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古镇的午后,中途客栈的黄昏
2022年8月4日(周四),云南之行的第六天。今天的行程有点复杂,目的地是虎跳峡的中途客栈,重点是顺路去沙溪古镇逛逛。
如果是自驾,一切也简单,但最后的一段山路会让你终身难忘。
9:05,告别一山精品酒店,前往沙溪古镇
昨晚回来,翀妈就忙着打包行李,这是旅行中最烦人的。因此,每次旅行能尽量少地“搬家”,也是制订行程重要的考量标准。咱们毕竟不是真正的徒步客,一身衣服,一个背包都能走天下。
在网上找的当地司机马师傅,九点准时到酒店接我们了。马师傅很健谈,也是个很有故事的东北人,但听他口音居然完全不像!
10:58,西坡山顶,观西海
包车司机马师傅挺有童心,和小伙子比扔石子
马师傅有个刚上大学的女儿,高考成绩相当不错,可以来北上广上个211的。但他反复衡量,还是劝说女儿上了云大,别的不说,一年来回路费就省了不少。我和翀妈相视一笑,马师傅你好福气,我们儿子能考上云大,我们要开心死了!
马师傅说这西海湖像恐龙
11:07,继续前行,翻过西坡山就是沙溪了
挺好奇,马师傅一个东北人,怎么就在云南扎下根了呢?他说自己当年在北京上了个野鸡大学,毕业后先去重庆工作了一年,后来带了一百多块钱来云南,下了火车就剩七十块了。找了个几块钱一晚的旅社住下,当天就去图书市场挑了几本成功学的著作,而且是便宜的盗版,第二天就去写字楼、大公司推销,居然都原价卖了出去!那一阵子,他就是靠推销盗版书,在昆明站住了脚。
11:35,沙溪古镇玉津桥
马师傅一路上和我们问问答答,时间是过得飞快。他可真是个生命力极强的人,刚到昆明那阵子,他住过银行的自助柜员机亭子,到婚宴上找新人要过吃的。后来一个做电话卡生意的老板看中了他的推销能力,拉他入伙,很快就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也很快遇上了厉害的电信诈骗骗子,钱被骗个精光,还欠了公司一大笔钱。当他东山再起,还清欠款,还在大理开起了外卖店时,又遇上那一场世纪股灾,挣得又全清零了。
我没有想到,其貌不扬,甚至有点邋遢的马师傅,居然是个历经风雨,打不死的小强!
11:38,先去古镇做核酸
算算时间,上一次核酸还是1号在喜洲做的,隔了两天没做了。今天一到沙溪,马师傅就带着我们在东寨门前捅了一下,几乎没什么人排队。
11:55,古镇对面山坡上有个村落
原想现在古镇转转的,但看看时间差不多该吃午饭了,就直接上“半山咖啡”去了。这沙溪古镇看似偏僻,但四周有不少网红的去处,半山咖啡就是其中一个。说要电话预约座位的,不然去了也白去,一问果然,说目前还有位子,至于一会就不能保证了。
到了咖啡店山下,和马师傅约了17:00在古镇汇合,现在开始自由活动了。
“半山咖啡”就在这个山坡上
这个咖啡店能红,坐下就明白了
确实是不错,能占上位置不容易
每扇窗打开,都是一张明信片
12:02,来得正巧,抢了个室外无敌王座
原本坐在室内,点单的时候正好一对情侣走了,这位置太好了。服务员说,只要不下雨,这是他们店最好的位置了。不过这天阴下来了,可说不准会不会下雨啊。
冬季来自然好,但雨季的景色肯定是旱季看不到的
点了简餐和咖啡,吃的主要是风景
生意太好,披萨居然被厨房忘了,催了好几次才来
14:15,告别半山咖啡,在这里坐了两个多小时,挥霍时光也算够奢侈的了。期间零星飘了两三次小雨,还好都没下大。
沙溪各个网红去处,都是村民的电瓶车沟通的,除了半山咖啡,游客去的最多的是火柴咖啡和先锋书局。
14:18,先锋沙溪白族书局
书店的主体建筑是村里原先的米仓改建的
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在不远的一片白族村落里。能在此建个书店,居然还能经营下来,确实是让人挺吃惊的。咱无锡惠山古镇的先锋书店,也曾红火了好几年,但还是架不住经营的压力,前不久黯然退场了。这个建在乡村的书店,能比大无锡的环境好?
书店内部都是当地特色的土木建构
书店也是个文创产品展示销售空间
整个书店建筑很有特色
书局院里还有个“诗歌咖啡馆”,门口的蒲垫适合摆烂,有流浪气质
喝上一杯,拍上一张,特适合发圈
咖啡馆后院的“先锋诗歌塔”,是原先村民的烤烟房
盘旋而上的木梯周围,都是著名诗人的照片和名句
只要你爱过诗歌,必会遇上熟悉的面孔
大地之书翻到此刻——北岛
上到诗歌塔塔顶,迎面就撞上北岛了。北岛回国后,和先锋书局关系一直很密切,好几次活动都是在先锋书局搞的。据说,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就是听了北岛的话,将先锋品牌在云南的第一个乡村书店落地沙溪。
这些年,先锋书局已经在乡村开了好几家书店,都挺出名的。沙溪这家算是新近开的,2020年才建成营业。至于先锋书局为什么这么积极投身乡村书店项目,先听听创始人钱小华接受采访时的回答:
“在我看来,城市里的书店已经趋于饱和,乡村才是我们未开垦的处女地。很多人吹牛,几年要做一百家、一千家,这种梦都已破灭了,事实也是如此。现在书店天天有人开张,却没有几家好书店,大部分都是滥竽充数,真正的好书店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书店处在畸形状态,沦落为商场的附庸,有一天都当炮灰牺牲了。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书店的未来在乡村。”
小伙子找到一本喜爱的插画书,看得津津有味
咖啡馆前的孩子和狗子
沙溪的先锋书局,开业两年多了。为什么要选在这样乡村开书店?真能活下去吗?无锡的惠山古镇先锋书局,开了十年,还是都市里的网红,不也黯然退场吗?这样一批开在乡村的书店能坚持多久?
路上一直困惑的问题,在书局创始人的回答中,我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在这里的粮仓书店、咖啡馆、诗歌塔看了一圈,尤其是在廊下蒲垫上和狗子坐了会儿之后,一下子想明白了这后面的商业逻辑。
先锋书局这些年布局的乡村书店,无一不是选址在有乡愁氛围,有优美环境的村子,都是看似小众,实则有持续大热潜质的旅行胜地。他开的哪是书店啊,分明是向游客兜售某种情怀的“旅行纪念品店”啊!这里面还有地产经营的理念,这样的资源是稀缺的,占一块儿少一块。只要这儿的旅游价值可持续,书店的经营也就可持续,毕竟旅行途中喝一杯咖啡,买一本书,给朋友带一两件纪念品,人们都比在家时花钱会大方,而且这也满足了像我这样的某种情怀(虚荣心)。
15:38,打车去古镇,这里的网红店,也拉动了乡村的就业
15:48:又见玉津桥,天空又开始飘雨了
玉津桥算是沙溪的一张名片了。站在桥上四望,乡村田园气息扑面而来,分明是童年外婆家的感觉。
桥本身不算古老,网上找了一段介绍,贴在这儿:玉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几百年来几经坍塌和战火的破坏。现在的这座桥,是1931年,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民众募资再建的。
玉津桥跨空
12米,高6米,桥长35.4米,宽5米,由石柱、石板、护栏构成。拱顶上有石雕鳖头,雄视黑惠江上游,另一侧是石雕鳖尾连接黑湛江下游,护栏尽头有四只“娃娃鱼”石雕。
古桥是世代居住在沙溪的白族人,通往田间地头劳作、经商的必经之路,桥身的石板被过往车马和行人踩踏得泛着青光,坑坑洼洼。古桥承载着沙溪古镇厚重的历史,年复一年地迎来送往沙溪几代先民。
15:50,一过玉津桥雨越下越大了
16:00,沙溪唯一留存的寨门——东寨门
午后雨中的沙溪,游客明显少了
16:02,看见这标语,就到古镇中心四方街了
四方街上的沙溪地标——清代古戏台
和云南一些大热的古镇相比,沙溪无疑算是古朴的,尤其是建筑。这要感谢一些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友人:上世纪末,瑞士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雅克·菲恩纳尔(Mr.
Jacques
Feiner),带领着他的团队来到沙溪谷考察。随后该团队向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提名沙溪集市区为“2002年100个最濒危遗址”,以获得全面的保护计划和资金支持。2002年,沙溪寺登街作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被列入这个纪念性建筑基金会保护计划与名录中。
从东寨门沿寺登街走到四方街,最醒目的建筑就是眼前的古戏台。现在的整体建筑重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为三层楼魁星阁带戏台结构,前台后阁,结构独特,飞檐叠角,遍布彩绘。一看就是浓郁的白族风格。
下雨天,四方街上显得听空旷
沙溪古镇的这个四方街,不知道是不是下雨天的错觉,我个人认为是我走过的四方街中最空阔的一个。丽江的大研古城、束河古镇、香格里拉老城等等,都没这个大。
四方街上的“兴教寺”值得一看
沙溪兴教寺,就在古戏台对面,是四方街上同样醒目的建筑。它的建造年代算不上久远,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但原建筑保存这么完好的,极其罕见,而且是国内仅存的明代白族“阿旺力”(即阿阁梨)佛教密宗寺院。
三进院落,进去还是别有洞天的
兴教寺和我们常见的佛寺极为不同,是佛教、白族原始宗教、儒家文化的交汇点,所谓三教合一,在这完成了融合。兴教寺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代表性建筑,2006年成为“国宝”单位。
最后一个院落很进深,大雄宝殿显得更沧桑久远
藏在最深处的大雄宝殿,颇有唐宋遗风
在山西见过佛光寺、晋祠等唐宋建筑后,再看眼前得兴教寺大雄宝殿,你会感觉很熟悉。巨大低垂的屋檐,向四周延展出去很长距离,在一圈古拙廊柱的环绕下,大殿的四面墙体显得挺小,像被包裹的核心。这就是唐宋建筑标志性的特点,之后的建筑屋檐是越来越小了,站下面躲个雨都不行。
除了明初的古建,这里还保存了明初的壁画
兴教寺大殿上的壁画,同样珍贵,是出自沙溪甸头村古代白族画匠张宝等之手,绘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其中的《太子游苑图》等,生动的描绘出了古南诏、大理国宫廷生活场景;《降魔变相》保存最为完好。当然,云南雨季旱季分明,壁画一会儿浸润在潮湿的雨季;一会儿暴露在干燥的旱季,到今天其完好程度,自然和敦煌等更古老的壁画都没法比了。
16:30,雨越下越大,离开兴教寺,一路跟着导航去和马师傅汇合
16:45,在约定的停车场等马师傅
雨越下越大,虽然还有时间,但实在没了继续游览的兴致。和马师傅通了电话,他已经充好电,在镇子外面休息呢。走到不远处的停车场,等了几分钟,马师傅就开车过来了。
一路上,马师傅不止一次抱怨过沙溪的充电桩,那是说说都是泪!数量严重不足,一个旅游热门地,就两个公共充电桩,还有一个是坏的!政府部门有,但不对外开放,有一回他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耍无赖,把车堵在人家门口,人家才让他充了。
17:40,穿越剑川县城
18:27,过了金沙江,直奔虎跳峡
途中时雨时晴,一个瞌睡醒来,居然要过金沙江了。这桥有印象,那年去中虎跳低线徒步,也是从这过的江。
18:52,虎跳峡景区到了,居然雨过天晴
45元一张票,学生半价,可以注明哪天下去游览
走东环线,只要进入虎跳峡景区,游客都必须买票,哪怕你说自己只是经过。当然,当地人是不需要的。我们虽然不去江边的上虎跳景点,但毕竟要在景区住个两晚,还要徒步,买这个门票也不冤。
站在售票大厅前的江边,心胸一下子开朗起来
18:59,沿东环线继续前行
迎面而来的第一座大桥,是香丽高速上著名的虎跳峡特大桥。2016年7月15日开工建设 ;2020年1月20日,大桥合龙 ;2021年2月1日,虎跳峡金沙江特大桥通车运营。主桥长1017米,主跨长766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现在从丽江到香格里拉,走上面的高速,那是快多了。但包车一般会多出近百元高速费,所以包车一般还是会走西环线。
滇藏铁路丽香段虎跳峡金沙江铁路大桥
沿金沙江一路开过来,我一直以为这是一座两层的大桥,近了才看清楚是两座大桥。这后面的一座是还没通车的铁路桥。
滇藏铁路丽香段虎跳峡金沙江铁路大桥,全长882.5m,主跨660m,预计2022年11月30日通车。滇藏铁路丽香段南起大丽铁路丽江车站,向北至香格里拉,全长139.6km,为设计时速140km的客货共线铁路。明年去香格里拉,也可以坐火车了。
这一段东环线,紧贴着虎跳峡,是风景最壮观的一段
错过了去中途客栈的岔路,多走了一段路,多看一段风景
19:20,回到岔路口,上山
近四公里盘山路,全程单行道,遇上会车只能其中一个倒车,在拐弯车勉强进行
让我最终放弃自驾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这段山路没信心。现在一开上来,一家人都吓坏了,小伙子探头看看一侧的陡坡深沟,也倒吸一口冷气,说:老爸,要是你开车,就放我下来,我自己爬上去吧!
对向没车,自己慢慢开上来,一点问题都没有。遇上会车,这么陡这么窄的山路,无论是向后倒车,还是往上倒车,都是要吓死人的。
19:30,半山腰上的“中途客栈”到了
办理入住,老板冯德芳的女儿负责接待
2008年11月,和翀妈第一次来中虎跳徒步时,就想来中途客栈的。那时的中虎跳,最出名的就是高线上的中途客栈,和低线上的张老师客栈。后来选择了走低线,又赶时间去梅里,就没在这里住。
这次一进他家的院子,第一感觉就是他家的地盘太大了,建了这么多房子。后来和他家公子聊天,也说早些年宽松,批的宅基地大,现在可紧了,幸亏造得早。
前台负责迎宾的是店主的女儿,特别热心开朗的姑娘。交代我们把行李放在院里,一会儿让人拉到房间门口;同时跟我们打招呼,家庭房在一楼,要往下走两层,但风景是一样好的。(他家的客栈是依山而建的,院子在三层平台上)
好吧,扔下行李和马师傅一块儿上了“爽死你阳台”。马师傅居然没走过东环线,更没来过中途客栈,一上来就惊呆了,拿着手机和家人朋友就视频起来,美不美?美死你!
院子里著名的“爽死你阳台”
下面是金沙江虎跳峡,对面就是玉龙雪山,后面是哈巴雪山
这个天台,盛名在外三十载,名不虚传
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大美!
远处山坡上的盘山路清晰可见,那是我们的来路,也是唯一的汽车下山路
这里给群居没有单独卫生间的驴友提供的公厕,更是天下皆闻
定的有独立卫生间的家庭房,条件一般,但景色无敌
中途客栈没有走高档精品酒店路线,三十年来虽一再扩大规模,但基本的定位没变。六人间高低铺,不到五十一位,适合穷游的驴友;像我们定的家庭房,现在旺季三百多一晚,淡季才一百多。你追求星级酒店的品质,那只能定山下新开的“秘境半山”了。
20:30,餐厅吃饭,听老板冯德芳讲故事
在穷游客,徒步客中,尤其是在日韩、欧美一些徒步爱好中,中途客栈的店主冯德芳名气很大,简直就是个传奇人物。现在的老冯,主要工作好像就是在餐厅、阳台和客人讲故事,翀妈也好奇地围着听。
老冯是一名光荣的老山参战退伍军人。下面就是网上流传的,他每天都会和客人一边喝酒一边聊起的创业史:冯德芳祖上世居四川江油,明末为避战乱,一路逃到了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在这个地无三尺平,水土流失严重的小地方,靠狩猎和走马帮为生。小时候读书要走4个多小时到虎跳峡镇去上学,很是辛苦!买什么东西也不是很方便,小时候经常埋怨祖宗,选了一个生存条件极差的地方居住。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他说他理解了祖先,这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方一不要纳粮,二不要服兵役,虽然生活困苦,在旧社会动乱年代,这就是理想的世外桃源!
冯德芳是当地最早接待外国游客的人之一,1987年他从部队退伍回来后不久,有一次去镇上买东西回来,有一外国人跟在他身后,他去哪里外国人就去哪里。后来,外国人在他家投宿,还帮他拍了一张全家福照片,写了一篇介绍这里原始自然风光文章,发表在美国有名的户外杂志上。随着这篇文章的发表,陆续有外国人来虎跳峡旅游,他们需要吃住的客栈,还有人专门请他做向导,冯德芳便觉得这是一商机,就开始建客栈。
他调皮地冲我和翀妈说:自己这半辈子共建了32间房,接待过60多个国家的游客,通过做向导、开客栈,练就了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还会日语、韩语、捎带点法语、德语。中途客栈,目前仍是日韩及欧美游客最喜欢的客栈之一。
等菜时,再到大阳台看一眼暮色
暮色中的客栈山村
盘山路上还有车在上山
马师傅兴高采烈,发现了一个好地方,想着开发从大理来这的包车业务。和我们一起吃完饭,赶回丽江去了——明天有个去香格里拉的活。由于价格都差不多,路上就和他约好了,后天中午还是包他的车去香格里拉。马师傅对我们2008年就走过的东环线很感兴趣,就是有点担心自己的电车,东环线上只有加油站可没有充电桩。
10:50,云虽多,但星星还是挺多的
2022云南毕业旅行之六
沙溪古镇的午后,中途客栈的黄昏
2022年8月4日(周四),云南之行的第六天。今天的行程有点复杂,目的地是虎跳峡的中途客栈,重点是顺路去沙溪古镇逛逛。
如果是自驾,一切也简单,但最后的一段山路会让你终身难忘。
昨晚回来,翀妈就忙着打包行李,这是旅行中最烦人的。因此,每次旅行能尽量少地“搬家”,也是制订行程重要的考量标准。咱们毕竟不是真正的徒步客,一身衣服,一个背包都能走天下。
在网上找的当地司机马师傅,九点准时到酒店接我们了。马师傅很健谈,也是个很有故事的东北人,但听他口音居然完全不像!
马师傅有个刚上大学的女儿,高考成绩相当不错,可以来北上广上个211的。但他反复衡量,还是劝说女儿上了云大,别的不说,一年来回路费就省了不少。我和翀妈相视一笑,马师傅你好福气,我们儿子能考上云大,我们要开心死了!
挺好奇,马师傅一个东北人,怎么就在云南扎下根了呢?他说自己当年在北京上了个野鸡大学,毕业后先去重庆工作了一年,后来带了一百多块钱来云南,下了火车就剩七十块了。找了个几块钱一晚的旅社住下,当天就去图书市场挑了几本成功学的著作,而且是便宜的盗版,第二天就去写字楼、大公司推销,居然都原价卖了出去!那一阵子,他就是靠推销盗版书,在昆明站住了脚。
马师傅一路上和我们问问答答,时间是过得飞快。他可真是个生命力极强的人,刚到昆明那阵子,他住过银行的自助柜员机亭子,到婚宴上找新人要过吃的。后来一个做电话卡生意的老板看中了他的推销能力,拉他入伙,很快就挣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也很快遇上了厉害的电信诈骗骗子,钱被骗个精光,还欠了公司一大笔钱。当他东山再起,还清欠款,还在大理开起了外卖店时,又遇上那一场世纪股灾,挣得又全清零了。
我没有想到,其貌不扬,甚至有点邋遢的马师傅,居然是个历经风雨,打不死的小强!
算算时间,上一次核酸还是1号在喜洲做的,隔了两天没做了。今天一到沙溪,马师傅就带着我们在东寨门前捅了一下,几乎没什么人排队。
原想现在古镇转转的,但看看时间差不多该吃午饭了,就直接上“半山咖啡”去了。这沙溪古镇看似偏僻,但四周有不少网红的去处,半山咖啡就是其中一个。说要电话预约座位的,不然去了也白去,一问果然,说目前还有位子,至于一会就不能保证了。
到了咖啡店山下,和马师傅约了17:00在古镇汇合,现在开始自由活动了。
原本坐在室内,点单的时候正好一对情侣走了,这位置太好了。服务员说,只要不下雨,这是他们店最好的位置了。不过这天阴下来了,可说不准会不会下雨啊。
14:15,告别半山咖啡,在这里坐了两个多小时,挥霍时光也算够奢侈的了。期间零星飘了两三次小雨,还好都没下大。
沙溪各个网红去处,都是村民的电瓶车沟通的,除了半山咖啡,游客去的最多的是火柴咖啡和先锋书局。
先锋沙溪白族书局,在不远的一片白族村落里。能在此建个书店,居然还能经营下来,确实是让人挺吃惊的。咱无锡惠山古镇的先锋书店,也曾红火了好几年,但还是架不住经营的压力,前不久黯然退场了。这个建在乡村的书店,能比大无锡的环境好?
上到诗歌塔塔顶,迎面就撞上北岛了。北岛回国后,和先锋书局关系一直很密切,好几次活动都是在先锋书局搞的。据说,先锋书店创始人钱小华就是听了北岛的话,将先锋品牌在云南的第一个乡村书店落地沙溪。
这些年,先锋书局已经在乡村开了好几家书店,都挺出名的。沙溪这家算是新近开的,2020年才建成营业。至于先锋书局为什么这么积极投身乡村书店项目,先听听创始人钱小华接受采访时的回答:
“在我看来,城市里的书店已经趋于饱和,乡村才是我们未开垦的处女地。很多人吹牛,几年要做一百家、一千家,这种梦都已破灭了,事实也是如此。现在书店天天有人开张,却没有几家好书店,大部分都是滥竽充数,真正的好书店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书店处在畸形状态,沦落为商场的附庸,有一天都当炮灰牺牲了。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书店的未来在乡村。”
沙溪的先锋书局,开业两年多了。为什么要选在这样乡村开书店?真能活下去吗?无锡的惠山古镇先锋书局,开了十年,还是都市里的网红,不也黯然退场吗?这样一批开在乡村的书店能坚持多久?
路上一直困惑的问题,在书局创始人的回答中,我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答案。在这里的粮仓书店、咖啡馆、诗歌塔看了一圈,尤其是在廊下蒲垫上和狗子坐了会儿之后,一下子想明白了这后面的商业逻辑。
先锋书局这些年布局的乡村书店,无一不是选址在有乡愁氛围,有优美环境的村子,都是看似小众,实则有持续大热潜质的旅行胜地。他开的哪是书店啊,分明是向游客兜售某种情怀的“旅行纪念品店”啊!这里面还有地产经营的理念,这样的资源是稀缺的,占一块儿少一块。只要这儿的旅游价值可持续,书店的经营也就可持续,毕竟旅行途中喝一杯咖啡,买一本书,给朋友带一两件纪念品,人们都比在家时花钱会大方,而且这也满足了像我这样的某种情怀(虚荣心)。
玉津桥算是沙溪的一张名片了。站在桥上四望,乡村田园气息扑面而来,分明是童年外婆家的感觉。
桥本身不算古老,网上找了一段介绍,贴在这儿:玉津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几百年来几经坍塌和战火的破坏。现在的这座桥,是1931年,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沙溪民众募资再建的。 玉津桥跨空 12米,高6米,桥长35.4米,宽5米,由石柱、石板、护栏构成。拱顶上有石雕鳖头,雄视黑惠江上游,另一侧是石雕鳖尾连接黑湛江下游,护栏尽头有四只“娃娃鱼”石雕。
古桥是世代居住在沙溪的白族人,通往田间地头劳作、经商的必经之路,桥身的石板被过往车马和行人踩踏得泛着青光,坑坑洼洼。古桥承载着沙溪古镇厚重的历史,年复一年地迎来送往沙溪几代先民。
和云南一些大热的古镇相比,沙溪无疑算是古朴的,尤其是建筑。这要感谢一些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友人:上世纪末,瑞士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雅克·菲恩纳尔(Mr. Jacques Feiner),带领着他的团队来到沙溪谷考察。随后该团队向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提名沙溪集市区为“2002年100个最濒危遗址”,以获得全面的保护计划和资金支持。2002年,沙溪寺登街作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被列入这个纪念性建筑基金会保护计划与名录中。
从东寨门沿寺登街走到四方街,最醒目的建筑就是眼前的古戏台。现在的整体建筑重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为三层楼魁星阁带戏台结构,前台后阁,结构独特,飞檐叠角,遍布彩绘。一看就是浓郁的白族风格。
沙溪古镇的这个四方街,不知道是不是下雨天的错觉,我个人认为是我走过的四方街中最空阔的一个。丽江的大研古城、束河古镇、香格里拉老城等等,都没这个大。
沙溪兴教寺,就在古戏台对面,是四方街上同样醒目的建筑。它的建造年代算不上久远,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但原建筑保存这么完好的,极其罕见,而且是国内仅存的明代白族“阿旺力”(即阿阁梨)佛教密宗寺院。
兴教寺和我们常见的佛寺极为不同,是佛教、白族原始宗教、儒家文化的交汇点,所谓三教合一,在这完成了融合。兴教寺也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代表性建筑,2006年成为“国宝”单位。
在山西见过佛光寺、晋祠等唐宋建筑后,再看眼前得兴教寺大雄宝殿,你会感觉很熟悉。巨大低垂的屋檐,向四周延展出去很长距离,在一圈古拙廊柱的环绕下,大殿的四面墙体显得挺小,像被包裹的核心。这就是唐宋建筑标志性的特点,之后的建筑屋檐是越来越小了,站下面躲个雨都不行。
兴教寺大殿上的壁画,同样珍贵,是出自沙溪甸头村古代白族画匠张宝等之手,绘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其中的《太子游苑图》等,生动的描绘出了古南诏、大理国宫廷生活场景;《降魔变相》保存最为完好。当然,云南雨季旱季分明,壁画一会儿浸润在潮湿的雨季;一会儿暴露在干燥的旱季,到今天其完好程度,自然和敦煌等更古老的壁画都没法比了。
雨越下越大,虽然还有时间,但实在没了继续游览的兴致。和马师傅通了电话,他已经充好电,在镇子外面休息呢。走到不远处的停车场,等了几分钟,马师傅就开车过来了。
一路上,马师傅不止一次抱怨过沙溪的充电桩,那是说说都是泪!数量严重不足,一个旅游热门地,就两个公共充电桩,还有一个是坏的!政府部门有,但不对外开放,有一回他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耍无赖,把车堵在人家门口,人家才让他充了。
途中时雨时晴,一个瞌睡醒来,居然要过金沙江了。这桥有印象,那年去中虎跳低线徒步,也是从这过的江。
走东环线,只要进入虎跳峡景区,游客都必须买票,哪怕你说自己只是经过。当然,当地人是不需要的。我们虽然不去江边的上虎跳景点,但毕竟要在景区住个两晚,还要徒步,买这个门票也不冤。
迎面而来的第一座大桥,是香丽高速上著名的虎跳峡特大桥。2016年7月15日开工建设 ;2020年1月20日,大桥合龙 ;2021年2月1日,虎跳峡金沙江特大桥通车运营。主桥长1017米,主跨长766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现在从丽江到香格里拉,走上面的高速,那是快多了。但包车一般会多出近百元高速费,所以包车一般还是会走西环线。
沿金沙江一路开过来,我一直以为这是一座两层的大桥,近了才看清楚是两座大桥。这后面的一座是还没通车的铁路桥。
滇藏铁路丽香段虎跳峡金沙江铁路大桥,全长882.5m,主跨660m,预计2022年11月30日通车。滇藏铁路丽香段南起大丽铁路丽江车站,向北至香格里拉,全长139.6km,为设计时速140km的客货共线铁路。明年去香格里拉,也可以坐火车了。
让我最终放弃自驾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这段山路没信心。现在一开上来,一家人都吓坏了,小伙子探头看看一侧的陡坡深沟,也倒吸一口冷气,说:老爸,要是你开车,就放我下来,我自己爬上去吧!
对向没车,自己慢慢开上来,一点问题都没有。遇上会车,这么陡这么窄的山路,无论是向后倒车,还是往上倒车,都是要吓死人的。
2008年11月,和翀妈第一次来中虎跳徒步时,就想来中途客栈的。那时的中虎跳,最出名的就是高线上的中途客栈,和低线上的张老师客栈。后来选择了走低线,又赶时间去梅里,就没在这里住。
这次一进他家的院子,第一感觉就是他家的地盘太大了,建了这么多房子。后来和他家公子聊天,也说早些年宽松,批的宅基地大,现在可紧了,幸亏造得早。
前台负责迎宾的是店主的女儿,特别热心开朗的姑娘。交代我们把行李放在院里,一会儿让人拉到房间门口;同时跟我们打招呼,家庭房在一楼,要往下走两层,但风景是一样好的。(他家的客栈是依山而建的,院子在三层平台上)
好吧,扔下行李和马师傅一块儿上了“爽死你阳台”。马师傅居然没走过东环线,更没来过中途客栈,一上来就惊呆了,拿着手机和家人朋友就视频起来,美不美?美死你!
中途客栈没有走高档精品酒店路线,三十年来虽一再扩大规模,但基本的定位没变。六人间高低铺,不到五十一位,适合穷游的驴友;像我们定的家庭房,现在旺季三百多一晚,淡季才一百多。你追求星级酒店的品质,那只能定山下新开的“秘境半山”了。
在穷游客,徒步客中,尤其是在日韩、欧美一些徒步爱好中,中途客栈的店主冯德芳名气很大,简直就是个传奇人物。现在的老冯,主要工作好像就是在餐厅、阳台和客人讲故事,翀妈也好奇地围着听。
老冯是一名光荣的老山参战退伍军人。下面就是网上流传的,他每天都会和客人一边喝酒一边聊起的创业史:冯德芳祖上世居四川江油,明末为避战乱,一路逃到了这个穷山恶水的地方。在这个地无三尺平,水土流失严重的小地方,靠狩猎和走马帮为生。小时候读书要走4个多小时到虎跳峡镇去上学,很是辛苦!买什么东西也不是很方便,小时候经常埋怨祖宗,选了一个生存条件极差的地方居住。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他说他理解了祖先,这是一个好地方,这个地方一不要纳粮,二不要服兵役,虽然生活困苦,在旧社会动乱年代,这就是理想的世外桃源!
冯德芳是当地最早接待外国游客的人之一,1987年他从部队退伍回来后不久,有一次去镇上买东西回来,有一外国人跟在他身后,他去哪里外国人就去哪里。后来,外国人在他家投宿,还帮他拍了一张全家福照片,写了一篇介绍这里原始自然风光文章,发表在美国有名的户外杂志上。随着这篇文章的发表,陆续有外国人来虎跳峡旅游,他们需要吃住的客栈,还有人专门请他做向导,冯德芳便觉得这是一商机,就开始建客栈。
他调皮地冲我和翀妈说:自己这半辈子共建了32间房,接待过60多个国家的游客,通过做向导、开客栈,练就了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还会日语、韩语、捎带点法语、德语。中途客栈,目前仍是日韩及欧美游客最喜欢的客栈之一。
马师傅兴高采烈,发现了一个好地方,想着开发从大理来这的包车业务。和我们一起吃完饭,赶回丽江去了——明天有个去香格里拉的活。由于价格都差不多,路上就和他约好了,后天中午还是包他的车去香格里拉。马师傅对我们2008年就走过的东环线很感兴趣,就是有点担心自己的电车,东环线上只有加油站可没有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