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走鸭绿江(一)

标签:
鸭绿江集安高句丽遗址游记 |
分类: 在路上 |
冬走鸭绿江
2016年1月10日至15日,丹东—集安—通化—白山—临江—长白自驾流水
这次旅行,有些意外。旭光电话里说:三四天吧,去长白山。我说:够了。2005年正月初六,我曾与几个朋友去过一次,好像也就用了三天:从沈阳乘火车到松江河,然后又转到二道白河,第二天上山,第三天就回来了。旭光说:这次是自驾。
哦,自驾!冰天雪地的自驾?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听王安石先生的吧!哥们。
旭光放下电话。
1月10日,沈阳—丹东
打车到沈阳北站,在候车大厅里的书店买了《南方人物周刊》《小说月报》,前者曾写过专栏,自然亲切;后者有朋友赵瑜的小说,自然要看。都说纸媒快死了,报刊没人买了,书籍也要成文物了,那么,干脆,笔墨纸砚都废了算了,就留一个小小荧光屏一根手指头足矣,天下大吉。
高铁如电。转眼就坐在了丹东朋友们的中间,文科、旭光、云飞兄及嫂子及黄蚬子、小豆腐、猪肉粉条、小鸡蘑菇……当然还有白酒、啤酒。旭光说:鸭绿江冬季踏查活动正式启动!成员:云飞、程远、旭光,外加司机小赵。
文科等为不能一同前往而戚戚焉。
夜宿旭光家。品茶,翻书,看画。
早8点,在云飞兄家(与旭光邻居)吃了嫂子煮的水饺(东北有上车饺子下车面风俗),小赵的现代吉普也来了,谁知到了江边,当我拿出相机想拍照时,却发现没放Sd卡——敢情,忘在家中了。旭光说他新买了台佳能,便掉头去取。
沿江滨大道溯江而上,右侧即朝鲜。此时的鸭绿江大部分已封冻,时窄时宽的江面白雪覆盖,薄雾轻起,对岸的村庄清晰可见,只是看不到一缕炊烟。
我问:他们是一天两顿饭么?
云飞答:你看看几点了都,这个时候非洲恐怕也吃完早饭啦!
中午12点40分,车到宽甸下露河朝鲜族自治乡马架子村,旭光同学接风,带我们到街边一家小饭馆吃午饭。火炕,烧酒,江鱼,正宗朝鲜族辣白菜自不必说,单是一种叫做“高丽火盆”的美食——将米肠、牛肉、牛杂、豆腐、豆芽及青菜小山般地堆积在凹形铁皮盖中,再架于生有炭火的铁炉上,随时翻滚、煎炒,真叫一个妙不可言。情不自禁发微信朋友圈,一片啧啧。朋友雨作问:欲入伙,来得及否?回:追吧,集安见!也不知道他真假。
旭光的同学介绍,距马架子村不远,即是著名的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那里有个朝鲜族博物馆很值得一看,只是我们这时候来,已经关闭。三道河紧邻丹(东)集(安)线公路,是丹东集安本溪三市交界处,可谓一鸡鸣三地。一条露河水在这里拐了三道弯,将小山村画成一个太极图形。
车,向着集安行驶。虽是冬日,蜿蜒的山路上依然能望见那一湾江水的气势。这,应该就是浑江(鸭绿江主要支流)大转湾吧?我曾在白山市摄影家朋友拍的片子中见过,其壮观景象堪比怒江第一湾。虽然,那不是冬天的景色。
2点40分,过浑江大桥。有边防检查站,出示证件放行。
进入吉林地界,道路平缓起来,但手机信号还是时有时无。路过一棵高大的老榆树,遂下车拍照、猜树龄。其实不用猜,这棵树也应在一百岁以上,且也不会是这一带最古老的榆树,因为在宽甸一个叫做太平哨的地方,路边就耸立着一棵,其形态虽没有这棵美观,但树干、树枝却无比挺拔、粗壮。旭光说,那棵树在丹东是有编号的,树龄该近二百年了。
给集安旅游局孙晓轩打电话,终于接通。请其代订两个房间,并约文联主席、著名哲理漫画家程远,晚上聚下。两位都是我上次来集安采访时认识的,尤其与我同名同姓的程远兄,很早就看过他的哲理漫画,也收到过他的来稿,后通过当时还在长春《城市晚报》的王国华介绍,去集安便拜访了程远。国华当时还布置了一篇作文:程远见程远。只是至今没有完成。
晚餐在二嫂饭店(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晓轩局长向我们介绍了近年来集安旅游发展情况,并联系了景区景点,明日,程远兄陪我们一同参观。
http://s14/mw690/002YFPrFzy6ZxYCXSQR6d&690
8/
http://s4/mw690/002YFPrFzy6ZxYHS7mPe3&690
9/
http://s7/mw690/002YFPrFzy6ZxYLe5hA16&690
10/
http://s5/mw690/002YFPrFzy6ZxYNNC5ub4&690
11/
http://s6/mw690/002YFPrFzy6ZxYQMWz365&690
12/
1月12日,集安—通化
早8点30分,参观集安博物馆(上次来,好像在维修。馆名由郭沫若题写)。这是我见过的、最精致的小城市博物馆之一。程远兄带我们看《好太王碑》拓片,说好太王碑文大体分为三段内容,其中第二段以较大篇幅记录了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开拓疆土的战事和军事活动。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字迹难以辨认,至今国内外学者也有很大的分歧。如“百残新罗,旧是属民。由来朝贡。而倭以辛卯年来渡,每破百残,□□新罗,以为臣民。”过去释文中,大都将“每” 释作 “海”,同时在断句、解释上也有不同。
关于《好太王碑》及其书法艺术,欧阳中石先生编著的一本《书法讲义》上是这样介评的:
清光绪间在吉林集安县出土。碑高二丈余。为高句丽英主广开太王之巨碑。好太王名淡德,十八岁即位,称永乐太王。四面环刻,刻于广开太王薨后三年(公元四一四年)。碑颂王之功绩,且录其守墓烟户。碑文中记助新罗与日本开战端之事,书为古隶。共四十四行,行四十一字。书法方整纯厚,遒古朴茂,体在隶楷之间,并多含篆书遗意,甚古雅可赏。
从博物馆出来,程远兄告诉我们,集安高句丽遗址主要有四个,分别是将军坟、好太王碑、禹山贵族墓地(俗称五盔坟)和丸都山城,因为相距不远,不细看的话,半天时间也就够了。这样,我们就可以赶往下一站:通化。
将军坟位于集安市东北约4公里的龙山脚下,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建于公元5世纪初,长寿王继位之时。它北依龙山,西靠禹山,东南有鸭绿江,前面是开阔的坡地,可望高句丽王都国内城,地势十分优越。
文献记载,高句丽共经历705年,28代王。其中,应有18座王陵分布在集安洞沟古墓群中。将军坟是现已确认的王陵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属于方坛阶梯石室墓,外观呈截尖方锥形,酷似埃及金字塔。据说将军坟早年也不叫这个名字。清同治末年,中原灾民出关谋生,进入长白山封禁区,见此墓宏伟壮观,以为是镇守边关的将军之墓,故讹传之。
将军坟前面就是好太王碑,碑不远,即禹山贵族墓地。与上次来一样,可以入室参观的仍是五号石室壁画墓。此墓的墓室低于地平面3至4米,由墓道、甬道、墓室构成。墓室由修琢工整的石条砌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4.37米,南北3.56米,四壁高2.18米。梁枋以上作两重抹角叠涩藻井,上复盖顶石,墓室举高3.94米。墓室内置有三座石棺床,东西并列,中间为一整块花岗岩石材修凿而成,两边石棺床紧靠东西两壁,各由一大一小两块石材构成。墓室四壁、藻井、棺床及甬道两壁绘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及神仙、羽人、飞天、伎乐等,十分精美。
丸都山城位于集安城北的高山上,与国内城相距2.5
云飞兄唱:大王叫我来巡山……呵呵,唱破嗓子也没有一声应答。与上述三个景点一样,除了我们几个,丸都山城也不见其他任何游人,仿佛这座千年古城,只为我们而开。
站在山城瞭望台上,忽然记起谁的一句诗:
登台站定一回首,
历史烽烟呈像来。
http://s5/mw690/002YFPrFzy6ZxZ2VuOo24&690
13/
http://s8/mw690/002YFPrFzy6ZxZ4OSYT67&690
14/
http://s12/mw690/002YFPrFzy6Zy05usAPbb&690
15/
http://s14/mw690/002YFPrFzy6Zy06mm7Ped&690
16/
http://s16/mw690/002YFPrFzy6Zy08MgBp4f&690
17/
http://s12/mw690/002YFPrFzy6Zy0aJCYz7b&690
18/
到通化市区约是下午3点,在宾馆读《小说月报》上的赵瑜小说《谈书法》。一直喜欢赵兄的文字,包括这篇:她不由得有些泄气,心里想,都是这些所谓的修养啊见识啊害的,人和人之间,上个床怎么就这么难呢?她真想大声叫于是之一声,说,我们不要再谈书法了,我们直接去上床好吗?——是啊!男女之间干点什么不好,为什么偏偏要整天在一起谈什么书法呢?一笑。
5点15分,云飞兄来短信:五月花灰太狼烧烤。
哦,又到饭点了。想起女儿的话:老爸,出门在外可别忘了按时喝酒啊!