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走鸭绿江(二)

(2016-02-21 21:32:28)
标签:

鸭绿江

临江

长白县

旅游文化

分类: 在路上
http://s8/mw690/002YFPrFzy6Zy12rqqbe7&690

113日,通化—白山


这次来通化,主要是看高志航纪念馆(东昌区龙泉路40号)和老航校。老航校我们没有找到——当地人说:旧址在通化飞机场,但经过六十多年风雨,遗迹早已不在。

在高志航纪念馆,印象最深的是高志航的俄裔妻子葛莉亚写给高志航的一封信:

 

我知道你一生的志愿,你还是选择飞行吧,否则你会悔恨终生、后悔一辈子的,国仇家恨不是儿女事情可以湔雪的,别为我操心。两个女儿,大女儿在沈阳有姑姑照顾,小的在你那里有婆婆爱护,我也毋须牵挂。

 

1932年,高志航到南京参加中国空军,但是当时有规定,凡空军军官不能与外籍女子通婚。葛莉亚不得不与丈夫分开,从此两人再未相见。

离开高志航纪念馆,去了靖宇陵园,然后直奔白山。白山有我的几位朋友,一是集安程远兄的叔伯哥哥程伯义,一是姜鹏,两人都是摄影家。再是几位石友:钟代江、王连春、田洪印等。车快到白山时,给姜鹏打电话,请他帮我们找一些地方史志资料——姜鹏的姐夫即文史专家。终于,十多本书到手,其中包括我一直想找的《东垂史略》。

下午,钟代江、王连春两位兄长陪同我们参观了浑江雕塑长廊及大学生产业园,本想再去博物馆看看,因装修而未成。于是踅进一家酒馆,将这次出行放在包中的几幅字送与钟、王。旭光揶揄道:你这是以字换酒啊!切!

 

http://s1/mw690/002YFPrFzy6Zy1cGdpea0&690

1/

http://s5/mw690/002YFPrFzy6Zy1gpQc4d4&690

2/

http://s11/mw690/002YFPrFzy6Zy1iofDcfa&690
3/

114,白山—临江

                                    

    8点,伯义兄与姜鹏来宾馆送我们,可我们的现代吉普却抛锚了。原以为是没有更换防冻机油的缘故——零下近三十度的夜里,车在外面停了一夜。换机油后,仍未成。伯义兄给汽配厂的朋友打电话,叫来了拖车。我跟姜鹏去相机器材商店买Sd卡,路上说起我们来时经过的浑江大转湾。姜鹏说,那里不是伯义兄拍的那个经典之作的地方,拍大转湾全景,得爬很高的一座山呢。

中午,车还没修好。伯义兄请我们去饭店吃午饭,一瓶58度的金门高粱酒,只喝了一半——大家担心下午的行程啊!不过,好消息终于传来:我们可以上路了。

还是20117月那次,我到临江作东北抗联遗址寻访时,伯义、姜鹏兄开车陪我来临江,参观了四保临江战役指挥部,也看了江边的陈云塑像、鸭绿江铁桥及七道江会议遗址(关门),但未去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和它身后的革命烈士陵园,后姜鹏替我拍了照片来,大概的情景已经知道,所以这次重游仅作匆匆一瞥。时近4点,我们驱车驶往大栗子镇,那里有溥仪宣诏退位旧址。

  

http://s8/mw690/002YFPrFzy6Zy1zXeZN67&690

4/

http://s10/mw690/002YFPrFzy6Zy1MLXBv69&690

5/
http://s10/mw690/002YFPrFzy6Zy1B1UgN19&690

6/

大栗子原本是鸭绿江畔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与朝鲜隔江相望。伪满时期,日本人在这里开了铁矿、建了车站,才逐渐兴盛起来。

所谓溥仪宣诏退位旧址,其实就是一栋日式砖石平房,原为日本大栗子沟铁矿株式会社食堂,现为大栗子铁矿商店仓库。194588日,苏联对日宣战。11日夜,溥仪乘火车逃往通化,813日到达大栗子。8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17日,伪满洲国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在此召开会议,通过了溥仪的《退位诏书》,此地,遂成历史一个绕不过去的节点。当我们来到这里时,大门紧锁,只有一个退位诏书的石碑立于门前,周边亦不见几个人影。不远的火车站、工人文化宫也是寂静无声——也许是天冷的原因吧,人们都愿意躲在屋子里猫冬。

离开大栗子镇时天已擦黑。这也是我们这次旅行走的唯一的一次夜路,8点多钟,才到八道沟镇政府招待所。看手机,知外面气温零下27度。管他硬板不硬板床,不洗也睡了。

 

http://s2/mw690/002YFPrFzy6Zy1tFEat91&690

7/

http://s13/mw690/002YFPrFzy6Zy1TjKyMdc&690

8/

http://s15/mw690/002YFPrFzy6Zy1XFmyyfe&690

9/

115,长白县


昨天,伯义兄和姜鹏建议我们不要上长白山了,因为从白山这边去,得翻过一个大岭才能到长白山南坡,冬天路滑,十分危险,且这时天池已经封冻——不去也罢,我们今天不妨来一个悠游,中午赶到长白县城就好。

出八道沟不远,迎接我们的是美轮美奂的雾凇!尽管在东北冬季雾凇并不罕见,东北人也说不上多么喜欢,但如果是一路驾车行驶在或白或蓝或白蓝相间的山谷里,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感觉?那就是传说中的童话世界吧!无暇多想,赶紧停车、拍照、发微信。美景不可独享,世界同此消受。

可我发的偏偏又是黑白片。

旭光说,你赢就是赢在黑白上了!

旭光的手机虽然比我的值钱,但没有色彩转换功能。而此时的鸭绿江两岸,正如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长卷。那愈来愈瘦的江水蜿蜒伸展,时而封冻,时而开化。封冻如白练,开化似黑龙。两侧崖山,或尖如笋,或立如壁,青松高拔,雄鹰低旋。江对岸那些散落的村庄,营房,哨所,农舍,院落,出门打水的妇女,骑自行车的男人,拉着爬犁的老者,在冻结的江面上玩耍的孩子,不仅清晰可见,他们的说话声也不时地飘向四方,飘落此岸……

中午1点,进入长白县城。入住,吃饭。接雨作打来的电话,说已在追踪我们的路上了,估晚7点汇合,让手机共享位置。

真来了?我靠!

 

http://s15/mw690/002YFPrFzy6Zy23st0q9e&690

10/ 

http://s2/mw690/002YFPrFzy6Zy27VE0F31&690

11/

http://s1/mw690/002YFPrFzy6Zy2Dq1LGf0&690

12/

http://s8/mw690/002YFPrFzy6Zy2mNnfNc7&690

13/ 

http://s8/mw690/002YFPrFzy6Zy2oiVRZa7&690

14/

下午3点,去县城后山看灵光塔。资料记载,此塔为唐代渤海国时所造,清光绪末年(1908年)发现,为砖砌楼阁式空心方塔,共5层,高1286米。塔内层间砌成平行叠涩顶并留有空洞,上下贯通。塔下存地宫,向南接甬道,有土阶可通往地面。据说,此塔对研究渤海国与唐朝关系十分重要,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我觉,这塔与前不久去西安看的小雁塔颇有些相似。

沿石阶步行下山,穿过逼仄的巷子到江边,对岸即朝鲜第三大城市:惠山。不过那里一如我们走过的鸭绿江畔一样,彼岸比此岸,总是多些落寞与寂寥。

 

http://s16/mw690/002YFPrFzy6Zy2Q6ESXbf&690

15/

http://s15/mw690/002YFPrFzy6Zy2TE3dc2e&690

16/

http://s11/mw690/002YFPrFzy6Zy2VwdnA3a&690

17/
http://s9/mw690/002YFPrFzy6Zy2Xlkdq58&690

18/

8点钟,给雨作发微信,未回。电话,未接。估山里信号不好。此时外面已经飘起了雪花,不大,却异常清冷。

将近9点,雨作的电话终于进来,说是马上到宾馆了。出去接,竟吓一跳,敢情这哥们棉鞋棉裤棉大衣棉口罩棉手套不说,还带了一个温温柔柔的小棉袄,更有暖瓶茶具等若干物什——说不准他这是来遭罪还是度蜜月的。

我道:今年秧歌来得晚啊!

雨作:重在参乎,不分早晚。

说着,从后备箱里取出一瓶白酒,跟我走进饭店。

以下是我在写这篇流水的时候,翻看雨作的微信,1192044分,他是这样写的:

 

习惯了四季机油,习惯了四季轮胎,更是觉得自己压根儿就一北方人。这回见识了什么才是纯北方的冬季北方的爷们儿!感谢吉F-6A955的司机,还有路过的山东大汉、朝鲜族的兄弟们。把我从手机信号皆无、几十米落差有余的岸边救回!历经90分钟。浑身汗水湿透,筋疲力竭,终于脱困,有惊无险。或许还有未尽的事等待着我去完成吧,2016就这么开篇了!既然您出手了,小可就接招了。

 

下面是他给微友的回复:

 

兄弟姐妹们,我已经回沈了。人车平安,就是一感念的微文,抱歉叫各位挂念了,心里暖暖的。也给大家提个醒:去沈阳北以远的山区一定要换上雪地轮胎,我这很万幸,吃一堑长一智。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后一则当然不是他的原创,却似可概括我们这次鸭绿江踏查之旅了。好运新年,各位。(2016年2月19日)

 

http://s3/mw690/002YFPrFzy6Zy32KiPM22&690

19/雨作-摄

http://s14/mw690/002YFPrFzy6Zy34Yghv7d&690
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