龙县大具金沙江大桥,大桥是2021年4月启动建设的,计划于今年年底实现大桥中跨合拢,预计明年三月份将实现大桥通车。届时,走东环线去泸沽湖和丽江,都可以从这过江了。
说来也真是亲生的,2008年和翀妈第一次来香格里拉,无意间看到白水台的图片,惊为方外天物,不惜绕了远路来此住了一晚,只为一睹真容;小伙子此次来,唯一提出想看看的居然也是这里。原本因为马师傅说自己的车走不了,都放弃了,没想还是来了。这白水台和我们一家人真是有缘啊。
当年来时,住宿条件一言难尽,住的小木屋,装了抽水马桶,但没有水,一打开盖子无法直视,根本坐不下去;被褥湿漉漉不说,脏得没法盖,只能穿着衣服凑合一宿。说给小伙子听,人家只皱眉头。当然,第二天上白水台,那是空无一人,只有一个负责烧香祭祀的老人让我们捐了二十元钱,算是对自然之神的一点孝敬。
现在,那片小木屋早已没了踪影,小镇热闹了许多。
白水台景区,就在饭店边上。现在修了栈道,不想爬山的,还可八十元骑马上去。这一段上山路,爬着也挺累的。或许是记忆模糊了,或许是年纪上去了,那年来时好像没这么累啊!
相比其他景点,这白水台还是人少的,毕竟绕这么远的路,就看这么一个点,有点不划算。尤其是去过黄龙的,更不会来此了。
马师傅居然打电话催我们了,原来他在停车场打听到,前面有一段路还没修通,要绕路的,有点担心,想早点出发。好在我们已在下山的路上了。
从“洗脸盆垭口”下来,就进入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地盘了。想着放弃了公园里三天两夜的徒步露营,就路边漂亮的草甸走走吧,也算过个瘾了。小伙子午后状态依旧不好,胃还一阵阵抽抽,下车缓缓也好。
开车进入香格里拉城区,居然还常常堵车。马师傅对这儿的路况太清楚了,绕开堵点后再跟着导航寻找客栈,可明明提示已到目的地,却死活找不到客栈。正准备打电话给店家,一扭头,边上小巷底里不就是“十亩之间”嘛!
香格里拉的客栈,和大理、丽江一样多如牛毛,要挑花眼的。选了“十亩之间”,因为它有设计感、价格合适、就在古城边上、而且有狗有猫。一进院子,就看见二哈“瞧瞧”了,至于这狗屋为什么叫“熊小垃的房子”,想问但一下子又忘了。
小伙子又抱怨为什么不带史塔克一起来了。
客栈小院的公共区域挺多,二楼有自助洗衣房和晾衣天台,还有乒乓室。整个建筑兼有工业风的硬朗,和蔵式建筑的风情。客房相当合胃口,简洁舒适,空间也够,细节考虑得很周到。卫生间布局合理,热水也足,只是初上高原,第一晚不宜洗澡。
在十亩之间的时光里,没见到老板娘,招待我们的店主和他的亲戚,都是挺周到的人。老板个子不高,原先毕业于建筑专业,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就辞职来此创业了。这个客栈是他和夫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一手建起来的,真了不起!问起他还有什么作品,他不好意思地说,不远处弟弟家的客栈,也是自己的作品。
说到这三年的疫情,他说自己的客栈算扛下来了,和大多数同行相比,自己还算不错的。
客栈出来,走过两条巷子就是月光广场,此时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广场上乐声、歌声此起彼伏,穿着各式民族服装的舞者,在广场上载歌载舞,和游客打成了一团。此时,人们暂时忘了身处在一个疫情的时代。
出门前跟老板他们打听了一下古城吃饭的地方,最好是那种老宅子里的。他们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小菜咖啡”,说是古城里硕果仅存的老房之一。2014年新年里那场震惊全国的大火,把整个独克宗古城付之一炬,幸免遇难的老房今天还能寻到的,据他们讲也就几间了。
“小菜咖啡”就在龟山脚下,月光广场的一角,院墙、大门一看就是有年头的,和周围新建的门脸完全不一样,常常有游客在门前留影。来时,客栈老板说今天他们家可能不提供饭菜,喝喝咖啡应该可以——两家老板是朋友,中午遇见时,咖啡店老板说今天有事,没空烧饭了。
进院一看,里面客人吃得挺欢呀,真好!
可能是过了饭点的原故,店里并没满座。看着菜单,中西合璧、汉藏融合,都挺诱人。挑了几个他们家推荐的特色菜,都挺好吃,尤其是青稞蛋饼,风趣的服务员大妈一再保证肯定好吃,一尝果然满口流芳,好吃!
店里的金毛叫里拉,店员说就是“香格里拉”的“里拉”。我问,那一定还有“香格”喽?他一愣,笑了。里拉多数时候在廊下趴着,默默注视着进出大门的每一个人。店里客人上菜开吃了,它就进来这桌看看,那桌转转,这不干脆趴我们脚底下了。想来我们身上有史塔克的味道,它觉得更亲近吧。
问了问主人,能给它吃肉吗?回答说,最好别。可看人家那可怜样,还是忍不住撕了几块肉给它。
入夜后,咖啡馆更热闹,看来老外也喜欢这。院子里又多了一只边牧,一群路过的小姐姐纷纷进来撸狗。一抬头,楼上窗户那居然还站着一位,居高临下睥睨着人间。
这只蓝猫和它同伴,被关在二楼一间厢房里,够奢侈的,居然独享一间屋子。过也够笨的,这要是野猫,开着窗呢,不早就进进出出,该出去约会就出去,该回来吃喝就回来吃喝了。
巨大的转经筒,在灯光中变幻着颜色。白天,它似乎永远在转动之中,此刻它终于停下了。一家人上去试了试,使出了吃奶了的力气,人家纹丝不动。一旁的小朋友说,没十个大人,转不动它。正说着,陆陆续续又有游客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喊着一二三、一二三,就像拔河一样(不过,是向前有力拉),终于一点点拉动了转经筒。
没敢洗澡,毕竟这里的海拔有3200。有点担心翀妈和小伙子,这两个都是对海拔比较敏感的人,别明天有反应啊。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
2022云南毕业旅行之八
重走香格里拉东环线
2022年8月6日(星期六),云南之行的第八天。今天要去香格里拉了,看着小伙子的状态有点担心,他的胃时不时还要疼一下,赶紧和尼汝的蓝三姐联系,取消了从普达措徒步去尼汝的行程,改为包车直接进尼汝。
昨天的太阳是真好,尤其是午后,那叫一个火辣辣。回到客栈赶紧洗了几件衣服,想着这么热,一晚上肯定可以干了。哪想还没入夜,就劈头盖脸一场大雨,还没完没了,也不知什么时候才停。这下湿衣服只能先打包了。中途客栈,没有洗衣机自助,更没有烘干机,这点有待改进。
小伙子赖在床上不肯起来,我和翀妈兴致勃勃地在阳台上流连,忽地发现一角似乎是新开的咖啡店,少东家正一个人在里面忙活。还正是,只是现在还没营业,估计过几天就差不多了。
少东家显然是子承父业,想在老爷子的基础上有点创新,这个咖啡馆也是绝了,景致无敌了!谈起自己的父亲,小冯说,冯德芳,光这名儿在他们那一代人中就是一股清流。中途客栈能有今天,也是老天爷赏饭吃!距离百年老店还有七十年!
小伙子坐着写生的秋千椅边上,有一个“手机蝈蝈笼”,上过BBC,是全球驴友心中的一个传奇。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没有覆盖手机信号。但有一天,冯德芳无意中发现,就在这个位置,不足半平方米的阳台上,竟然有手机信号,就像天上投射下来的一个神奇“光圈”。于是他竖了这根原木,做了这个盒子,提示大家可以在这儿打手机。这又是一个神奇的故事。
马师傅十点半就到了,在大阳台上聊天赏景,比我们都悠闲!走西线还是东线去香格里拉,我们倒是无所谓,当然最好是东环线,难得小伙子想去白水台看看。
原本马师傅担心走东环线,自己的电车走不了那么远。但他回去仔细查了一下,觉得充满了电,跑到香格里拉一点问题都没有,于是信心满满地带着我们就上路了。
过了神川大桥后,金沙江渐渐变得开阔平静起来。出了虎跳峡峡谷后,是一大片高山草甸,江对面就是去泸沽湖的玉龙县大具乡。早就听说这儿有一个渡口,不仅能渡人,连汽车也能渡,是去泸沽湖的捷径。做攻略准备自驾时,认真研究过。马师傅第一次走这条线,什么都新鲜,出于职业的需求,自然对新路格外感兴趣。
渡口边上在建玉龙县大具金沙江大桥,大桥是2021年4月启动建设的,计划于今年年底实现大桥中跨合拢,预计明年三月份将实现大桥通车。届时,走东环线去泸沽湖和丽江,都可以从这过江了。
说来也真是亲生的,2008年和翀妈第一次来香格里拉,无意间看到白水台的图片,惊为方外天物,不惜绕了远路来此住了一晚,只为一睹真容;小伙子此次来,唯一提出想看看的居然也是这里。原本因为马师傅说自己的车走不了,都放弃了,没想还是来了。这白水台和我们一家人真是有缘啊。
当年来时,住宿条件一言难尽,住的小木屋,装了抽水马桶,但没有水,一打开盖子无法直视,根本坐不下去;被褥湿漉漉不说,脏得没法盖,只能穿着衣服凑合一宿。说给小伙子听,人家只皱眉头。当然,第二天上白水台,那是空无一人,只有一个负责烧香祭祀的老人让我们捐了二十元钱,算是对自然之神的一点孝敬。
现在,那片小木屋早已没了踪影,小镇热闹了许多。
白水台景区,就在饭店边上。现在修了栈道,不想爬山的,还可八十元骑马上去。这一段上山路,爬着也挺累的。或许是记忆模糊了,或许是年纪上去了,那年来时好像没这么累啊!
相比其他景点,这白水台还是人少的,毕竟绕这么远的路,就看这么一个点,有点不划算。尤其是去过黄龙的,更不会来此了。
马师傅居然打电话催我们了,原来他在停车场打听到,前面有一段路还没修通,要绕路的,有点担心,想早点出发。好在我们已在下山的路上了。
从“洗脸盆垭口”下来,就进入普达措国家公园的地盘了。想着放弃了公园里三天两夜的徒步露营,就路边漂亮的草甸走走吧,也算过个瘾了。小伙子午后状态依旧不好,胃还一阵阵抽抽,下车缓缓也好。
开车进入香格里拉城区,居然还常常堵车。马师傅对这儿的路况太清楚了,绕开堵点后再跟着导航寻找客栈,可明明提示已到目的地,却死活找不到客栈。正准备打电话给店家,一扭头,边上小巷底里不就是“十亩之间”嘛!
香格里拉的客栈,和大理、丽江一样多如牛毛,要挑花眼的。选了“十亩之间”,因为它有设计感、价格合适、就在古城边上、而且有狗有猫。一进院子,就看见二哈“瞧瞧”了,至于这狗屋为什么叫“熊小垃的房子”,想问但一下子又忘了。
小伙子又抱怨为什么不带史塔克一起来了。
客栈小院的公共区域挺多,二楼有自助洗衣房和晾衣天台,还有乒乓室。整个建筑兼有工业风的硬朗,和蔵式建筑的风情。客房相当合胃口,简洁舒适,空间也够,细节考虑得很周到。卫生间布局合理,热水也足,只是初上高原,第一晚不宜洗澡。
在十亩之间的时光里,没见到老板娘,招待我们的店主和他的亲戚,都是挺周到的人。老板个子不高,原先毕业于建筑专业,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就辞职来此创业了。这个客栈是他和夫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一手建起来的,真了不起!问起他还有什么作品,他不好意思地说,不远处弟弟家的客栈,也是自己的作品。
说到这三年的疫情,他说自己的客栈算扛下来了,和大多数同行相比,自己还算不错的。
客栈出来,走过两条巷子就是月光广场,此时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广场上乐声、歌声此起彼伏,穿着各式民族服装的舞者,在广场上载歌载舞,和游客打成了一团。此时,人们暂时忘了身处在一个疫情的时代。
出门前跟老板他们打听了一下古城吃饭的地方,最好是那种老宅子里的。他们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小菜咖啡”,说是古城里硕果仅存的老房之一。2014年新年里那场震惊全国的大火,把整个独克宗古城付之一炬,幸免遇难的老房今天还能寻到的,据他们讲也就几间了。
“小菜咖啡”就在龟山脚下,月光广场的一角,院墙、大门一看就是有年头的,和周围新建的门脸完全不一样,常常有游客在门前留影。来时,客栈老板说今天他们家可能不提供饭菜,喝喝咖啡应该可以——两家老板是朋友,中午遇见时,咖啡店老板说今天有事,没空烧饭了。
进院一看,里面客人吃得挺欢呀,真好!
可能是过了饭点的原故,店里并没满座。看着菜单,中西合璧、汉藏融合,都挺诱人。挑了几个他们家推荐的特色菜,都挺好吃,尤其是青稞蛋饼,风趣的服务员大妈一再保证肯定好吃,一尝果然满口流芳,好吃!
店里的金毛叫里拉,店员说就是“香格里拉”的“里拉”。我问,那一定还有“香格”喽?他一愣,笑了。里拉多数时候在廊下趴着,默默注视着进出大门的每一个人。店里客人上菜开吃了,它就进来这桌看看,那桌转转,这不干脆趴我们脚底下了。想来我们身上有史塔克的味道,它觉得更亲近吧。
问了问主人,能给它吃肉吗?回答说,最好别。可看人家那可怜样,还是忍不住撕了几块肉给它。
入夜后,咖啡馆更热闹,看来老外也喜欢这。院子里又多了一只边牧,一群路过的小姐姐纷纷进来撸狗。一抬头,楼上窗户那居然还站着一位,居高临下睥睨着人间。
这只蓝猫和它同伴,被关在二楼一间厢房里,够奢侈的,居然独享一间屋子。过也够笨的,这要是野猫,开着窗呢,不早就进进出出,该出去约会就出去,该回来吃喝就回来吃喝了。
巨大的转经筒,在灯光中变幻着颜色。白天,它似乎永远在转动之中,此刻它终于停下了。一家人上去试了试,使出了吃奶了的力气,人家纹丝不动。一旁的小朋友说,没十个大人,转不动它。正说着,陆陆续续又有游客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喊着一二三、一二三,就像拔河一样(不过,是向前有力拉),终于一点点拉动了转经筒。
没敢洗澡,毕竟这里的海拔有3200。有点担心翀妈和小伙子,这两个都是对海拔比较敏感的人,别明天有反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