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生态第一村尼汝
2022年8月7日(星期日),云南之行的第九天。原计划今天要到普达措公园,和向导汇合后,一路徒步到尼汝村,其中有两晚要在牧场上露营。但小伙子身体出现了些状况,只能临时变更了行程,直接包车进尼汝了。
因为不赶时间,约的午后出发,所以一个上午都挺悠闲的。睡个懒觉起床,一家人都无异样,看来这香格里拉的含氧量很不错。
9:50,被逼赶一会儿作业
10:30,真正的“熊小垃”来啦
这个点儿,赶时间的客人要么退房出发了,要么出门逛景点了,客栈里就我们一家三口了。主人把真正的“熊小垃”,一只大白熊放出来了,我们也是养狗的,不怕。
大理、香格里拉、丽江,都是对狗极其友好的城市
对了,一直挺好奇,客栈为什么取名叫“十亩之间”。主人有点羞涩地回答,我就是喜欢这首诗,喜欢那种放松地、悠闲地、欢乐的劳动生活。好吧,我也喜欢;不喜欢的,大概不能叫人了吧。
《 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10:45,出门去古城逛逛
和接我们去尼汝的格桑约了13:00出发,正好吃好中饭。把行李打包好,放在了大堂,退了房,出门溜达溜达。
11:00的午间,古城远没有夜晚时分热闹
时间还早,我想在古城里多转转,毕竟上次途径也没逛,留下终身遗憾,真正的古城几年后烧没了。但母子俩都没逛的欲望,走快了多少有点喘,所以转了一小圈又回到了“小菜咖啡”。跑堂大妈都认识我们了,那叫一个热情!
11:05,继续“小菜咖啡”的早午餐
旅拍的经过,都会在门口来上几张
12:50,回客栈继续撸狗撸猫
回来的路上,格桑说给我们买菜,准备进村的物资,有点耽搁了,加上堵车,要晚半小时过来了。正好在客栈晒晒太阳,撸撸狗,和店主聊天。
13:35,格桑和同学扎西,带着车来接我们了,出发去尼汝
格桑是先前联系的徒步领队蓝三姐的儿子,他母亲蓝三姐也是尼汝最出名的老外客栈的店主。多年前,有个美国人居然跑进了尼汝村,还和格桑的父亲合伙,开了一家客栈,就是现在网上颇有名气的“依主客栈”,也叫老外客栈。这个老外每年都会来尼汝住上两三个月,平日里是格桑的母亲蓝三姐在打离。可疫情爆发后,他有三年没回来了。
这次正是想住老外客栈,才辗转联系了蓝三姐,结果她现在在做普达措到尼汝的徒步露营项目,正是太好了!
15:40,2小时山路后到达洛吉乡
从香格里拉到尼汝,过了普达措公园大门,进入山路之后渐渐就没什么车了。一路翻山,上到山顶再一路下到谷底,就是洛吉乡政府所在的小镇了。这里的一个乡,感觉抵得上几个大无锡,随便到那个村都是几十分车程。
格桑说今天进村来不及给我们弄吃的了,就早点在乡里请我们吃顿酸菜鱼,不过这不是酸菜煮的,这里都是用特有的苦瓜煮的。别说,真不错,不比酸菜鱼差。
16:50,吃完早晚餐,进入尼汝公路,和中途客栈那路有的一拼
从谷底的洛吉乡出发,又一路上山进入尼汝公里了,这一路感觉也没比单行道宽多少,会车相当局促。司机把车开得虎虎生风,多少让副驾驶上的我有点胆战心惊。
对了,司机和格桑的妈妈蓝三姐都是哈巴村人,格桑妈妈是嫁到尼汝村来的。有意思的是,格桑父亲是藏族,蓝三姐是回族,她所在的那个村都是回族。想想也是不可思议,现在修了公路,人们要进到这些村子都不容易。当年的祖先们,是怎么在原始森林中寻到这些地方的?格桑说,父亲尼汝这儿的历史不可考,但母亲那儿的倒搞清楚了,是清末在西北造反失败,被整个充军发配过来的。
司机师傅说,自己曾在盐城打过工,开过工程车。现在家乡旅游生意好了,就回来自己干了。格桑和扎西,大学毕业后,也都在大城市干过。格桑在上海、苏州待过,对上海老太太印象极差,对他们特别歧视,说这辈子再也不会去上海了。扎西更厉害,在昆明的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都干过,还是觉得不自由,辞了职回香格里拉开了个鞋店,专门修理高档球鞋,这两天又在筹备开一家酒吧呢。
都是一帮不依靠体制,自谋出路的好汉子。
17:30,尼汝村到了
从洛吉乡到尼汝村入口,整整开了四十分钟。当年没车时,格桑他们走走就是一天的时间啊。格桑的父亲是位中学教师,就在洛吉乡镇上的学校教书,他还算幸运,一直跟着父亲上学。
原先村村有学校时,孩子们至少上小学还不用跑多远的路。可后来集中办学了,小学也要到乡里上,孩子们都只能集中住宿。想想那些一年级的孩子,啥也不会,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呢,格桑说,自己看着都可怜。
在乡里上初中时,有一回星期天,一个同学郑重地邀请格桑到他家做客。格桑说自己高兴坏了,这是好长时间,他第一次请自己。结果,从学校走到他家花了12个小时,走在山路上,走得自己都哭了。
进村就是进入大普达措公园了,查得很严
当然,格桑他们当年上学,也有快乐的时候。那是水渠、溪流中,水蛇很多,孩子你抓一条,他捉一条,偷偷带到学校,还趁老师不注意,在篮球场上搞赛蛇比赛。一人按着一条蛇,一声令下,十几条蛇争先恐后游了出去。那场面,和小伙子脑补了一下,都觉得是个名场面!太有创意了!
尼汝村,群山环保的世外桃源
18:00,入住格桑大伯家
出发前,蓝三姐告诉我,没法安排住老外客栈了,觉得很奇怪,难道客满了?但我们一家都是随遇而安的人,既然选择了人家,就没多问。听说直接住藏民家里了,母子俩倒挺高兴,原本就想深入体验藏民的生活,这回歪打正着了。
上房揭瓦,老的、小的都喜欢
格桑大伯家,就在尼汝公路边的山坡上,独门独院,视野开阔,正对着尼汝最大的自然村——中村。
对面就是尼汝的中村,建在“龟背”上的自然村
一层的大厅,相当开阔
这个季节,孩子放假,伯父家的男人们带着孩子,都在山上牧场放牛放马呢,家中只有伯母和婆婆两个女人。尼汝是个纯藏民村,每户人家都有三处住房,除了村里的家,还有牧场的小木屋,和地里收庄稼的木屋,不同的时节会住不同的地方。
家里的老婆婆,大热的天,都穿得像冬天一样
安顿好,格桑就给我们介绍起这藏民的住宅了。他大伯家这房子,显然盖了不算太久,已经是改良过的式样了。以前的蔵式住宅,一层是架空的牲口圈,二层才住人。现在人畜分离,牲口都另外盖院子住了。自然,大伯家的一层就是客厅和主人卧室了。
格桑讲解藏族火塘,上方巨大的通风口直通三层阁楼
建房时立这四根大柱子是最隆重的,要请客的,跟咱上梁差不多
一层除了火塘、客厅,还有存粮食的房间
还有专门存酒的房间
二楼走廊,挂的都是马具
二楼现在隔了不少客房,我们就住这儿。大的通烟管边挂满腊肉和牦牛骨头
三层是个架空的大阁楼,是个大晒台,风干台。这是花椒
小时候都在乡下睡过稻草堆
架空阁楼的朝向有讲究,避开风口,以免下雨进水
牦牛皮和花椒。这里的藏民都养不少牦牛,随随便便都是几百万的活资产
翀妈对进村的描述
院外的旱厕,正对尼汝中村,堪称风景最佳
唯一让一家三口,尤其是母子俩有点乍舌的,就是这厕所了。格桑说,藏族人认为厕所是不洁之地,是不能造在院子里的。这倒没什么,不是大冬天,就当锻炼身体,多跑几步。关键是,这是老式的茅房,蹲坑式的旱厕,主人一天冲一回。好在够通风,味儿不算重。
我们小时候公共厕所都是这样的,虽然几十年没蹲过了,毕竟还熟悉。小伙子一脸苦相,从出生就没用过啊。虽然前几年在柴达木自驾,路途中也见过,但毕竟还可以无人区撒欢。现在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不过似乎很快适应了,也没再听见他抱怨。
18:55,跟着格桑、扎西,到附近转转
原本还等着吃晚饭呢,看看人家也没什么动静呀!再一想,对了,半路都吃过了。这一下子,整个黄昏都变得漫长了,正好到村里走走。
尼汝村,除了中村,藏民们住得都挺分散的
19:08,绕到了对面的神山脚下
远处左上角,就是我们住的房子
这村里走走,简直就是一场徒步了。从家里出来,顺路走到谷底,又沿着山间马道绕到对面神山下。
格桑说,尼汝村每年十月就会迎来一年一度的藏族传统祭山跑马节。到那时,身着节日盛装的全村男女老少们,集体祭祀神山,然后男人们骑上自己的骏马,按顺时针方向绕神格神山一圈,以表对神山的无比崇敬,祈愿一切平安。
祭祀神山、神树之处
神山的正面,是对着西方的,也对,那是佛祖的故土
格桑说,小时候皮,从这崖壁上摔下过,要不是佛祖保佑,差点就没了
神格神山,当地村民也叫五指神山
一路上一个人也没遇上
神山正面,有几户藏民的房子建在一起,桑格他们敲开一户大门,进去买烟了
神山正面看中村
19:48,太阳落山了
22:40,洗澡、刷牙、洗衣、睡觉
院里有一件洗衣房,放着一新一旧两台洗衣机,边上就是淋浴的龙头,屋顶上架着好几个太阳能管子。家里就我们三人天天洗澡,所以热水管够。
夜里好像又下雨了。窝在楼上隔的小木屋里,挺温暖,就是一点不隔音,那边格桑和扎西打游戏的声音甚是清晰,好在我们睡得比他们还晚。
2022云南毕业旅行之九
初见生态第一村尼汝
2022年8月7日(星期日),云南之行的第九天。原计划今天要到普达措公园,和向导汇合后,一路徒步到尼汝村,其中有两晚要在牧场上露营。但小伙子身体出现了些状况,只能临时变更了行程,直接包车进尼汝了。
因为不赶时间,约的午后出发,所以一个上午都挺悠闲的。睡个懒觉起床,一家人都无异样,看来这香格里拉的含氧量很不错。
这个点儿,赶时间的客人要么退房出发了,要么出门逛景点了,客栈里就我们一家三口了。主人把真正的“熊小垃”,一只大白熊放出来了,我们也是养狗的,不怕。
对了,一直挺好奇,客栈为什么取名叫“十亩之间”。主人有点羞涩地回答,我就是喜欢这首诗,喜欢那种放松地、悠闲地、欢乐的劳动生活。好吧,我也喜欢;不喜欢的,大概不能叫人了吧。
《 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和接我们去尼汝的格桑约了13:00出发,正好吃好中饭。把行李打包好,放在了大堂,退了房,出门溜达溜达。
时间还早,我想在古城里多转转,毕竟上次途径也没逛,留下终身遗憾,真正的古城几年后烧没了。但母子俩都没逛的欲望,走快了多少有点喘,所以转了一小圈又回到了“小菜咖啡”。跑堂大妈都认识我们了,那叫一个热情!
回来的路上,格桑说给我们买菜,准备进村的物资,有点耽搁了,加上堵车,要晚半小时过来了。正好在客栈晒晒太阳,撸撸狗,和店主聊天。
格桑是先前联系的徒步领队蓝三姐的儿子,他母亲蓝三姐也是尼汝最出名的老外客栈的店主。多年前,有个美国人居然跑进了尼汝村,还和格桑的父亲合伙,开了一家客栈,就是现在网上颇有名气的“依主客栈”,也叫老外客栈。这个老外每年都会来尼汝住上两三个月,平日里是格桑的母亲蓝三姐在打离。可疫情爆发后,他有三年没回来了。
这次正是想住老外客栈,才辗转联系了蓝三姐,结果她现在在做普达措到尼汝的徒步露营项目,正是太好了!
从香格里拉到尼汝,过了普达措公园大门,进入山路之后渐渐就没什么车了。一路翻山,上到山顶再一路下到谷底,就是洛吉乡政府所在的小镇了。这里的一个乡,感觉抵得上几个大无锡,随便到那个村都是几十分车程。
格桑说今天进村来不及给我们弄吃的了,就早点在乡里请我们吃顿酸菜鱼,不过这不是酸菜煮的,这里都是用特有的苦瓜煮的。别说,真不错,不比酸菜鱼差。
从谷底的洛吉乡出发,又一路上山进入尼汝公里了,这一路感觉也没比单行道宽多少,会车相当局促。司机把车开得虎虎生风,多少让副驾驶上的我有点胆战心惊。
对了,司机和格桑的妈妈蓝三姐都是哈巴村人,格桑妈妈是嫁到尼汝村来的。有意思的是,格桑父亲是藏族,蓝三姐是回族,她所在的那个村都是回族。想想也是不可思议,现在修了公路,人们要进到这些村子都不容易。当年的祖先们,是怎么在原始森林中寻到这些地方的?格桑说,父亲尼汝这儿的历史不可考,但母亲那儿的倒搞清楚了,是清末在西北造反失败,被整个充军发配过来的。
司机师傅说,自己曾在盐城打过工,开过工程车。现在家乡旅游生意好了,就回来自己干了。格桑和扎西,大学毕业后,也都在大城市干过。格桑在上海、苏州待过,对上海老太太印象极差,对他们特别歧视,说这辈子再也不会去上海了。扎西更厉害,在昆明的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都干过,还是觉得不自由,辞了职回香格里拉开了个鞋店,专门修理高档球鞋,这两天又在筹备开一家酒吧呢。
都是一帮不依靠体制,自谋出路的好汉子。
从洛吉乡到尼汝村入口,整整开了四十分钟。当年没车时,格桑他们走走就是一天的时间啊。格桑的父亲是位中学教师,就在洛吉乡镇上的学校教书,他还算幸运,一直跟着父亲上学。
原先村村有学校时,孩子们至少上小学还不用跑多远的路。可后来集中办学了,小学也要到乡里上,孩子们都只能集中住宿。想想那些一年级的孩子,啥也不会,一点自理能力都没有呢,格桑说,自己看着都可怜。
在乡里上初中时,有一回星期天,一个同学郑重地邀请格桑到他家做客。格桑说自己高兴坏了,这是好长时间,他第一次请自己。结果,从学校走到他家花了12个小时,走在山路上,走得自己都哭了。
当然,格桑他们当年上学,也有快乐的时候。那是水渠、溪流中,水蛇很多,孩子你抓一条,他捉一条,偷偷带到学校,还趁老师不注意,在篮球场上搞赛蛇比赛。一人按着一条蛇,一声令下,十几条蛇争先恐后游了出去。那场面,和小伙子脑补了一下,都觉得是个名场面!太有创意了!
出发前,蓝三姐告诉我,没法安排住老外客栈了,觉得很奇怪,难道客满了?但我们一家都是随遇而安的人,既然选择了人家,就没多问。听说直接住藏民家里了,母子俩倒挺高兴,原本就想深入体验藏民的生活,这回歪打正着了。
格桑大伯家,就在尼汝公路边的山坡上,独门独院,视野开阔,正对着尼汝最大的自然村——中村。
这个季节,孩子放假,伯父家的男人们带着孩子,都在山上牧场放牛放马呢,家中只有伯母和婆婆两个女人。尼汝是个纯藏民村,每户人家都有三处住房,除了村里的家,还有牧场的小木屋,和地里收庄稼的木屋,不同的时节会住不同的地方。
安顿好,格桑就给我们介绍起这藏民的住宅了。他大伯家这房子,显然盖了不算太久,已经是改良过的式样了。以前的蔵式住宅,一层是架空的牲口圈,二层才住人。现在人畜分离,牲口都另外盖院子住了。自然,大伯家的一层就是客厅和主人卧室了。
唯一让一家三口,尤其是母子俩有点乍舌的,就是这厕所了。格桑说,藏族人认为厕所是不洁之地,是不能造在院子里的。这倒没什么,不是大冬天,就当锻炼身体,多跑几步。关键是,这是老式的茅房,蹲坑式的旱厕,主人一天冲一回。好在够通风,味儿不算重。
我们小时候公共厕所都是这样的,虽然几十年没蹲过了,毕竟还熟悉。小伙子一脸苦相,从出生就没用过啊。虽然前几年在柴达木自驾,路途中也见过,但毕竟还可以无人区撒欢。现在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不过似乎很快适应了,也没再听见他抱怨。
原本还等着吃晚饭呢,看看人家也没什么动静呀!再一想,对了,半路都吃过了。这一下子,整个黄昏都变得漫长了,正好到村里走走。
这村里走走,简直就是一场徒步了。从家里出来,顺路走到谷底,又沿着山间马道绕到对面神山下。
格桑说,尼汝村每年十月就会迎来一年一度的藏族传统祭山跑马节。到那时,身着节日盛装的全村男女老少们,集体祭祀神山,然后男人们骑上自己的骏马,按顺时针方向绕神格神山一圈,以表对神山的无比崇敬,祈愿一切平安。
院里有一件洗衣房,放着一新一旧两台洗衣机,边上就是淋浴的龙头,屋顶上架着好几个太阳能管子。家里就我们三人天天洗澡,所以热水管够。
夜里好像又下雨了。窝在楼上隔的小木屋里,挺温暖,就是一点不隔音,那边格桑和扎西打游戏的声音甚是清晰,好在我们睡得比他们还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